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賬本得曬
政府的賬本拿出來曬曬太陽才會更健康。陽光是一件非常有效的消毒武器,衣服被褥等物時常晾曬就不容易滋生各種細菌,政府的相關賬本同樣如此。政府賬本老是藏在箱子里,很容易發生霉變,誘發揮霍浪費甚至腐敗行為。
在香港,納稅人繳納的每一分錢怎么花,花在哪里,香港市民都能在特區政府網站上找到詳細數據,82個政府開支項目會逐一羅列,最近5年收支統計一目了然。預算案不僅詳細,而且生動易懂,在文字、數據之外,配有大量插圖、表格甚至漫畫。在香港,政府財政預算不是在出爐之后才向社會公布的,而是在制定的過程中就階段性地向社會、向民眾咨詢,獲得反饋后進行修改,如此往復。這很值得全國其它地方借鑒。
2 缺什么
從去年最高檢察院舉報網站被點癱到廣州財政局網站被點癱,恰恰證明民眾從不缺乏參與政治、監督政府、制約公權的熱忱。所缺的,只是一個讓公民權利伸張的平臺。
3 并非次優選擇
政府要陽光,公開公正是個主線。但公開不是個次優選擇,不是“總比不公開要好”的價值判斷,而是基于制度作出的程序性安排。
4 難在哪
財政公開透明,一直是令公眾糾結的話題,也是民主監督舉步維艱之處。眼下的難處有三:一是大多地方懶得公示,誰也不知道錢怎么花的;二是有些地方在代表的質詢下,部分公開,其結果無異于不公開;三是少數地方積極主動公開了,但內容晦澀難懂。
5 公權非私權
信息公開本身實際上是改變財政資金使用的格局,公共決策過程權力結構會發生變化,也會使原來的利益格局發生很大變化。
有些領導在接受網民申請政府公開“三公消費”的信息時公然說:“什么信息公開,沒有信息可以公開”。甚至對申請公開信息的網友進行盯梢和監視,有一種將其認為是“間諜”的感覺。在這些行為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想當然地將公權力作為私權。
6 有保有壓
出臺財政公開制度性措施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為了保護改革者,其二就是向那些拒絕公示、不敢公示的保守主義者,敲響透明行政的警鐘,向堅挺的頑固勢力進行不留情面的行政敲打,為透明行政的實施掃除障礙,提供積極持久的原動力。
7 齊頭并進
在沒有一個強制性公開規定的情況之下,當然不會心甘情愿地將細節公之于眾。雖然敢為天下先的廣州公布了政府的賬本,但在“三公消費”上也是模糊手法,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的“三公消費”相當嚴重。在龐大的部門利益面前,自然不能任由既得利益者決定公開還是不公開。因此,審計公開和預算公開要齊頭并進,就顯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