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朱英華
對魯西經濟欠發達地區物流業發展問題的研究①
—— 以山東聊城為例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朱英華
近年來,聊城物流業已形成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復合型服務產業,是聊城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對于產業調整結構、轉變方式,促進生產、拉動消費,增加就業、完善城鄉物流服務體系,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物流業已成為聊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既緩解了聊城市的就業壓力,也是聊城市各級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由于物流是新行業、新產業,涉及面廣,總體看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和突出問題,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物流 商貿物流 產業調整 物流園區
2008年,全市完成貨物量3721萬噸,貨物周轉量598893萬噸公里,分別比2000年增長3.41倍和4.05倍,年均分別增長20.4%和22.4%。物流相關行業實現增加值約125億元,同比增長21%,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特別在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下,2008年,聊城交運集團千千佳物流公司、鐵力貨運公司、正大物流公司等9戶重點物流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4億元,利潤1.4億元,稅金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4%、52.1%和89.6%。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物流業已成為聊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既緩解了聊城市的就業壓力,也是聊城市各級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聊城地處山東、河南、河北三省交界處,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山東與河南、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電力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是華北地區物資西進東出的重要“橋頭堡”。
聊城具備發達的交通運輸網絡,是華北地區交通較為發達的城市之一。聊城市區駐地到各縣(市)實現了高標準二級以上公路連接,基本建成了以聊城市區為中心、輻射各縣城的“半小時經濟圈”路網框架。
2008年全市糧食總產459.9萬噸,年需供求量1000多萬噸,其中市外流入160多萬噸,市內流出204多萬噸,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聊城被確定為國家主要散糧物流節點。
由此可見,聊城物流業已初具規模,且發展較快優勢多,并且已成為聊城區域經濟的重要構成要素。
2009年8月,通過對聊城八縣(市、區)的物流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為95%。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答案整理分析,聊城市物流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等。具體分析如下:

表1 向銀行借款的難易程度
表1表明,在向物流企業問及向銀行借貸的難易程度時,在95份有效問卷中,只有6份問卷回答“容易”,占6.31%;有9份問卷回答較容易,占9.47%;有24份問卷回答“一般”,意思不怎么困難,占25.27%;有29份問卷回答說“較困難”,占30.53%;有27份問卷回答說困難,占28.42%。由此可見,物流企業向銀行融資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只有少數規模大、效益好或國營性質的物流企業,它們的回答是“:容易”“、較容易”或部分回答為“一般”。但近60%以上的物流企業的回答是“:較困難”和“困難”。而“較困難”和“困難”的這些物流企業絕大部分為民營企業。

表2 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結構
表2表明,在向物流企業問及向從業人員的專業結構時,在95份有效問卷中,只有7份問卷回答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為物流及相關專業,占7.37%;有9份問卷回答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為電子商務,占9.47%;有21份問卷回答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為計算機,占22.11%;竟有58份問卷回答其從業人員的專業為其他,占61.05%。由此可見,物流人才尤其是既懂信息技術又懂物流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缺乏。
建立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物流園區,促進物流設施的集中建設和布局,推進集約化經營,產生規模效應。
高起點規劃布局并加快啟動一批符合各自功能特點的現代物流園區,形成具有高時效性的貨運通道網絡,提供快速、準時、多樣化服務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
按照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的要求,以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實力和競爭能力的物流企業(集團),如大力扶持千千佳、正大、鐵力等重點物流企業發展,使其與聊城市特色專業市場的升級改造、特色工業園區的信息化推進、傳統物流業的轉軌變型、企業物流的內部剝離結合起來,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
當前,物流人才的匱乏已經嚴重阻礙聊城物流業的發展,必須抓緊物流人才的培養。一是要與設立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特別是設立物流管理專業的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加快培養高素質物流人才隊伍;二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

表3 物流業者對誠信服務的看法
表3表明,在向物流企業問及對誠信服務的看法時,在95份有效問卷中,有80份問卷回答“一定誠信”,占84.17%;有15份問卷回答“誠信”,占15.79%;回答“不必誠信"的為零。這表明,盡管目前我市物流業的信用制度還不完善,但我市物流業懂得誠信服務的重要性。

表4 政府對物流業發展的作用
表4表明,在向物流企業問及政府在其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時,在95份有效問卷中,有85份問卷回答政府的“作用很大”,占89.47%;有9份問卷回答“作用一般”,占9.47%;僅有1份問卷回答其沒什么作用,占1.05%。這說明,90%以上的物流企業肯定了政府對發展物流業的促進作用,認為政府是物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加快我市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1] 李文靜.國外綠色物流的發展與實踐[J].物流技術,2005,(9).
[2] 仵自連.發展我國現代物流產業建立高效暢通的物流體系[J].中國物價,2005,(6).
[3] 黃小彪.關于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思考[J].商業經濟文薈,2005,(1).
[4] 張麗君.關于物流產業發展的幾個問題[J].集團經濟研究,2006,(6).
[5] 華蕊.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關系[J].物流科技,2004,(109).
[6] 黃福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財貿經濟,2005,(2).
F521
A
1005-5800(2010)03(b)-099-02
聊城市社會科學聯合會2009重點研究課題“促進聊城物流業快速發展問題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朱英華(1966-),女,副教授,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經法系會計電算化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