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日民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履行有關國際公約的實際行動和對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也是廣西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中心。近年來其經濟增長已進入全國城市經濟增長前50強行列。但南寧市的城市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與城市的全面、健康、持續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特別是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將在南寧舉辦一屆,對南寧市的城市交通、防洪安全、環境整治、水土保持以及生態保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秀山風景名勝旅游區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是南寧市郊最大的一片森林植被,位于城市的上風口,不斷向市區輸送新鮮氧氣,被稱為南寧市的“綠肺”,直接影響城市的大氣和人居質量,被自治區和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單位。但由于城市建設和工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青秀山現有的294.28hm2的森林遠不能滿足城市化進程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生態環境相關的矛盾日益突出。
青秀山生態保護工程項目區位于邕江右岸,除原有的風景區綠化較好外,其余地方未進行有效的基礎綠化,植被覆蓋度較低,水土流失嚴重。另外因馬尾松富含松脂易燃燒,護林防火難度特別大,再加上原林區內消防設施簡陋,基本的消防用水和防火隔離帶都未能建立。使得林區多年來每年都發生多起火災事故,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的損失。南寧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和逐步擴大項目區的森林植被,改造現有低效林,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退化的狀況,利用南寧市首次向亞洲開發銀行貸款的有利時機,啟動了南寧青秀山生態保護工程建設。
2006年南寧市首次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利用國外貸款進行城市環境改善項目建設。列入貸款項目備忘錄的子項目有青秀山生態保護項目、可利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南寧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系統工程,四個項目總投資24.9億元人民幣,其中利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1.5億美元。
青秀山生態保護工程項目區總面積19.4hm2,包括青秀山風景區的青山園藝場、東風園藝場、鳳嶺園藝場。項目計劃總投資47211萬元,其中:利用亞行資金953.5萬美元,主要用于項目一期的營造林、林相改造、基礎設施的建設,工程類報賬率為76.5%,設備類報賬率為100%;利用工行搭橋貸款3億元,主要用于項目的征地拆遷及一期工程的配套經費;其余資金為業主自籌(約9061萬元),主要用于二期營造林及基礎設施建設。
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為:征收園藝場用地約2800畝,新建營造林136.61hm2、林相改造225.74hm2、建設種苗基地16.53hm2、新建道路5.9公里,步行巡護道17.43公里、新建消防灌溉系統及鋪設消防灌溉管道6.5公里、配備必要的通訊及交通設施設備等。項目計劃分一期、二期實施,建設期限從2007至2010年。
在南寧市市委、市政府和南寧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青秀山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青秀山管委會緊緊把握這個機遇,解放思想,積極創新,突出“以人為本”、“生態造園”、“環境優先”三個理念,加快了青秀山生態保護工程的建設。主要成就及經驗如下:
1.完成項目所有地園藝場2627畝土地征收及拆遷臨時養殖房25萬平方米,協調相關部門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回建安置用地、第三產業用地問題,目前鳳嶺園藝場的安置及產業用地的建設正在進行之中。我們的目的是通過生態保護工程建設,促進當地農民改變傳統落后的耕作方式,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效益農業,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青秀山生態保護項目的被征地農民安置模式得到了亞洲開發銀行的一致好評,并作為利用亞行貸款資金進行生態建設的成功典范。
2.完成苗木種植1683993株,草坪種植69730m2,溪流水池建設約2938m2,完成大部分消防灌溉、排水管道的鋪設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項目通過植樹造林,科學合理的配植植物,建立具備合理時空結構、營養結構的植物群落。經測算,工程建成后,青秀山風景區森林覆蓋率由建設前的44.6%提高至48.3%,凈增3.7個百分點。市區人均可增加綠地面積0.42,將進一步增強粉塵的吸收和噪音的降低功能,從而為市區居民提供一個清閑寧靜的休閑、娛樂場所。
3.種苗基地及附屬配套工程已進場施工,開始土方、道路工程建設,種苗基地設備包正在進行招標工作。種苗基地是集科研與生產于一體的苗木生產研究基地,規劃建設約5000平方米的科技服務樓、19座現代化的溫室大棚及相關配套設施。種苗基地建成后,將通過與一些高校或林業研究所進行合作,利用他們的經驗、技術、設備資源補充景區的不足,進行林業科技、苗木生產的研究。同時完善生態教育展示的內容,為大、中、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實踐、科普教育的基地。
生態保護工程是一項服務于社會的長效工程,為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確保項目達到預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對項目建成后的發展趨勢主要有如下的幾點思考:
1.對青秀山生態保護項目工程建設涉及到各園藝場的土地都實行統一征用后納入項目,以便于項目的集中管理與統一經營,同時各園藝場則是項目的輻射帶動區。把農民從傳統農業和農村中轉移出來,投入工程建設或其它產業,有助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2.由于項目主要是依靠貸款進行建設,就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各年度均具有足夠的借款償還能力。項目業主在經營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名牌戰略,加強旅游宣傳促銷工作,提高風景區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占有率,進一步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另一方面做大做強種苗基地,在基本滿足景區建設苗木需求的同時,開拓對外苗木市場,增加景區的創收渠道。項目業主應采取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和競爭策略,以確保產品銷售價格和門票價格相對穩定,避免價格負向波動導致的經濟風險。
“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青秀山生態保護項目通過引資造林,有效改善和美化青秀山和生態環境,樹立“綠都美、壯鄉情、南國風”的旅游新形象,這對擴大南寧市的對外開放、改善南寧市的招商投資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和協調各行業向前發展,促進地方繁榮,保障南寧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