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亮,黃 黎,王理德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中醫院,廣東江門 529100)
尺橈骨雙骨折較為常見,約占全身骨折的6%,兒童及青少年占多數,兒童中多數骨折后只是青枝骨折,對于明顯移位的患者常行手法復位。本組選擇2001年2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閉合性前臂雙骨折患兒,其中,60例行手法復位,小夾板或石膏托外固定;16例直接行手術治療。
本組共76例,其中,男60例,女16例;年齡5~12歲;跌倒65例,墜落4例,擠壓傷1例,直接暴力打擊傷6例。手法復位的60例中,就診時間<10 h 52例,>10 h且<24 h 7例,傷后超過24 h就診1例。
1.2.1 患兒均在2 d內在臂從神經阻滯麻醉下整復,這樣使患兒完全無痛,肌肉放松,便于復位,患兒采用仰臥位,肩關節外展90°,肘關節屈曲90°,如此可使前臂肌肉張力一致。在牽引對抗牽引下糾正骨折重疊成角及旋轉移位,手法整復側方移位。每個步驟均要注意兩點:第一點是要注意兩側骨折端骨間膜的作用,要及時行手法使兩側骨端分開,才有利于骨折端移位的整復對位;第二點是牽引時骨折遠端應保持在近骨折端相同的旋轉方位上,再開始復位。
1.2.2 具體手法方式與骨折類型及部位有密切關系:①橈尺骨上1/3骨折者,因尺骨位于皮下,能觸摸清楚,可先整復尺骨骨折的移位;若下1/3部位骨折,因橈骨下段較粗,位于皮下,可先整復橈骨;②橈尺骨干雙骨折,因肌肉及骨間膜的牽拉,骨折移位復雜,應該詳細觀察X線照片,不難發現移位尤其是旋轉移位的機制,便于制訂方案,力爭一次成功;③整復時要讓肘關節保持屈曲位,這樣肱二頭肌和旋前圓肌松弛,利于骨折的整復;④先整復穩定骨折,再整復不穩定骨折,例如2處骨折中,一個為橫斷骨折,另一個為斜形骨折,應先整復橫斷骨折,可作為支柱,后整復斜形骨折,這樣整復就比較容易;⑤前臂因有旋轉肌群、肱二頭肌和骨間膜的存在,所以前臂具有旋轉的獨特功能,骨折也有輕重不同的旋轉移位,整復是要充分糾正這一點。手法復位后使用前臂4塊夾板固定,要合理使用分骨墊,注意血運,屈肘90°,三角巾懸吊于胸前,前臂原則上保持中立位,上1/3骨折前臂可放置稍旋后位。應用石膏托外固定時,前臂中段以下骨折可使用“U”形石膏夾,前臂中段以上骨折可使用長臂石膏前后托,在石膏凝固前,尺橈骨骨間掌背側以手指指腹塑形,使呈雙凹狀,起到分骨的作用。
1.2.3 直接手術治療的16例中,14例雙鋼板螺絲釘固定,1例橈骨鋼板螺絲釘加尺骨克氏針固定,1例雙克氏針內固定。
1.2.4 療效評定:按王崇武等的隨訪效果標準,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具體標準如下,①優:解剖或近解剖對位(移位不超過骨皮質,不成角或成角在5°以內)。②良:對位1/2以上(干骺端在3/4以上),對線成角在5°以內,無旋轉移位。③可:對位在1/2~1/3之間,成角在5°以內,無明顯旋轉畸形。④差:未達以上標準,需改為手術治療。
采用Ridit分析及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復位評定優22例,良28例,可4例,差6例。其中有6例發生再移位,經二次復位成功,成功率為90%,骨折愈合時間為33~50 d。6例手法復位不成功,手術切開復位鋼板螺絲釘內固定,愈合時間為80~102 d,經隨訪1年以上,復位成功組54例的隨訪結果顯示,功能評定為優49例,良3例,可2例。直接手術治療的16例中,14例愈合時間為80~160 d,平均7~12個月取出內固定物;1例傷后就診時間長,造成前臂肌間隔綜合征,行手術切開減壓加克氏針內固定,二期植皮,術后半年骨折愈合;1例尺骨骨不連,需再次手術重新內固定加植骨術,術后1年愈合。兩組總優良率經Ridit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早期手法治療效果優于手術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治療小兒前臂雙骨折療效統計(例)
保守治療成年人前臂骨折困難較多,其結果也并不理想。因此,多數學者的觀點是:對成年人前臂雙骨折的治療應持積極手術態度。兒童骨折很多時候會波及干骺端,手術治療難免會損傷骨骺,嚴重影響骨骼的生長發育,甚至致殘。另外,骨干骨折使用手術切復內固定者愈合明顯慢,只是因為手術引起骨皮質血運的破壞,使骨皮質萎縮,這種破壞修復往往需要5~6周。如果不是因為骨折旋轉過多難于糾正,筆者不主張手術治療,因為兒童前臂雙骨折的復位手法較成年人簡單,且通常為青枝骨折,手法復位成功率也遠比成年人高得多,復位外固定后骨痂生長較快。
前臂雙骨折移位情況復雜,其中又以旋轉移位為難點,手法復位前認真研究X線片及詢問受傷機制非常重要,它能幫助分析骨折移位路徑和移位具體現狀,可以很好地指導建立手法復位方案。復位力求一次成功,因為多次復位容易造成重要神經血管的損傷及骨化性肌炎的形成,對患兒有可能造成肢體的不可逆損傷。復位外固定后密切觀察肢端血運及感覺情況,避免出現前臂肌間隔綜合征。早期指導患兒正確地進行功能鍛煉,便于消腫,促進康復。
本組仍有16例直接行手術治療,是因為骨折為上1/3橈骨旋后大于40°,旋轉難以糾正,兒童因肥胖觸摸欠佳,或是呈粉碎性多段骨折不穩定性,對于這些情況,早期采用手術內固定效果較好。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前臂雙骨折起到了很好的互補作用。
[1]王崇武,李小如,陶沛霞.經皮鋼針撬撥復位及穿針內固定治療上肢難于復位的骨折(75例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1992,12(5):342-343.
[2]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22-423.
[3]顧云伍,韓慧,尚天裕.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新概念[J].中國骨傷,2001,14(1):3-4.
[4]劉同行,郭德權,徐曉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前臂雙骨折[J].中國骨傷,2003,16(5):260-261.
[5]王漢國,王哲亨,鐘宜光,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前臂雙骨折56例[J].中華現代外科學,2005,2(4):56.
[6]黃曉東.中西醫結合治療前臂雙骨折115例[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5,21(2):18.
[7]姚郁華.中西醫結合治療前臂雙骨折(附135例報告)[J].浙江臨床醫學,1999,29(4):250-251.
[8]王小明,徐斌.閉合復位和經皮穿針術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12):160.
[9]鄒勇根,郭躍明,李偉強,等.兒童陳舊性孟氏骨折的病理形態觀察及治療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12-14.
[10]侯憲堂.兒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2):153,156.
[11]侯婷婷.閉合復位治療兒童肱骨遠端全骺分離[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8):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