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琴
積極體驗生活 挖掘作文素材
林玉琴
福建長樂師范附屬小學
作文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原有的“定勢”作用,改變學生不愿寫作,走出作文教學費時低效的困境,就應把學生引入萬花筒般的生活中,讓學生學會生活。作文教學應該想方設法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教學生做游戲,交友,組織各種有趣的有益活動。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培養寫日記的習慣,積累豐富寫作素材。布置寫作還要看素材而定,適當調整時間和空間,突出學生的個性,同時選材要有個性化,點評要情感化,才能激起寫作欲望,寫出的文章才會有真情實感。
充實生活 體驗生活 個性選材 情感點評 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的觀念,原有作文教學的“定勢”作用,都在有意或無意支配著學生的寫作,不論學生愿不愿意,都得寫,這樣自然產生了費時低效的困境,學生的作文更缺乏真情表露,缺少個性色彩,甚至千篇一律,或抄襲范文,或空話連篇。針對這些情況,在作文指導上,我大膽嘗試,進行創新改革——讓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走進作文課堂,收效良好。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種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的確,生活是個萬花筒,又是一部活的豐富的人生閱歷書,它同時塑造出許許多多富有個性色彩的人物。學生從生活中來,就應該讓學生學會生活,反映出生活中的種種情景,并想方設法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
1.1 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現在的孩子多在溫室中長大,不懂得玩,性格孤僻,不合群,生活無味。所以應多開展各種文藝、體育、科技活動,教學生做游戲,玩出花樣,變單調乏味的課堂學習為充滿歡笑、多彩的校園生活。教學生學會交友;讓他們常走家串戶,加強與外界的聯系,鍛煉語言交際;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如放風箏、拔河、猜謎、演講、朗誦、踩氣球、登山等,創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每次活動完,讓學生回味活動情形,利用課堂十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用三言兩語把事情的梗概記錄下來,當作一則短短的日記,積累寫作素材,既培養學生寫日記的好習慣,又為作文選材內容提供方便,到用時就可信手拈來。
1.2 讓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在通常的情況下,老師指導學生寫說明文,總用實物來演示講解,層層剝筍,學生寫的文章總是一個鼻孔,一個模樣。或給一篇作文題目,要求在一兩天或一個晚上內帶題目去觀察某種事物并收集材料,寫好文章。“現買現賣”方法不是不可取,只是臨時讓那么多學生都能遇到某種事,實在有點滑稽之談,不切實際,也易加重學生的負擔。其實,所謂積極參與實踐,重在勞動的培養。如在家學會做各種家務,學習勞動技能,與其他各科協作配合,加強語文的橫向聯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搞小制作、小實驗,采集標本;搞各種調查,大至社會,小至一人一事,一言一行;布置“活作業”,像收集各種知識信息,摘錄各種文章片斷。長期堅持,每天利用三五分鐘反饋,學生的知識面就廣了,語言能力強了,見識也多了。在寫作時就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能寫出自己的眼中事、心中感了。
1.3 布置寫作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一篇好文章無非是讓人讀后身如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共鳴的和諧統一。要想,若能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就該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有廣闊的空間去觀察,去體驗,從而獲得第一手材料。例如,要求寫參觀一處的見聞文章。遇到這樣的文題,該提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布置,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觀察,對自己最喜歡之處細細看、拍拍照、多問、多想,然后用簡短的文字記下感受最深的地方。對于寫作水平一般或較差的學生還可以交代清楚到一個地方看一處景物時如何有順序觀察,看到這景物有何聯想都如實記下。另外,要強調多看幾處,想走的都設法走,沒去的更應該去。找出新鮮感,突出個人情感色彩。只有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因人而異,千姿百態,情趣盎然。
在平時教學中,多數教師依綱按本去完成作文教學,如拿一件物體讓全班學生觀察,再指導習作;或出一道大眾化的文題,像“我們的學校”、“我的老師”,或給材料作文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的好壞只是文字表達是否生動,而沒有自己的見解,自我的感情傾向,且大同小異,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2.1 選學生都可以感受到的文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智力水平不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反應也不同,所以老師在指導作文選材時應要了解學生周邊的人或事,了解學生心中的現有材料積蓄,要面向全體學生,并要讓學生在作文中講真話,訴真情。由此可見,選擇文題是一個關鍵。如可選意思指向的文題:“我真想××”、“我學會了××”、“我喜歡老師的××”、“哦,我游覽了××”,也可出許多文題讓學生選擇。對說明文的指導可讓學生自帶物件或自己選擇要觀察的事物。如“××玩具真逗!”、“××作用大!”等。有個學生寫《我的鬧鐘真煩人》,文中寫到:因買了鬧鐘,他夜晚睡不踏實,車聲響以為鬧鐘響,嚇得總認為天亮了。夜晚一個人睡不著時,鬧鐘的“滴答”“滴答”聲讓他無處躲……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
2.2 選充滿挑戰性的文題。富有挑戰性的文題能激發孩子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及大膽構思想像,從而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如我布置一篇“小星星飛進我的家”,班上11位學生(全班62人)查閱各種宇宙星球知識,寫小星星向我介紹各種星座的知識特點,有個學生(四年級)竟寫了5000多字,花了一周才完成,有的學生寫星星看到地球的美麗景色,講述給他聽;有的寫星星哀嘆環境日漸惡化,警告人類要有環保意識;還有的寫我向星星訴說孤獨煩惱或高興的心事;也有寫星星帶我飛向宇宙,我的奇遇等。學生各抒己見,想象奇特,讓人耳目一新。
2.3 選趣味濃的文題(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在作文教學時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啟迪學生的寫作靈感,讓他們喜歡寫。因此選擇文題的至關重要。如要寫一種電器,用《我家的電冰箱》做題目,會使學生興趣頓失,無從寫起,要是你這樣處理:“呵,小朋友,我是你家庭的好幫手,我要參加‘電器大王’評選會,必須介紹自己的樣子和作用,我肚子里只能裝食糧,卻沒有墨水,請能說會道的你幫我寫臺詞吧”于是,題目改為《我是電冰箱》,就會讓學生興趣盎然。又如寫記敘文,有這樣的材料;在踢球時發生了球砸中頭上,“我”體貼對方。這件事用“踢球時發生的一件事”做文題將大煞情趣,而“嘿,球砸到我頭頂”就有味多了。像寫愛喝酒的爸爸用“掛酒瓶的爸爸”,處處關心他人的奶奶用“老操心的奶奶”,還有像“高桌與短凳的悄悄話”等,這樣的文題能一下激起孩子的注意,喚起寫作的興趣。
以往我點評作文時往往只針對文章的結構或文字進行點評,諸如“語言優美,語句通順”等。結果發現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對促進學生寫好作文無太大作用。偶爾有一次,在“××同學,我的朋友!”一文中,我無意寫了這么一句話“你寫得這句話讓我想笑,真有味道!”此生竟拿給班上許多同學看,興奮得漲紅了臉。于是我從中悟到了評價作文未必看全篇,可以選一句話,一個詞加以點評,從文章布局結構轉向對學生個人的點評,以表揚,鼓勵為主,以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好的點評,會讓學生津津樂道,奮發向上,當然也是學生完成習作后成功的情感體驗,能激勵學生好寫作文,寫好作文。
總之,要想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接觸自然,投入社會,積極體驗生活,參與實踐,并善于教給學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挖掘各種文章的情感因素,把作文教學融入學生的生活色彩、個性色彩,情趣交融,才能激起學生寫作欲望,寫出的文章真實感人,不做作!
[1] 朱明雄,等.文學寫作手冊[M].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
[2] 余文森.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
[3] 關鴻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
[4] 林華民.世界經典教育案例啟示錄[M].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