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領君
(大連市友誼醫院急診科,遼寧大連 116001)
靜脈留置針穿刺作為新一代的診療技術,可減少血管穿刺次數,對血管的刺激性小,減少液體外滲,不易脫出血管,可隨時進行輸液治療,有利于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急診室經常會遇到一些外傷、煩躁、不合作患者,普通的留置針在撤出內芯時由于患者的躁動易引起針刺傷的發生,搶救環境下護士人均年銳器傷次數高于其他工作環境[1]。自2007年11月起,我科選用了美國BD公司生產的安全靜脈留置針應用于綠色通道的搶救患者中,護士在撤內芯的時候沒有發生針刺傷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2007年11月~2009年8月,我院急診科搶救使用安全靜脈留置針建立靜脈通路的80例患者為觀察組,使用普通靜脈留置針建立靜脈通路的80例患者為對照組。觀察組選用安全型靜脈留置針是由美國BD公司生產的安全型靜脈留置針,型號為18~22G。兩組操作均由綠色通道的15名護士操作。外傷需急診手術的患者選用18G的留置針,內科搶救患者選用22G的留置針。
對危重患者使用靜脈留置針建立靜脈通路的血管宜用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液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且易于固定的近心端的血管,便于搶救給藥。
護士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穿刺前將輸液器管道與靜脈留置針連接好,氣體排凈,按常規準備用物及行局部消毒[2]。取下靜脈留置針護針帽,左手托住針柄與針尾,右手旋轉外套管,將針頭旋出軟套管外,使針尖的斜面略偏左,將左邊針柄轉向右方,使左右針柄重疊。穿刺時操作者用左手固定患者的肢體并繃直皮膚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針柄沿血管上方或側方刺入血管,見回血后壓低穿刺角度為10°~15°再進少許,放平左右針柄,左手拇指順勢壓住針柄,右手拔出針芯,針芯拔出后針頭即沒入拔出的針桿內,松開止血帶,打開調節器,固定留置針。
據黃建英等[1]報道急診科護士人均年銳器傷次數高于其他科室護士。自2007年11月我科在搶救危重患者時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時采用了安全型靜脈留置針,與普通靜脈留置針相比較,由于安全靜脈留置針在撤出針芯時針頭完全沒入拔出的針桿內,外面根本看不到針頭,針桿無論放置在何處都損傷不了任何人,沒有發生因撤出針芯時造成的針刺傷。見表1。

表1 兩組操作者穿刺撤內芯時發生的針刺傷[n(%)]
急診科是醫院職業安全高風險科室,由于護理人員不足護士經常處于高度緊張忙亂的工作狀態,在搶救工作中頻繁接觸安瓶、玻璃、針頭等銳器,使發生銳器傷的機會大大增加。發生銳器傷后由于皮膚受損,病原體就會被患者污染的血液或體液接種到受傷者體內[3],而急診科護士常在患者尚未完全明確診斷前即投入到處置與搶救中,其中包括處于潛伏期和診斷前的傳染病患者[4],使急診護士面臨因銳器傷經血感染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血原性傳播疾病的危險。
急診患者多是急、危、重的患者,多數患者會有精神癥狀、意識障礙、躁動不安、不合作。急性開放性外傷的患者需要急診手術,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輸入液體和藥物是搶救患者的關鍵,留置靜脈留置針時患者的躁動增加了護士被刺傷的幾率。另外,半開放的搶救場所使護士的治療護理操作多處于患者家屬直視下,護士心理壓力增大,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而且操作中還經常受到患者、家屬咨詢問題的干擾,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發生銳器傷。有安全裝置的靜脈留置針的使用,大大減少了護士在搶救患者時所發生的針刺傷。
醫院的管理者必須注重急診科護士發生銳器傷的管理,除了合理增加護理人員,改善急診科的工作環境外,還要改進醫療護理器具,推廣使用有安全裝置的注射器、留置針、針頭等,采取多種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護士銳器傷的發生[5]。
總之,針刺傷這種醫院內常見的職業傷害的發生并不是完全隨機不可避免的。我科自從在搶救中使用了安全的靜脈留置針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后,不僅減少了護士發生針刺傷的幾率,還保證了搶救成功率。
[1]黃建英,陳肇婉,蔡麗娜.急診科護士銳器傷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7):924.
[2]白繼榮.護理學基礎[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70-272.
[3]應菊素,徐國英,牛小秀.急診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及針刺傷后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04.
[4]高霞(編譯),秦惠基(審校).美國護理人員對注射針刺傷的防護[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6,15(4):153.
[5]武玉梅.護理安全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6):86-87.
[6]劉波.院前急救護理不安全因素探討及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08,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