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松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中心醫院,山東臨沂 276400)
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主要為免疫介導血小板減少所致的一種出血性疾患,現公認為本病是由于患者體內產生抗自身血小板抗體。臨床表現以出血和紫癜為主,最嚴重的可發生顱內出血[1],治療多以激素為主,激素只能控制病情而不能根治,在用藥期間尚能維持在一定水平。一旦撤減激素,疾病也會跟著反彈[2]。筆者利用傳統中醫和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找尋一種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好方法,以達治愈的目的。筆者對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入院的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28例進行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6年中華醫學會血液學會召開的首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其中,男 11 例,女 17 例;年齡 16~75 歲,平均(27.0±3.5)歲;病程30 d~2年,其中<1年者21例,>1年者7例,并將本組設為中西醫結合組(治療組)。另選擇我院收治的應用強的松治療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28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 12 例;年齡 18~70 歲,平均(26.0±4.0)歲;病程 30 d~1.5年,其中<1年者15例,>1年者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癥狀、體征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依據1986年12月在西安召開的首屆中華血液學會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提出的ITP診斷標準[1]。急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明顯減少,通常<20×109/L。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多次化驗血小板減少,多為(30~80)×109/L;多次化驗檢查血小板計數減少;骨髓檢查巨核細胞數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礙;脾臟不增大或僅輕度增大。
1.3.1 對照組 采用強的松 30~60 mg/d,小兒用 2 mg/(kg·d),分2~3次口服,等癥狀好轉后逐漸減量停藥,同時配合對癥支持療法,以防止感染,血小板數太低、自發性出血傾向嚴重者,應用丙種球蛋白或給予輸注血小板。
1.3.2 治療組 在以上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滋腎補血湯:仙鶴草 30 g、茜草 20 g、連翹 20 g、雞血藤 30 g、石上柏 30g、水牛角絲 30 g、三七粉 6 g、黃芪 30 g、黃精 15 g、豬苓 15 g、何首烏15 g、穿山甲10 g、蚤休10 g。伴面色潮紅、盜汗或低熱、便干等陰虛內熱癥候加墨旱蓮15 g、女貞子15 g、知母15 g、地骨皮15 g;每日口服2次。療程為3個月。
臨床緩解:血小板恢復正常,無皮膚紫癜及出血癥狀,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95%。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或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極少出現紫癜或出血癥狀,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70%。有效:血小板有所上升,紫癜及出血癥狀改善,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有所好轉。癥候積分減少≥30%。無效:血小板計數及出血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者,中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臨床緩解+顯效=顯效率;臨床緩解+顯效+有效=總有效。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治療組治療前后差值為(12.72±8.33),下降率為(50.38±29.07)%; 對照組治療前后差值為 (11.00±8.15), 下降率為(42.86±27.98)%;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癥候總積分均明顯下降,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中醫癥候療效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醫癥候療效兩組基本相當。差值=治療前-治療后;下降率=(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100%。
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祖國醫學“血證”、“肌衄”、“發斑”、“紫斑”范疇,其病因主要責之氣、火;病機為熱毒亢盛,迫血妄行;陰虛火旺,灼傷脈絡;脾腎氣虛,氣不攝血致血溢脈外,若離經之血不能及時消除則成瘀。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之變是誘發本病急性型的重要原因。氣血生化失常,發為血小板減少等病變[4]。
本研究中治療以止血、消瘀、寧血、補虛為主。方中雞血藤補血行血、舒筋活絡,為補肝血,通經絡之良品,大劑量重用其功效更大[5];黃芪扶正固本,補氣固表,利尿生肌[6];當歸、三七止血不留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化瘀止血、補氣養血之功,用于熱瘀蘊結、氣血兩虛所致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效果顯著。甘草補中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養陰清熱,益氣補血,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之功。蚤休清熱解毒,熄風定驚,《生草藥性備要》謂其:“補血行氣,壯精益腎,能消百毒”。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蚤休對多種桿菌和球菌皆有抗菌作用[7];筆者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得知,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在使用蚤休后能使血小板計數明顯提高和快速地改善臨床癥狀,可能是蚤休的抗菌作用使病菌得以抑制或殺滅,從而減少了血小板抗體的再生而發揮作用。據筆者長期的臨床觀察,該方結合強的松治療本病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張文武.急診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18-1119.
[2]李林.自擬四草消癜湯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療效觀察[J].廣西中藥,2003,26(3):30.
[3]張之南.協和血液病學[M].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628.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77-180.
[5]梅國勝.中醫藥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01,20(1):1.
[6]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12.
[7]饒楚貴.黃芪注射液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58例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