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許 雷
(山東省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山東萊蕪 271126)
作為一種易復發的特異性炎癥,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尚未清楚,由于其易復發,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為較困難治療的疾病[1]。此病的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我院2009年6月~2010年3月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潰瘍性結腸炎82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根據1994年中國慢性腸道疾病研討會制訂的標準[2],使用X線鋇劑灌腸或結腸鏡檢測方法,選取典型病例82例。兩組病例在治療前均行血常規、糞常規以及肝腎功能檢測。隨機分成兩組,各41例。其中,男36例,女46例;年齡>50歲者13例,30~50歲者53例,20~29歲者16例;病程最長7年,最短3個月,平均3.6年;大便膿血變者27例,大便次數每天超過4次者17例,每天2~4次者45例,少于2次者20例;病誘因方面,勞累過度15例,飲食無節31例,情緒刺激16例,無明顯誘因20例。所有病例進行糞便培養2次,結果無致病菌(未發現阿米巴原蟲及痢疾桿菌)。對照組和實驗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口服SP、SA,每天4次,每次服用2 g,使用本方混懸液200 ml灌腸,每天1次,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2.2 治療組 內服中藥,組方成分:制大黃3 g,白頭翁、白芍、秦皮各10 g,白芨、地榆炭、枯礬各2 g,三七粉、黃連各5 g,白花蛇舌草30 g,將上述中藥煎至300 ml,分為3袋包裝,早中晚各服用1袋,連續服用2周。同時使用思密達混懸液200 ml灌腸,每天 1次,同時服用SP、SA,每天4次,每次2 g,2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治療期間,患者以易消化食物為主,禁止食用油膩、辛辣食品,禁止煙酒,并保持身心舒暢,防止勞累。在治療期間,記錄患者的不良癥狀,如嘔吐、惡心、白細胞減少、溶血、皮疹等。1個療程后,使用電子結腸鏡對患者進行復查。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除,腸鏡檢查病變消失患者;好轉:癥狀基本消除,腸鏡檢查病變基本消失;無效:癥狀無改善,腸鏡檢查結果病變未消除。
所有統計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處理,數據采用(±s)表示,兩組數據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
在治療結束后2~4個月,對所有病例進行觀察,根據體征,癥狀情況的改善,結合腸鏡檢查結果進行認定。31%治愈后的患者經過檢查,腎上腺功能及免疫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實驗結果表明,中藥聯合用藥保留灌腸結合口服西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治療結束后的跟蹤觀察中未發現中藥治療的不良反應。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的非特異性炎癥,其發病原因和機制尚未清除[2-3]。對病例進行試驗檢查發現,潰瘍性結腸炎的產生多為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漿細胞浸潤產生。西醫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氨基水楊酸制劑等藥物對該疾病進行治療,治療結果并不理想[4],而中藥聯合用藥結合西醫治療,可以起到標本兼治,取長補短的作用。中藥制大黃、白及、地榆炭、枯礬、三七粉、黃連等具有清熱解毒,止癢防痛,收斂生肌的療效,而SA、SP服用后經分解,會產生胺吡啶和5-氨基水楊酸,通過對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影響,產生廣泛的抗感染和免疫抑制作用[5],從而減輕結腸炎癥的反應。思密達對消化道黏膜具有屏障保護作用,同時可以抑制多種因子的攻擊。通過中藥聯合用藥,結合西醫治療,降低了用藥劑量和治療療程,降低了副作用發生的幾率[6]。聯合口服西藥SP、SA,并使用中藥保留灌腸的方法,隨訪3個月,所有治愈患者體征穩定,無復發現象。可見使用中藥聯合用藥保留灌腸并結合口服西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效果可靠。
[1]江學良.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和治療[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9,8:332-342.
[2]陳治水.潰瘍性結腸炎動物模型與健脾靈復健作用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0(8):488-490.
[3]張弘.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206例[J].中醫外治,2009,(1):22.
[4]潘國宗,曹世植.現代胃腸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45-47.
[5]呂文,張筱鳳,張嘯.康復新液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09,19(10):192.
[6]洪砌.康復新液治療潰瘍性結腸炎22例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7,16(9):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