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曾鳴
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農產品品種豐富,產量高,農業總產值位居全國第五,糧食、棉花等品種在全國市場占有重要地位,“湖廣熟,天下足”就是很好的說明。隨著信息化的普及,電子商務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許多學者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姚文戈,2005;鄭亞琴、鄭文生,2007)。湖南作為農業大省,研究電子商務在農產品流通方面的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電子商務應用的深化,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出現了不同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湖南作為農業大省,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中仍處于初級階段。
期貨交易是在現貨交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在期貨交易所內成交標準化期貨合約的一種新型交易方式。商品期貨交易的基本功能是發現價格和規避價格風險。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強、季節性強的特點,風險大,價格波動大,而農產品期貨交易可以很好的發現價格,指導生產,規避價格風險。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傳統的期貨交易得到迅速發展。我國的商品期貨交易所主要有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主要交易的農產品包括小麥、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秈稻、綠豆、玉米、黃大豆、豆粕、豆油、棕櫚油、天然橡膠等。
湖南省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產省份,油菜籽、棉花等農產品的產量居全國前列,但是湖南沒有自己的期貨交易市場,企業只能作為會員參與期貨交易,參與市場價格的形成。農產品期貨交易對農業生產的反作用,通過層層傳遞,最終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小,湖南農產品經營戶大部分對農產品期貨交易了解甚少。
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主要是進行大宗農產品現貨和準現貨交易,這種交易界于期貨和現貨之間,俗稱中遠期交易。自1999年全國首家大宗商品批發市場(電子交易市場)——廣西食糖中心批發市場成立以來,目前全國已經成了100家類似的電子交易市場,自發形成了一個新興行業。各交易市場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一帶,在大宗商品的主產區也集中出現類似的電子交易市場。如上海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山東壽光蔬菜電子交易市場、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全國棉花交易市場、華中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門檻較低,交易品種豐富,包括農產品秈稻、棉花、蔬菜、茶葉、菜籽油等。
到目前,湖南雖然許多大宗、特色農產品全國知名,例如茶油產量占全國茶油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但在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建設方面未有建樹,因此湖南大宗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形成仍是傳統方式,農產品大宗交易的價格發現、指導生產等功能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沒有形成價格發現機制,影響到湖南大宗特色農產品進一步規范化、規模化發展。
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交易是一種較易普及的交易方式,通常分為BTOB、BTOC等交易模式。目前我國優秀的農產品網站有很多,例如:中華糧網(www.cngrain.com);中國蔬菜市場網(www.chinavm.com)、金農網(www.jinnong.cn)等,阿里巴巴網(www.alibaba.com)、慧聰網(www.hc360.com)等綜合型電子商務網站也開展了農產品電子商務。湖南地區建設的涉農網站以政府、協會主導的信息、技術服務為主的網站較多,市場流通交易服務的網站幾乎沒有,發布的內容以生產信息、實用科技信息居多,市場信息、供求信息和農村經濟信息偏少,缺乏對主要農產品的生產、銷售、貯存、加工的動態分析、監測和預警預報等。
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業產業化提供大量的多元化信息服務,為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提供及時、準確、完整的農業產業化的資源、市場、生產等信息,支持B2B、B2C等多種交易模式,降低企業和農戶從事電子商務的資金門檻,成為我省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
湖南省14個地州市均有大型的農產品批發貿易市場,如湖南省長沙市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長沙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益陽團洲蔬菜批發市場、衡陽西園蔬菜批發市場等。少數市場參加了全國性的農產品批發信息網絡,如長沙馬王堆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4年重組按深圳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新的信息化管理體制。但總的來說,湖南主要農產品批發貿易市場的信息化運用不全面,市場經營戶對電子商務的應用意識淡薄,例如長沙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戶中互聯網絡使用率不到50%,登錄過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的不到17%。
農產品市場普遍存在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過剩的問題,如湖南柑桔的“賣難”,其實質是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與大市場、大流通不相適應的矛盾。農產品結構調整滯后,生產、技術、加工、流通信息不靈,農產品流通的網點、規模、設施等與農產品市場的發展需求極不相稱。而電子商務是現代流通產業的重要方式,具有開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農產品電子商務給農產品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為農產品“賣難”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途徑。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三農”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政府部門應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上制定規劃,從政策上扶持農業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湖南是全國惟一的 “國家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范省”, 電子商務的發展在湖南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政府可以運用宏觀調控、稅收等手段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運用電子商務;以資金或優惠政策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研發活動,提高電子商務技術水平,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建立新型的中介模式,離不開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中介模式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上層是電子商務服務公司和市場,如建立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建立大型農產品網站平臺,為農業企業和經營戶提供大宗交易、信息發布、生產資料采購、產品促銷等服務;下層則可建立在鄉鎮一級的信息服務中心,充當上層電子商務服務公司的基層代理機構,把直接來自農民的信息上傳到電子商務服務公司,把來自電子商務服務公司的信息轉達給農民,同時完成一定的結算與配送服務。
農產品電子商務中介機構的發展,使不能上網、不會上網的農民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收集與發布信息,而無需購買個人電腦和具備很強計算機操作基礎。而這一新型中介可以從農村現有組織發展過來,如供銷社、農技站等,并不需要完全新建。
首先,加強電子商務有關知識的宣傳與培訓,擴大企業和農戶對電子商務的了解和認識,提高電子商務在農業企業與經營戶中的可信度;其次,鼓勵質量可靠,信譽良好的農產品生產企業首先在農村開展電子商務,開拓市場,樹立榜樣。對于直接或間接從事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的傳統企業,要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實現主要業務逐步向電子商務過渡,最終實現向電子商務型企業轉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農村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大批的客戶群體。
[1]姚文戈.以信息化推進我國農業產業化[J].情報科學,2005(10).
[2]鄭亞琴,鄭文生.信息化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及政府作用[J].情報雜志,2007(2).
[3]王敏,金敏力.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辦公自動化,2006(7).
[4]彭劍.湖南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和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