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輝,于枝梅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放射科,內蒙古包頭 014010)
環樞椎關節是由環椎、樞椎、環椎橫韌帶、齒狀突尖韌帶及關節囊等構成的復體,是連接頭顱和脊柱的特殊結構。臨床上,環樞關節半脫位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其發生原因有三個方面,一個原因是輕微外傷,例如頭部一側受到打擊致頭面向對側旋轉,或頭部碰在門上或木桿上面而發生;另一原因是,因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致枕項部韌帶松弛,于轉頭時發生;第三,環樞椎的先天畸形及發育異常,也是發生環樞關節半脫位的原因。本研究探討環樞關節半脫位的X線診斷及各種發病的因素,將相關資料總結如下:
筆者分析我院1999~2004年我院初步診斷為環樞關節半脫位的2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4~55歲,平均25歲。患者就診時,有的受到外傷,有的為活動后,有的為突發性,臨床癥狀大部分為頸部活動障礙或疼痛。
26例患者均行X線檢查,初步診斷為環樞關節半脫位,影像學表現為環椎后結節與樞椎棘突的距離超過3 cm,或張口位環樞椎的骨突關節間隙兩側不對稱。經進一步檢查,CT檢查顯示20例為環樞關節半脫位,但是有2例在檢查完后活動正常,2例為齒狀突骨折,其他4例為正常環樞關節結構。所以,實際上有6例為正常。
環樞關節主要通過滑膜關節相連,其中主要包括幾個韌帶,環椎交叉韌帶,包括橫韌帶和兩條垂直覆膜。其中橫韌帶和翼狀韌帶可防止環椎向前過度移位,翼狀韌帶還可防止過度旋轉。環樞關節主要運動有軸位旋轉,還有前屈、后伸及側屈,超過一定的范圍就可能發生旋轉脫位。
大多數學者認為上呼吸道感染、創傷、環樞椎先天畸形及韌帶的缺如可能是引起該病的原因。在本組患者里,創傷及小兒環樞椎的先天發育異常及齒狀突的缺如及短小為主要原因。創傷可以造成韌帶的損傷及斷裂,從而引起環樞關節半脫位,甚至可以壓迫脊髓,造成高位截癱等。
環樞關節半脫位主要包括兩側間隙不對稱以及齒狀突前緣與環椎的間隙增寬,即環椎前弓后緣到齒狀突前緣相應位置的間距增寬,成人>3 mm,小兒>4 mm,便可診斷為環樞關節半脫位。如果環齒前間隙正常,頸椎開口正位片齒狀突與環椎兩側塊間隙不對稱并且有側塊的移位,也可診斷為環樞關節半脫位。如圖1~2。


如果以上2種情況均正常,須結合臨床癥狀及體征才能作出診斷。如果為體操運動員,即使兩側塊間隙不對稱及環齒前間隙增寬,如果癥狀不明顯,也不能確診為環樞關節半脫位。只有結合臨床才能最后確診。假如為辦公室工作人員,兩側塊間隙不對稱或環齒前間隙增寬便可診斷為環樞關節半脫位。由于平片有時不能顯示脫位程度,頸椎的過伸及過屈位可很好地顯示滑脫的程度。所以,多方位的攝片可為診斷環樞關節半脫位提供有力的證據。
[1]吳恩惠.醫學影像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00.
[2]劉慶華,張明英.環樞關節半脫位的影像診斷[J].中國實用醫藥,2008,3(5):312.
[3]胥小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567。
[4]王欣,徐振華,徐光輝.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19例治療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1998,9(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