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蓮,梁粵紅
(廣東省吳川市人民醫院感染科,廣東吳川 524500)
我院感染科開放床位48張,護理人員 19名,按照《廣東省護理工作管理規范》中護理人員畢業后繼續教育管理制度[1],將我科護理人員分為助理護士、護士、護師(初級責任護士)、主管護師(高級責任護士)四層級分層培訓,打破了以往統一培訓的盲目性,進一步規范與細化了護理人員的培訓內容,2009年1~11月,共對護理人員19名,包括主管護師3名、護師4名、護士8名、助理護士4名進行了分層級培訓。護理業務小課44次,在臨床護理技術操作帶教760次,護理臨床教學查房并334次。通過分層級培訓,以老帶新,發揮年資高及有經驗的高級責任護士對低年資少經驗的護士 “傳幫帶”的作用,從而取得了好的培訓成效。
廣東省《護理工作管理規范》、《臨床護理技術規范》、《臨床護理文書規范》的出臺,使得我們進行層級培訓與層級管理可以有序有據予以實施。在層級培訓與管理中,護理人員按照職稱與工作年限,根據崗位職責與任職資格,制訂了相應的培訓計劃與課程,共分成了助理護士、護士、護師(初級責任護士)、主管護師(高級責任護士)四層級。助理護士的任職資格是護理中專或大專畢業,未經執業注冊;經過醫院相應的崗前培訓和崗前培訓考試合格;在上級護士指導下能勝任本崗位工作。其崗位職責是在注冊護士指導下,協助注冊護士完成低技術性的基礎護理工作如常規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等及非技術性的護理工作包括整理、清潔、維護各護理儀器等。助理護士不得從事創傷性或侵入性及無菌性的護理技術操作,不得獨立承擔危重患者的生活護理。根據這些要求,結合我科實際工作需求,我們制訂了助理護士培訓計劃,并按計劃定出了相應的課程與課件內容。其他的如護士、護師、主管護師都有各自任職資格與崗位職責,所以在我們的層級培訓計劃中體現了各自的學習側重點,以及針對性較強的培訓計劃與課程。各層級人員的培訓計劃是人手一冊,將針對計劃所需的課程內容編好裝訂成冊,并且編好目錄,方便查閱。這樣既有利于上級護士對下級護士的培訓,也利于各層級護士的平常學習,更利于所有培訓計劃貫徹執行。
將科室護理人員分成兩個層級管理小組,每組的人員固定[2],每組設立組長,組長的任職資格必是主管護師職稱并在本科工作5年以上的業務骨干,她們肩負起了整個組的培訓組織與督導的任務。護士長全面指導與督導各層級護理人員培訓計劃的進展與實施[3]。培訓計劃的實施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年資高及有經驗的高級責任護士對低年資少經驗的護士實行“傳、幫、帶”[3],打破以往一次護理業務查房、一節業務理論課就結束培訓的模式。計劃與課程制訂后,作為科室長時間內的培訓項目予以保留。
培訓貫徹于日常的護理工作中,主要形式內容包括:一、在日常的分組上班中,每個班次都有各自的當值組長,當值組長就是業務的指導力量[3]。下級護士即是受培訓者,在組長指導下進行工作過程,及時學習計劃中的課程內容:心電臨護的操作流程,皮試的技術操作流程,留置尿管的操作流程等。上級護士(當值的組長)通過示范與指導讓下級護士得到了培訓以及實踐,同時組長也能通過臨床實際性的工作考核督查受培訓者是否熟練掌握這些技術操作。二、根據所有護士、護師(初級責任護士)的培訓計劃,共同的一些課程如護士的職業禮儀要求、護理安全、護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本科室內的常用藥知識、職業防護知識等可通過上業務小課的形式,組織全體的護理人員集中學習。三、護士長與組長每天對各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業務查房,對疑難、危重患者進行前瞻性的管理,解決疑難的護理問題,這是各層護理人員學習的好時機。組長與護士長對患者進行業務查房指導時,可就一個護理問題或一個常見的癥狀觀察與護理要點作10分鐘內的小講課。四、是針對護理實習生、助理護士與初級責任護士的業務學習而進行的護理教學個案查房[4]。可由護士長主持,兩個組長擔任記錄并進行護理查房的總述,這也是護士長培訓護理組長組織護理個案與業務查房能力與帶教能力的好時機。同時通過個案查房的學習,讓低年資的護理人員領悟對患者的病情如何作出整體性的評估。
培訓學習計劃人手一冊,讓受培訓護理人員明確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與目標,而且所有的培訓學習是根植在日常工作中,隨時都有能指導自己的上級護士,操作性與實用性強,讓護理人員有學習的興趣。
護理人員培訓前后的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護理文書質評95分率的比較是隨機抽取培訓前后需質評的病歷各100份;患者的滿意度是計算培訓前后的患者調查滿意表各100份。

表1 護理人員受培訓前后成效的對比(n=19,%)
以往繼續教育的課程設計無針對性,只注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無論是剛畢業的助理護士,還是工作了十年的護師都統一在學習同一課程。只要“三基”考核合格率達到95%就完成了繼續教育的任務,這使得很多護理人員將學習當成苦差事敷衍了事,而實際上護理人員的水平是參次不全的,各層級的護理人員對學習的需求不一致:高年資的主管護師,需要的是學習如何運用新的護理管理理念進行護理質量管理;護師需要的學習是如何進行持續的護理質量管理,高難度的護理技術操作;護士需要的是學習如何實施安全護理,“十一項”的護理核心制度如何應用,怎樣才能提高個人的護理業務素質;助理護士需要學習的是護理的工作流程,一般的護理技術性操作。在以往的培訓中,沒有明確的層級關系,沒有發揮高年資護理人員應有的“傳幫帶”的作用。現在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分層級管理,分層級的培訓,讓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就有了自己的老師,也發揮高年資業務水平高的護理骨干參與護理培訓護理管理的積極性,讓各層護理人員學習她們自己真正所需的,這樣使得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較前有了極大的提高,繼續教育的效果顯著,護理質量得到了保證,實現了護理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1]李亞潔,彭剛藝.護理工作管理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6:17-19.
[2]劉雪琴,彭剛藝.結合醫院實際探索護士分層級管理新路[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10.
[3]潘玉勤,章霞.APN連續性排班與護理層級管理的實行效果[J].現代醫院,2009,9(8):115-116.
[4]陳偉菊,彭剛藝.臨床護理文書規范[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9:6-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