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昌
行政區情考試內容一般復習資料里找不到,在通用的公選模擬試卷里見不著,這就需要正確的備考策略和學習方法。
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公選考試中,體現報考地行政區情的內容屢屢見諸筆試和面試,需要引起公選考生的關注。
縱觀各地公選考試中考查的行政區情,呈現普遍性和區域性相統一、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特點。所謂普遍性和共性,是說各地公選中所考的行政區情內容都有相同的特征;所謂區域性和個性,是說各地公選中所考的行政區情內容都有十分明確的地域指向,反映當地省情區情市情縣情,體現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或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
第一,置于全國背景下的行政區情。這類內容既不脫離全國的時政環境,又要求緊密結合當地的實際論述黨的重大理論,或分析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的重大部署。
如廣東公選中的案例分析題:“發達地區的某鎮委劉書記和欠發達地區的某鎮委陳書記,談到各自所在鎮的情況。劉書記所在鎮經濟發展很快,但存在勞資糾紛不斷,社會治安管理壓力大,鎮政府與群眾關系差,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陳書記所在山區鎮招商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不到全省的平均水平,但糾紛少,日子相對太平。根據以上素材,談談如何從各地實際出發推進和諧廣東的建設?”
2008年浙江省級機關公選,在考試中運用了視聽問答的新題型,讓考生先看一段介紹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舉措的視頻短片,看后要求考生先用300字的篇幅概括短片反映的主要觀點,再結合自己報考的職位,談談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第二,著眼于報考地全局的行政區情。這類內容通常要求考生運用相關知識和理論,從宏觀上對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解決本行政區域的全局性問題給予解答。如2008年11月,陜西公選市長助理,試題之一是“結合自身金融專業知識,暢談如何促進陜西經濟發展。”
2008年廣東面向全國公選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論述題是“關于廣東如何在過去低程度加工業面臨挑戰時實現廣東產業轉型的對策”。公選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試題:“論廣東省屬國有企業如何解放思想,提升經濟競爭力?”2009年湖北公開選拔副廳級領導干部面試題:“近年來,我省審計工作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審計風險,尤其是投資審計風險。請結合我省實際談談投資審計風險會出現在哪些方面?該如何防范?”
第三,體現當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或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舉措的行政區情。這類內容直接取材于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采取的重大戰略、重大舉措,在公選考試中最多見。
如公選廣州市委辦公廳副主任的面試題:“廣東省委提出要把廣州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華南,影響東南亞的現代化大都市’。你作為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將采取什么對策和措施來完成目標。”公選珠三角5城市副市長的試題:“如何解放思想,以世界眼光謀劃珠三角發展?”
2007年11月杭州公選,考試內容要求考生針對杭州市如何“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增長極、提高首位度”予以深刻論述。而“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增長極、提高首位度”的提法,正是當年杭州市委十屆二次全會對杭州發展作出的戰略部署。天津2008年公選,主觀性試題之一就是要求考生談談如何加快濱海新區的發展。
第四,反映當地省情區情市情縣情或公選單位自身特點的內容。這類內容多涉及當地自然、社會、經濟、文化或考試單位的性質、優勢等特定情況。
如陜西省2007年的公選試題:“你認為在西部大開發中陜西省應如何搶得先機,抓住又一次歷史賦予的發展機遇?你認為陜西在西部開發中應解決的當務之急是什么?”
2008年11月北京公選高校副校級領導干部,針對北航考生的試題更是細化到報考單位的實際:“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的武器科研生產體系的戰略,請你結合北航實際,談談如何落實這項戰略部署?”
第五,暗含行政區情內容的考試題。這類試題從所給材料或題干上看不到公選所在省市的地名,似乎是時政性或普遍性的問題,但實際上要求考生聯系報考地的實際情況作答。如果理解上出現偏差,答題時泛泛論述,脫離報考地實際,肯定要失分。
2008年河南公選,試題之一是探討如何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這里就有要結合河南農業大省省情的要求,答案中不能看不到河南的影子。
又如廣東統一公選市管黨政領導干部的試題: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施產業結果調整的背景下,怎樣順利實現產業與人口“雙轉移”?這樣的考題看似普遍性問題,而測查目的顯然要看考生能否準確理解選拔意圖,是否了解廣東省情,并提出符合廣東省情的對策建議。
公選考試中的行政區情考試內容,一般復習資料里找不到,在通用的公選模擬試卷里見不著,這就需要正確的備考策略和學習方法。
首先,考生要有考行政區情內容的意識。有些考生數年前參加過科級干部的公選考試,當時考行政區情內容很少見,就以為現在也不會。有些考生第一次參加公選,對照《考試大綱》的規定或考試公告的說明,發現沒有明確說要考行政區情內容,就只按《考試大綱》復習基本理論。有些考生認為考行政區情內容將有失公平,臆測不會考此類內容。
沒有考行政區情內容的意識,比沒有掌握住考試地的行政區情更嚴重。考生要了解所報地方行政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才能有備赴考,考出自己的水平,達到讓公選者滿意的選拔效果。
其次,考生要知道了解報考地行政區情內容的途徑。有些面向全國的公選,考生距報考地千里之遙,平時一般沒必要也沒條件了解報考地的具體情況。為了參加公選并考出好的成績,考生就要在較短時間內盡快接觸了解報考地的有關情況。
一是通過互聯網快捷了解,如登錄報考地的政府網站或其所屬的有關部門網站;登錄報考地當地視聽媒體的網站;登錄報考地政府部門或社會機構所辦的門戶網站;登錄查看報考地本地平面媒體的電子版。二是到本地圖書館、資料室,查閱報考地的黨報刊載的本地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報道、評論,或查閱報考地政策研究部門和社科研究機構辦的雜志。三是收集查閱當地黨政主要領導在中央媒體或上級媒體上發表的文章、訪談。四是有條件的考生可以向自己在報考地的同學朋友直接咨詢,或親赴報考地進行實地調研走訪,獲取第一手信息和真實資料。
再次,考生要重點關注報考地黨政主要領導在當地重要會議,如黨代會、人代會、黨委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特別留意公選當年中央領導是否去過該地區考察,是否作出重要指示或發表重要講話。這是參加異地公選時需要高度關注、切實掌握的最重要的考試內容。
如前幾年廣東公選,在不同類別的考試中,一是引用省委書記的兩段講話,就此針對廣東如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全面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提出1000字左右的對策性建議。二是引用省委書記的一段講話,就此針對廣東如何“探索科學發展模式,發揮排頭兵作用”提出1000字左右的對策性建議。三是引用省委書記的一段講話,就此論述“教育要為提升文化軟實力、培育持久競爭力服務”。
因此,考生要善于從報考地主要領導在特定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去發現公選考試行政區情題的“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