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韜
(貴州電網公司銅仁供電局,貴州 銅仁 554300)
項目風險管理是為了最好地達到項目的目標,識別、分配、應對項目生命周期內風險的科學與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活動,其理論和實踐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等多種學科。項目風險管理的目標可以被認為是使潛在機會或回報最大化、使潛在風險最小化。
風險識別、風險估計和風險評價是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僅僅完成這部分工作還不能做到以最少的成本保證安全可靠地實現項目的總目標。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對風險實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地處理風險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所謂控制,就是隨時監視項目的進展,注視風險的動態,一旦有新情況,馬上對新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估計和評價,并采取必要的行動。這就是項目風險管理的全過程。
1.1 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的第一步是風險識別,其目的是減少項目的結構不確定性。風險識別首先要弄清項目的組成、各變數的性質和相互間的關系、項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在此基礎上利用系統的、有章可循的步驟和方法查明對項目可能形成風險的諸多事項。
風險估計就是估計風險的性質、估算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減少項目的計量不確定性。風險估計有主觀和客觀的兩種。客觀的風險估計以歷史和資料為依據。主觀的風險估計無歷史數據和資料可參照,靠的是人的經驗和判斷。
風險評價就是對各風險事件后果進行評價,并確定其嚴重程度順序。評價時還要確定對風險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風險評價方法有定量和定性的兩種。進行風險評價時,還要提出防止、減少、轉移或消除風險損失的初步辦法,并將其列入風險管理階段要進一步考慮的各種方法之中。
1.2 狹義的風險管理
狹義的風險管理就是在風險分析之后,針對風險做出決策。一般有規劃、控制和監督三階段。
規劃階段有兩個方面。第一,決策者針對項目面對的形式選定行動方案。一經選定,就要制定執行這一行動方案的計劃。為了使計劃切實可行,常常還需要進行再分析,特別是要檢查計劃是否與其他已做出的或將要做出的決策沖突,為以后留出余地。第二,選擇適合于已選定行動路線的風險規避策略。選定的風險規避策略要寫入風險管理和風險規避策略計劃中。
風險控制就是實施風險規避策略的控制計劃。該計劃的內容就是在必要時向項目提供必要的資源。有時還要修改項目計劃,隨時對項目的費用和進度重新進行估算,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步驟。風險控制的關鍵是采取果斷的行動。風險監督是在決策付諸實施之后進行的。
美國學者格拉爾在1952年就首次提出“風險管理”,揭開風險管理理論研究的序幕。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的多數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以及保險系都已普遍開設了風險管理課程,并隨后還進行風險管理軟件的研究和實踐。美、英兩國在風險管理的研究方面各有所長,代表該學科領域的兩個主流。而俄羅斯、印度、芬蘭、澳大利亞等國,也為項目風險管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當今世界上一些大型工程項目均無一例外地采用了風險管理技術。例如:美國華盛頓地鐵、英國倫敦地鐵、新加坡地鐵等大型項目都采用了風險管理技術。從而保證了項目的成功。風險管理是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獲得高度重視和迅猛發展,但由于該學科年輕和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其理論和方法等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發展和完善。
國內的情況:我國的風險管理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起步較晚,1987年清華大學郭仲偉教授《風險分析與決策》一書出版標志著風險管理研究的開始。如今,國內許多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均先后結合本校的科研課題,從3個方面:①從技術角度的風險識別;②從工程角度的風險方法學;③從組織角度的企業資源計劃的風險問題,進行風險管理的理論研究。在實踐應用方面,如:三峽工程、黃河小浪底工程、京九鐵路、大亞灣核電站、上海地鐵、江蘇潤楊大橋、重慶輕軌建設項目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研究成果。由于風險管理的研究范圍很廣,應用方面還沒有一定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專業性。
3.1 風險管理項目仍然不能完全擺脫手工操作,與風險有關的參數,需人工測定,這樣延長了風險辨識的時間,這對有些快速變化的風險是不利的。
3.2 風險管理的部分內容已開始采用IT信息系統,但是這些系統的通用性差,僅限于很少的功能。重復使用的能力差。
1例術后復位不良患者證實為C型骨折(誤診為B2型),因骨折塊的回納與后縱韌帶和椎間盤纖維環完整性及骨塊有無翻轉有密切關系,一旦骨折塊與韌帶及纖維環結構的聯系喪失,易出現復位不良,本例患者MRI檢查證實有后方韌帶復合體損傷。再者,可能與萬向螺釘的選用有關,有研究報道,采用單純后路短節段經皮椎弓根萬向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存在骨折復位不佳的可能性[14]。
3.3 盡管分析風險的軟件較多,但相互之間的兼容性差,不能相互導用,不能共享。一套信息系統可能在某一方(如:業主、承包商、供貨商等)能正常使用,而其他方卻無法使用,如果一套系統不能為工程各方共同使用,那它就較難為工程風險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3.4 沒有“歷史經驗庫”,也沒有自學習功能
應該在與項目風險斗爭中學會新的風險管理方法和經驗,不斷充實或更新“歷史經驗庫”,供有關單位參考和應用,但目前常規的IT系統也沒有自學習等功能。
風險控制是指利用某些技術來設法避開或控制風險,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所造成的損失。風險控制的重點在于消除風險因素和減少風險損失。管理者可以采用風險回避、風險轉移、風險自留、風險分散、風險降低和風險抵消等方法來進行控制。風險回避是指考慮到風險識見的存在和發生的可能性,主動放棄或拒絕實施可能導致風險損失的方案。通過風險回避可以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風險轉移是指一些單位和個人為避免承擔風險損失,有意識地將損失或損失轉嫁給另外的單位或個人去承擔。風險自留是一項組織自己去承擔風險事故所致損失的措施。風險分散是指投資項目時,橫向項目有不同的層次結構,縱向項目有多樣性,有利于分散風險。風險降低是指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和盡量降低損失。采用風險降低的控制方法對工程項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以使項目成功概率大大增加。風險抵消是指將一些風險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風險損失。
5.1 風險管理應該貫穿在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
電能與其他能源不同,其主要特點是:不能大規模儲存。電力工程的發、輸、配、用電在同一瞬間完成;發電和用電必須實時保持供需平衡,如不能實時平衡,則危及發供電連續性和安全性,更談不上經濟性。
電力工程包括兩大部分:電力工程的建設和電力系統的營運。下面以電力工程建設為例。它包括發電廠、輸電網、變電站等。
工程項目風險存在于工程項目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在每一項工作中,均應該考慮項目風險,如何安全生產等內容。包括如下:(1)工程項目策劃、立項。為什么要創建本工程項目?必要性?資金來源、人員來源,誰來承擔此項目?等等,都存在風險,必須認真對待。(2)設計選型、招投標與簽約。項目提綱、目標、總體規劃、各部分的要求、關鍵功能、各部分的技術特性等,在設計階段,不僅要完成設計等任務,還要解決好設計、投標過程中的相關風險的問題。(3)工程項目施工準備。人員落實、材料落實、工程進度計劃落實(時間落實)、施工機器的落實、施工場地的準備、施工人員的組織、施工進度和要求,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做好施工準備及項目風險的有關問題。(4)工程項目施工。施工人員不缺勤,抓每天的進度,抓安全教育,抓質量,安裝質量保證,不僅要高質量、安全、按計劃、低消耗完成施工任務,對于施工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也要做好“事故預想”,做到心中有數。(5)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按工程合同進行按質按量和進度要求來驗收,作出評價,總結施工和安全生產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6)工程項目投運。工程質量的驗收、操作規程和事故處理規程的學習和執行,每日的生產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完成經濟指標、社會指標、環保指標,做好事故預想和熟記事故處理規程等。(7)生產過程的設備維護、檢修。制訂安全維護規程,在工作中執行規程。總之,風險管理不是僅僅用于施工安裝階段,不是僅用于工程建設方面,還用于設計,適用于電力系統運行中,總之,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始終貫穿在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
5.2 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智能化
為了對電力工程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而創建一個適用于電力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專家系統。
5.2.1 風險管理專家系統(RMES)的功能特點
(1)可用于一個電力工程項目的不同階段,包括立項、設計、施工、投運等不同階段,對一些設備的特性資料,相應的知識庫,不同階段時均可用。(2)對于同種容量規模的不同工程,照樣適用,這可有很多信息、知識判別方法等可選用,從而節省時間、節省資金、節省人力。(3)在RMES中,有多種方法和相應環境資料,可供選擇,不要選用多臺風險監測設備,很方便。(4)在RMES中,也存放有風險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施工風險評估常用的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Monle Carlo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如果需要,隨時可取。
5.2.2 風險管理專家系統(RMES)的構成風險管理專家系統的構成特點:(1)知識庫不是單個簡單的知識庫,而是一個知識庫群,這包括:數據庫、信息庫、新鮮信息庫、歷史資料庫、知識庫等;(2)推理機不是單個推理機,而是一個推理機群,這包括:風險管理專家推理機1,風險管理專家推理2,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MonleCarlo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3)有自學習功能;(4)有歷史資料庫;(5)風險管理型專家系統根據需要,可設置成“在線”或者“離線”,而普通的管理方法都是離線的;(6)專家包括二部分:實踐型專家、理論型專家

圖1 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專家系統的框架
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專家系統的框架,如圖1所示。
在當今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風險管理已逐步被人們所認識。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電力工程建設和投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日漸發展成為一門新興學科。
6.1 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貫穿于電力工程的全過程。
6.2 風險管理專家系統可實現“一機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