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霞 ,劉冬榮 ,肖華茂
(1.中南大學 商學院,長沙 410000;2.湖南理工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0;3.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所謂產業集群就是指某一特定領域內地理位置上靠近的具有產業關聯性的企業和機構的集合體,這些企業和機構之間相互依存,互為補充,從而形成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放眼全球,產業集群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化和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世界性經濟現象,成為區域經濟增長和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隨著世界范圍內產業集群的蓬勃發展,對產業集群的理論研究也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目前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產業集群內涵、特征和分類的分析;二是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劣勢分析;三是產業集群的形成機制;四是產業集群的動態演化過程和穩定性分析;五是產業集群的創新系統分析。這些研究成果無疑對產業集群的構建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幫助。可是,產業集群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集群迅猛發展所帶來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問題也日益凸現。因此,在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建立多角度的指標體系,綜合評價集群發展對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對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這一思想,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產業集群綜合績效測評的指標體系和權重進行研究,從而為測度和比較不同產業集群對地方區域的影響提供科學的分析方法和理論依據。
經濟效益即以盡量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量多的經營成果,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經濟效益可以從集群生產規模、生產效率和資金利潤率等三個方面進行測量。
(1)集群總產值:反映集群生產規模。指標數值越高,說明生產規模越大。計算方法是:

(2)全員勞動生產率:反映生產效率。指標數值越大,說明勞動效率越高。計算方法是:

(3)單位資金利潤率:反映生產經營效果。指標數值越高,說明經營效果越好。計算方法是:

社會效益是集群發展對社會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社會效益可以從安全生產、員工受教育程度、企業創新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衡量。
(1)安全生產率: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是企業應承擔的基本社會責任。指標計算方法是:

(2)高等教育水平人員比率:能夠綜合反映集群內員工接受教育的狀況,關系到社會、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計算方法是:

(3)新產品率:能夠體現集群生產新產品、開創新市場的能力,指標數值越大,說明創新能力越強。計算方法是:

生態效益是從生態平衡的角度來衡量效益。它關系到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如果生態效益受到損害,人類整體的、長遠的經濟也難以得到保障。生態效益可以從能源的節約和環境污染治理二個方面進行測度。
(1)單位產值能耗。單位產值能耗越低,說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越少,生態效益越好。計算方法是:
單位產值能耗=(一定時期總投入能量)/(同時期總產值)
(2)污染物排放達標率。指標數值越高,說明環境治理的效果越好。具體計算方法是:
污染物排放達標率=(某地區企業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地方)標準的項目數 (個)/同一地區考核的全部項目數(個))×100%

表1 判斷標度的設定

表2 A-B模糊判斷矩陣

表3 C1、C2、C3 模糊判斷矩陣

表4 C4、C5、C6 模糊判斷矩陣

表5 C7、C8模糊判斷矩陣

表6 A-B綜合模糊判斷矩陣

表 7 C1、C2、C3 綜合模糊判斷矩陣

表 8 C4、C5、C6 綜合模糊判斷矩陣

表9 C7、C8綜合模糊判斷矩陣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是模糊AHP方法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步。產業集群綜合績效測評層次分析結構的建模是指在明確集群綜合績效內涵的基礎上,把綜合績效按屬性不同分成若干組,以形成不同層次。同一層次的元素作為準則,對下一層次的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時,它又受上一層次元素的支配。根據前面對綜合績效內涵的闡述結果我們可做出產業集群綜合績效評價評價的層次結構模型(如圖1)。

模糊層次分析法采用群組決策,可以進行專家三角模糊評分,在層次分析結構的基礎上構造各層次元素的模糊風險判斷矩陣。用0~1之間的小數作為標度構造判斷矩陣(如表1)。
本文通過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高校學者的調查與咨詢,得到各層次的模糊判斷矩陣見表2~表5。
由于每個元素有2個專家參與打分,設各位專家的權威性相同,根據式(1)對表3、表4和表5中的模糊判斷矩陣計算綜合模糊三角數。結果見表6~表9:
應用相關公式對表6中的因素綜合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可以得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這三個因素的相對綜合權重:S=[(0.28,0.35,0.44),(0.23,0.32,0.39),(0.28,0.34,0.42)]T
隨后,采用基于可能度的三角模糊綜合權重排序,應用可能度公式(3)采用風險中立的態度,求得相應的可能度并建立可能度矩陣P如下:

應用相關公式對可能度矩陣進行求解,得到可能度矩陣的排序向量,即可得到一級指標相應的排序:ω=(0.39,0.25,0.35)T。
同理,重復上述步驟,計算二級指標對一級指標的權重。限于篇幅,直接給出權重向量。

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層的層次單排序,從最高層到最低層逐層計算出同一層次所有元素相對于最高層(目標層)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重,各指標的權重大小及排序如表10。

表10 二級指標相對目標層的權重向量
根據表10,可以看出綜合考慮集群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各個指標對產業集群績效的權重大小依次是單位產值能耗、單位資金利潤率、總產值、安全生產率、污染物排放達標率、新產品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高等教育水平人員比率。因此,集群內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將生態和社會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保證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建立了有效的產業集群綜合績效評價體系,提出了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綜合評判方法,為測度和比較不同產業集群的績效,調整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促進集群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思路。該模型簡單適用、容易理解,評價結果反映了集群的綜合績效水平,具有一定的適用性。
[1]魏劍鋒.國內產業集群研究文獻綜述[J].工業技術經濟,2008,(4).
[2]姜艷萍,樊治平.三角模糊數互補判斷矩陣排序的一種實用方法[J].系統工程,2002,(2).
[3]徐澤水.三角模糊數互補判斷矩陣的一種排序方法[J].模糊系統與數學,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