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宏巖
(吉林省樺甸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吉林樺甸 132400)
宮頸糜爛是指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發病率達30%~50%[1]。該病常見于流產、分娩以及手術等宮頸損傷后,病原體侵入而引起,它是慢性宮頸炎的最常見病變,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婦女的健康和受孕,并且是宮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積極防治該病不僅可以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并對預防宮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于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微波治療宮頸糜爛患者92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92例均為我院收治的宮頸糜爛患者,年齡20~50歲,平均34.2歲;婚齡2.5~28.0年。其中,輕度糜爛47例,中度糜爛33例,重度糜爛12例;單純型糜爛28例,顆粒型糜爛51例,乳突型糜爛13例。
參照《婦產科學》(第6版)的分類標準[2],按糜爛程度分為三度,①輕度(Ⅰ°):糜爛面積小于子宮頸面積的1/3;②中度(Ⅱ°):糜爛面積占子宮頸面積的 1/3~1/2;③重度(Ⅲ°):糜爛面超過1/2以上。
1.3.1 儀器 采用徐州寶興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WB-3100 型醫用微波治療儀,微波頻率范圍(2450±50)MHz,作用深度為3~5 cm,輸出功率為0~100 W,每次點灼時間3 s。
1.3.2 治療方法 微波治療手術選擇在月經干凈后3~7 d內進行,無性生活史。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術前常規消毒外陰和陰道,用陰道窺器將宮頸充分暴露,以碘伏棉球擦拭陰道及宮頸內分泌物,再用干棉球拭干,使之保持干潔。調定治療機輸出功率在40~60 W,電凝固時間調節到3 s。先將探頭接觸子宮頸糜爛面并稍加壓,然后開啟啟動器開始工作,探頭應呈滑動式操作。手術應從宮頸管約5 mm深處開始,然后由內向外順時針移動探頭接觸病灶,近邊緣處稍淺,并包括正常宮頸組織1~3 mm。整個范圍內不能漏掉病變組織,肉眼觀察,病變組織在微波治療后均勻地變成黃白色,凝固層較平坦,無出血為宜。治療后用1%龍膽紫或碘酊涂布創面,外敷呋南西林粉。必要時可適當應用抗生素。注意保持外陰部清潔,2個月內禁止性生活。術后2個月用陰道鏡檢查進行療效評估。
痊愈:宮頸光滑,糜爛面消失,子宮頸創面全部上皮化,新生的鱗狀上皮碘試驗著色。有效:宮頸糜爛面積較治療前減少,深度變淺,糜爛面改善Ⅰ°以上者。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

表1 術后2個月檢查的治療結果[n(%)]
部分患者自感局部有灼熱感、腰酸無力及輕度下腹痛,一般無需特殊處理;無術后局部感染病例。
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以腰酸、腰痛,白帶異常增多,少量陰道出血,甚至易引起外陰瘙癢不適等為其臨床表現。宮頸糜爛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而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
治療宮頸糜爛的傳統方法有很多,如冷凍、電熨、波姆光照、激光、紅外光、藥物等方法,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術后陰道排液時間長,對組織燒灼深度不易控制,不易止血,對合并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治療效果差,愈合后瘢痕形成不適合未生育婦女等[4]。微波是繼電灼、冷凍、激光之后的一種高新技術,雖亦屬物理性組織破壞療法,但由于是采用磁控管振蕩產生高頻微波能,通過接觸進入宮頸病變組織,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升溫凝固、止血,使局部病變組織蛋白質發生凝固、變性、壞死、脫落一系列變化,損傷后組織再生修復[5],新生的磷狀上皮細胞逐漸覆蓋創面,故可使破壞局部均勻、界限分明,不殘留病變組織,副作用少,提高一次性治愈率。如本研究顯示,總有效率達93.48%,且并未有嚴重副作用發生。
綜上所述,微波治療宮頸糜爛具有以下優勢:①操作簡便,便于掌握,安全可靠。②手術時間短,一般只需2~3 min,術后患者痛苦輕,易于接受。③微波治療定向發射微波能,定位準確,視野清楚,不易損傷周圍正常組織。④術后陰道排液時間短,滲液和出血少。⑤微波治療局部面表淺,易于愈合,宮頸光滑、平坦、無瘢痕、質軟、一次治愈率高。因此,微波治療是一種簡便有效、易于普及、費用低廉、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李莉.宮頸糜爛物理療法治療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06,32(6):468-469.
[2]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5.
[3]龍昱同.微波治療子宮頸糜爛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09,15(24):45-46.
[4]王毅悔,王予蒲.LEEP刀電切術治療宮頸糜爛108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09,15(28):35-36.
[5]韓曉.微波組織凝固療法聯合三合粉治療宮頸糜爛的臨床療效觀察[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8,24(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