孫玉香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從無到有,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規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由于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我國存在的時間不長,其管理還存在許多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住房公積金管理的不足之處,并相應的提出了解決措施。
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對公積金是這樣定義的,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儲金。住房公積金加快了住房制度改革步伐,緩解了住房資金的壓力和矛盾,促進了住房消費。但是,盡管如此,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我國存在的時間不長,各地不可避免地在存在各種問題。那么住房公積金制度到底有哪些不足,我們又應該如何來解決它們,本文就這兩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解決措施。
單位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既是職工的合法權益,也是單位的義務。隨著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職工享受到了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優惠,但是目前部分單位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意識淡薄,在住房公積金繳存過程中,仍然存在不按時、足額繳存和繳存方式不規范等問題。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作為管理機構的職責是編制、執行住房公積金的歸集、使用計劃,負責住房公積金的核算、保值、歸還,審批住房公積金的提取、使用等。按照以上的指導思想,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長期以來偏重于行政管理,注重資金的歸集。雖然歸集余額不斷增長,但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及其合理運用的重要課題卻一直被忽略。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由于沒有成本效益觀念和經營渠道,而只能依靠被動吸儲,消極融資。
公積金的最高法規層次是國務院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而《條例》難以兼顧整個公積金管理。企業改制及私企崛起給公積金繳存歸集等工作帶來矛盾,卻又缺乏相應的法律進行協調,另外支取、貸款中也存在法律問題。
近幾年來,不斷出現媒體報道的公積金被挪用和腐敗等問題。這些事例說明公積金不論在內部控制還是外部監管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住房公積金安全與有效監管已經到了需要引起充分重視并盡快出臺相應政策的緊迫時候了。
公積金管理中心是代繳存人行使管理職責,根據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住房公積金是由各方組成的管理委員會決策、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運作、銀行專戶存儲、財政監督的資金。條例規定的管理組織和監管機制是相對比較健全的,但在實際執行中,確實存在著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有些管理委員會流于形式,一年一兩次會議,重大事情不能充分起到決策權作用,只靠管理中心負責人進行巨額資金運作,不僅責任重大,風險也大。
管委會決策是《條例》中的要求,組成人員也有一定之規,但毋庸諱言,大多數管委會其實只是個擺設,甚至是借口和工具。委員不是專職,不領工資,其責任心、專業知識性都成問題,有的管委會一年開不到一兩次會,開會時有的委員不發一言,發言的大多人云亦云。絕大多數情況下,管委會主任(市政府分管領導)一人說了算,管委會決策機制變成領導拍板制。重大事項的決策諸如重大獎懲等均由政府有關領導負責決策和直接審批,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住房委員會集體決策。
隨著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人民對住房的需求越來越大。住房公積金理應在解決老百姓的的住房問題上有更大的作為。但目前住房公積金的管理還不盡如人意。筆者針對上述的公積金管理出現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下的解決措施:
(1)制定相關法律,注重宣傳。從國外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國家看,不僅有基本法,而且還有針對關鍵環節的與基本法配套的法律法規。但在我國,相關的法規尚未建立。在建設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各領域各項事業良好地運作效果必須建立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作為一種強制性儲蓄制度,住房公積金的運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唯一的政策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只是以政府令的形式頒發,而沒有經過嚴格的法律研討和立法程序,難以保障公積金制度的有效實施。應在廣泛調研和研討和基礎上,盡快建立相關法律。
(2)開展執法檢查。各地政府要大力開展住房公積金繳存情況的執法檢查,加強部門之間配合,采取行政、法律、建立信息系統等多種手段,對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情況進行全面清理,要充分發揮各單位工會的監督作用,把住房公積金建立和繳存情況定期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城市利用媒體向社會公布,提高透明度,同時還要重點做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個人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做到應建盡建,應繳盡繳。
根據建設部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8年末,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繳存余額分別為20699.78億元、12116.24億元,累計發放個人住房貸款10601.83億元,個人貸款余額6094.16億元,可以看出大量的住房公積金處于“沉淀”狀態,形成資金閑置。同時,無論是公積金存貸之間的差額利得,還是采用購買國債等保守的資金增值手段,其收益明顯低于正常資金運作的收益。建議完善公積金管理中心的機構設置,使其權責一致,避免多頭管理現象的出現;為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在管理上應加強住房公積金的財務監管;此外通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財務審計制度、領導及業務人員的責任制度來減少資金的挪用、濫用行為,以保證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和住房資金的良性發展。
(1)建立專門監管機構。應成立專門的直屬于國務院的住房公積金監管機構,對公積金的運行進行監督管理,機構實行垂直管理,設置片區性分支機構,不受地方政府的約束,統一制定規范化管理措施,加強公積金實際操作指導,機構應定期向公眾公布監督報告,并接受審計部門的監督。
(2)提高監督時適性。首先要實行全國統一聯網監管,特別是動態監管,要建立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聯網動態監管體制,變靜態監督,為經常性、臨時性的多種動態監督,隨時把握歸集和使用情況。其次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公積金管理的科技含量。最終達到進一步簡化手續,搞好服務,使群眾足不出戶便能完成查詢、變更、基數調整、貸款預約等相關業務手續,實現公積金辦公自動化的轉變。
建立重大決策集體審批制度、各部門之間相互牽制制度,建立涵蓋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所有成員的內部控制制度,將所有崗位都納入到內部控制制度的監控范圍,以杜絕部門權利過大或集體徇私舞弊。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種住房保障制度,它可以降低職工貸款購房的還款負擔,提高職工購建住房的能力,增強職工購建住房的能力。對于這樣一種良好的制度,我們應予以肯定,不僅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而且還要從配套政策、法律以及外部環境等層面來加強支持力度。相信在政府、社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住房公積金制度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