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曦,范 杉,袁兆康
(1.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6;2.咸寧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衛生服務在保障社區居民健康方面顯得越來越重要。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又是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設,必須將人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1]。社區衛生人力資源的主體是全科醫療、公共衛生、社區護理專業及其他專業的衛生技術人員和社會工作者[2]。為了解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的現狀,分析該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推進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提供依據,筆者對咸寧市兩個區(市)(咸安區和赤壁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調查(咸寧市只有這兩個地區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咸寧市下屬咸安區和赤壁市的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577名工作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公共衛生人員和后勤管理人員。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規模狀況、服務狀況、人員結構狀況、學歷狀況、專業結構狀況、培訓狀況和兼職狀況等。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咸寧市咸安區和赤壁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核對,用Excel進行分析,對各指標做統計描述分析。
兩地常住人口共 497141人,其中咸安區常住人口292456人,赤壁市常住人口204685人。兩地區級財政補助社區衛生服務的經費金額共計964912元,其中咸安區補助金額為584912元(人均補助2.00元),赤壁市補助金額為380000元(人均補助1.86元)。
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平均服務人群數為7.1萬人,均納入醫保定點,且都能提供中醫藥服務;4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平均服務人群數為1.2萬人,其中納入醫保定點的有7個(咸安區7個,赤壁市0個),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有4個(咸安區3個,赤壁市1個)。
兩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有衛生人員577人,其中醫生占50.61%,護士占34.32%,公共衛生人員占5.55%,后勤管理人員占9.53%;在醫生和護士中有80名兼職防保工作。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沒有全科醫師[取得省級以上(含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發的資格證書者],見表1。

表1 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配置情況
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具有本科學歷的衛生人員占6.41%,大專學歷的占28.08%,中專及中技學歷的占64.82%,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占0.69%。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以大專和中專學歷為主,而社區護士以中專學歷為主,擁有本科學歷的衛生人員相對較少,見表2。

表2 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學歷構成情況[n;(%)]
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主,占45.06%;其次是護理專業,占32.24%;其他專業所占的比例較小,沒有學預防醫學專業的衛生人員,見表3。

表3 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所學專業情況
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152名醫生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占醫生總數的52.05%;獲得注冊護士的有173人,占護士總數的87.37%。社區衛生人員的培訓率較低,省級以上的全科醫學培訓率社區醫師為14.73%,社區護士為66.67%,見表4。

表4 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執業及培訓情況[n;(%)]
目前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只有292名醫生,198名護士,32名公共衛生人員和55名后勤管理人員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沒有全科醫師。這遠遠低于《湖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所規定的每萬名居民配備2名~3名全科醫生的要求。與此同時,全科醫生培訓的開展情況也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咸寧市社區醫生接受業務培訓率為14.73%,與衛生部60%以上培訓率的要求和實際工作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
衛生技術人員的專業學歷水平一般代表著人員的業務素質,目前咸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學歷相對較低,以大專和中專學歷為主,擁有本科學歷的衛生人員只有6.41%。醫生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只有10.96%,而護士中沒有人具有本科學歷。
人力結構配置不合理,不利于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發展。調查資料表明,社區護士和公共衛生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充當了重要角色[3]。在社區衛生服務開展得比較好的國家,社區護士是社區衛生服務的主體, 醫護比例要求l∶2或l∶4[4]。而本次調查結果的醫護比例為l:0.68,護士配置相對不足。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生的專業以西醫為主,占醫生總數的94.2%;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沒有預防醫學專業的衛生人員,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人員只有5.55%,預防保健技術力量相當薄弱,這與當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功能的定位不相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非衛技人員有9.53%,明顯高于規定的5.00%,非衛技人員的勞務費必然要分攤在衛生服務上,勢必增加服務項目的間接成本,將導致衛生費用的增加。
發展全科醫學是確保社區衛生服務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5]。因此,應加強全科醫學的培訓學習。政府應加大對社區衛生的投入,充分利用咸寧醫學院、咸寧衛生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衛生資源,發揮市醫學會、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作用,加強全科醫師臨床培訓基地和社區培訓基地建設,對現從事或將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人員,采取脫產或半脫產的方式進行全科醫學、全科護理和社區衛生管理轉崗培訓,以此來提高咸寧市社區衛生人員整體的全科醫療水平,迅速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社區衛生隊伍,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的醫療保健需求。
鑒于目前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學歷較低,專業素質亟待提高的現狀,筆者建議:① 對于在職低學歷人員可委托當地高校(咸寧醫學院、咸寧衛校等)進行培養,使其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再繼續教育;② 返聘部分離退休專家到社區坐診,聘請大醫院工作人員到社區兼職;③ 建立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長效對口支援機制,使大醫院的高學歷人才進入社區。
調整人力資源結構,使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相適應。社區衛生服務是最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并要實現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的功能,護士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而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護士配置不足,因此應增加社區護士以提高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咸寧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非衛生技術人員超過了規定的5%,因此要適當限制非衛技人員進入社區。衛生人員所學專業結構不合理,主要以臨床醫學和護理為主,其他專業所占的比例很小,特別是預防醫學專業,所以要適當調整專業結構,使人力資源均衡發展。
咸寧衛生管理部門應該重視社區衛生服務,重視社區衛生人力資源的規劃和培養,盡快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配套政策。如加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金投入和保障培訓經費,盡快制定出全科醫生任職資格標準、職稱晉升評定等系列政策以及制定在職人員的培訓規劃、計劃。完善相關人事制度,建立科學的業績評估和獎勵制度,按照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實行按事設崗、按崗擇人、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減員增效、降低成本的人才管理戰略[6],留住和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參加社區衛生服務。
[1]趙 宏,趙軍績,張 偉,等.青島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社區醫學,2005,(6):470-471.
[2]王 絢,袁兆康,章美娟.江西省城市社區衛生人力資源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3(3):22-23.
[3]李曉淳,賈 睿,劉書文,等.四川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現況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12):756-758.
[4]辛 梅,曲江斌,林 靜.濟南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4,2(21):1264-1265.
[5]賈利高,王 芳,林良強,等.湖北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現況調查[J].中國社會醫學,2007,3(24):35-37.
[6]許 崗.美國衛生系統面臨問題及其對醫學教育的影響[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6,(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