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平
中石化、中海油等傳統能源企業陸續布局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預示著新能源汽車有望突破設施瓶頸
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領域的節能減排對于發展低碳經濟顯然具有重要意義。大力發展混合動力、純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的基本潮流。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到2015年美國要有100萬輛充電式混合動力車上路。德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的比重將達到47%,屆時德國境內的新能源汽車要超過100萬輛。法國總統薩科齊2008年宣布,法國政府將投入4億歐元,用于研發清潔能源汽車,政府還計劃采取一系列舉措,鼓勵汽車行業逐步向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為促進環保車的普及,日本從2009年4月1日起實施“綠色稅制”,它的適用對象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清潔柴油車、天然氣車以及獲得認定的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車輛,消費者可根據所購車輛的排放水平享受不同的減稅待遇。
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于我國低碳戰略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在我國碳排放總量中,來自于交通領域的碳排放比重高達23%。正因為如此,我國政府正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繼2009年我國支持在試點城市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之后,政府部門近期再次計劃以財政補貼方式,鼓勵私人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全國人大代表、工信部副部長苗圩3月7日表示,工信部正聯合有關部委,計劃在我國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試點工作,試點城市將擴展至20個,另外,將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以引導社會更加重視汽車的節能與環保問題。對于補貼的標準,苗圩表示,節油越多補貼就越多,補貼最高可以達到5萬至6萬元人民幣。
2001年,我國啟動了“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涉及的車型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并以這3類汽車為“三縱”,新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動力蓄電池為“三橫”,建立“三縱三橫”的開發布局面。目前,我國“三縱三橫”研發格局已初步形成。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有望獲得突破。2009年底,國內首座電動汽車充電站——上海漕溪充電站由國家電網公司強力推出,還宣布將在全國27個城市開建電動車充電站。近期,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南方電網等傳統能源企業也開始陸續布局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這預示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有望突破基礎設施瓶頸,從而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
從技術上看,我國混合動力汽車最為成熟,是目前的主流產品,但是由于其仍未完全脫離石化能源,因此,只是一個過渡產品;純電動汽車節能減排效果較為理想,但電池成本以及對于配套設施要求較高,3-5年后有望成為主流開發產品;燃料電池汽車以氫為燃料,理論上講,資源取之不盡,且排泄物為水,沒有任何污染,有望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發展目標,但相關技術仍處于研發階段,短期無法實現產業化。

從產業鏈來看,新能源汽車從上至下涉及到礦產資源、電池部件、電池、電機及控制系統以及整車制造。其中電池部分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也是其區別于普通汽車的主要環節。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車和普通汽車的動力不同,相應地,其控制系統也會作一些改進。
從受益情況來看,隨著成本的逐步下降,鋰電池將逐步實現對鎳氫電池的取代,有望在3年后成為汽車動力電池的主流產品。根據我國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初步估算,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拉動下,我國鋰電池行業未來三年有望保持50%左右的年均增速。目前,在鋰電池的下游需求之中,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占了絕大多數,然而,保守估計,平均一輛新能源汽車對鋰電池的需求相當于2000個筆記本。因此,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必將徹底改變鋰電池的需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