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英,張瑞玲
(平頂山市平煤職業病醫院婦產科,河南平頂山 467001)
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腹脹是婦科常見的臨床癥狀,患者因此而異常痛苦。因胃腸功能不能及時恢復,影響了營養物質的補充,從而影響切口愈合及身體恢復。為此筆者設計了此研究,探討四磨湯對其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目的是為了預防術后腸粘連,減少腸梗阻的發生 。
選擇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宮內膜異位癥切除術的婦女96例(保留生育功能82例,保留卵巢功能16例),平均年齡39歲,將其隨機等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兩組年齡,手術方式無顯著性差異,無其他合并癥且均為第1次經腹手術。手術麻醉方法均為連續硬膜外麻醉,術后給予預防感染、止血、補液及對癥治療,硬膜外持續自控泵鎮痛等,術后盡早活動 。
治療組于術后6 h開始口服四磨湯,每次20 ml,每天3次,至肛門排氣后停用。對照組術后常規護理,準確記錄兩組患者自術后到第1次肛門排氣的時間。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行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治療組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具有明顯顯著性差異(P<0.01 )。 見表 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第1次排氣時間及平均時間比較(h)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卻具有遠處轉移和種植的能力,異位內膜最常見的種植部位是盆腔臟器和腹膜,其中以卵巢最多見。因異位內膜隨卵巢激素的變化而發生周期性出血,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并形成粘連故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病灶,表現為紫褐色斑點﹑小泡﹑結節﹑包塊等。盆腔的病灶常??稍斐善渲車K器的明顯粘連[1-2],再加上術中的麻醉、腹膜刺激,術后腹腔內少量積血積液和硬膜外鎮痛泵保留又可導致術后排氣時間延長,術后腸粘連的形成多在術后1~5 d之內,因此早期促進腸蠕動,可明顯減少粘連的發生。有文獻報道,腸功能抑制時間過久,容易發生應激性胃腸黏膜病變和黏膜屏障受損,腸麻痹加重,腸壓增大,繼續發展可導致菌群移位,激活中性粒細胞,炎癥因子大量釋放,促使系統性炎性反應綜合征發生[3-5]。所以必須重視此類患者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
四磨湯口服液由木香、枳殼、烏藥、檳榔四藥制成。木香能刺激胃腸促進其蠕動及分泌,并對小腸平滑肌有解痙作用;枳殼可理氣消積,對胃腸有興奮作用,使胃腸蠕動加快而有節奏;烏藥善行胃腸氣滯;檳榔有行氣,導滯,瀉下之功能[6]。四磨湯可增加胃腸平滑肌張力,促進胃腸蠕動,且作用溫和,持久,無明顯不良反應 。
可使術后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縮短,利于胃腸功能早期恢復。資料顯示治療組排氣時間 16~43 h,明顯少于對照組23~61 h,對比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有4例出現腹脹,經治療后好轉,而治療組無一例腹脹發生。筆者分析后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由于手術中對腹腔內臟器的翻動﹑分離﹑出血及麻醉等原因,往往會造成術后胃腸蠕動減弱而致腹脹;再加上子宮內膜異位癥本身因素,大部分患者術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腸粘連,故術后易發生腹脹,并且出現較早。四磨湯可增加胃腸平滑肌張力,促進胃腸蠕動,使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時間明顯縮短,肛門排氣提前,有效地防止嚴重腸脹氣發生?,F采用早期口服四磨湯較以前出現腹脹后使用,能使胃腸功能早期得到恢復,可在更大程度上預防術后腸粘連,減少腸梗阻的發生。同時,患者亦可早期恢復飲食,補充營養,有利于身體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四磨湯口感好,服用方便,患者易接受,不良反應少,療效可靠。所以筆者認為婦科術后可普遍使用,特別是多次進腹手術者及可能已有腸粘連者應常規使用,這對預防術后腸粘連,減少腸梗阻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54-361.
[2]伍志虹.子宮內膜異位癥96例手術治療后復發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9):35,37.
[3]劉峰,高士東.大黃治療休克后胃腸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3,23(1):24.
[4]劉海亮,周榮斌.腸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認識[J].中國急救醫學,2007,27(10):940-942.
[5]付山峰,孫濤.腸功能障礙診治進展[J].海軍總醫院學報,2008,21(1):32-35.
[6]趙景良,陳建軍.四磨湯對前列腺摘除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05,12(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