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小胖
人說山西好風光,與她做了這么多年的鄰居,竟然一直沒有機會走進她,這次的五一小長假決定去山西走走,感受一下歷史大省的無窮魅力。世界上的事真是充滿了機緣巧臺,就在出行前夕與一個家在山西的老朋友重逢,她言辭中的贊嘆使我對即將啟程的山西之行更加充滿了期待。
作為老年兒童團的團長兼導游,計劃好行程,安排好食宿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出行前我也是做足了充分的功課。我的團員分別是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和2歲半的寶貝兒子(老公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多次缺席我們的集體活動)。我們這個團建于2009年,首次遠足選擇的是海南省三亞和海口兩個城市,鑒于大家對我這個團長的一致首肯,在返京的半年當中,又在市區組織了多次泡溫泉活動,這次是我們的第二次遠行。
行程安排:4月30日從北京出發,乘D2009和諧號動車組到達太原,在火車站外辦理租車手續,自駕車直奔平遙,當晚入住平遙古鎮客棧,5月1日上午在平遙古鎮游覽,下午休息好后出發前往王家太院游覽。5月2日上午睡到自然醒,酒店拍照留念,退房,駕車返回太原,人住市中心酒店,5月2日下午休息好后前往晉祠游覽。5月3日全天自由活動,各自安排,中午集合用餐休息,傍晚乘D2014和諧號動車組返回北京,圓滿結束行程。
玩
山西值得參觀的地方很多,這次時間有限,只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為一直從事金融工作的我來說,參觀號稱“中國第一票號”的“日升昌記”自然是重中之重。
金融鼻祖——日升昌
“在山西最紅火的年代,財富的中心并不在省會太原而是在平遙,祁縣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遙為最。”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如此形容平遙當年作為金融貿易中心的重要地位。
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日升昌,營業室里我們首先
看到了兩位栩栩如生的蠟塑賬房先生。營業室的里屋是客戶休息室,是等待辦理業務的客戶休息的地方,導游介紹說當時日升昌的業務量很大,把做周轉金用的銀子存放在哪里成了十分頭疼的事,聰明的前人成功的運用了最危險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的哲理,把銀窖放在了客戶休息室的地板下面,白天收的銀兩晚上入窖,每日開業前再取出來,據說從沒出現過被盜的情況。再往里走見到了一間供大客戶休息的屋子,類似于現在銀行的貴賓室,看來,當時的日升昌就已經開始實行客戶的差異化服務,比我們現在的商業銀行早了100多年。
日升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比如股權制度。日升昌的股權組成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財東投入的股本,另外一部分就是員工以人力入股。總號的掌柜及分號的掌柜在加入日升昌時,由財東給與其一定的人力股,并寫進契約中,據此獲得票號的分紅。入號滿10年且表現出色的伙計,經掌柜推薦后也可以獲得股份。在這種制度下,票號的興衰和每一個員工的努力息息相關,能夠極大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還有將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日升昌由李財東出資30萬兩白銀設立,但其經營管理權卻完全交給了和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雷履泰。財東只拿分紅,基本不干涉票號的管理。再有,就是高薪養廉制度。日升昌經營票號業務,伙計們每天都在和銀子打交道,但卻從未出現過內部貪污挪用的現象,這與日升昌的高薪養廉制度有密切關系。在業績好的年份,有股份的員工每年分紅在幾百兩到幾千兩之間,沒有股份的伙計每年的薪水在幾十兩到上百兩不等,而當時一個普通家庭1年的開銷也就七兩銀子,一個知縣一年的俸祿也僅有幾十兩。所以當時出現了很多秀才爭著到日升昌作司信(就是寫信負責總號和分號的聯絡)而不去參加科考的情況。
從日升昌出來,我感慨萬千,原來中國近代史上的金融業竟如此發達。其智慧遠超過了近代,很值得我們學習。
TIPS
古鎮游門票120元/人,60年以上老人減半。可游覽兩天,但須在當天18:00-20:00間去辦理延期手續。古鎮門票可參觀目升昌、鏢局、縣衙、城隍廟等景點。古鎮內交通是電瓶車或自行車,我們從酒店包的車一天80元。導游70元。
華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
有人把王家大院比作“民間故宮”。此行觀之,確實非同反響。王家大院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格。
我們首先參觀的高家崖建筑群,兩主院均為三進式四合院。第一進是接待客人的,正廳接待貴客,下廳接待普通客人,東西配殿住賬房先生和管家。第二進是主人居住的地方,正房是老爺夫人住的,東西配殿住子女,東長西幼。一樓住兒子和媳婦,二樓住小姐,即所謂的閨房。王家的小姐13歲以前是和老爺夫人一起住的,13歲就人閨房,從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直到出閣。為了陪啞鈴,我們特意數了數從一橫通向二樓閨房的樓梯,恰巧是13級。每院除了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廂的繡樓外,還有各自的廚院、塾院,并有共同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家丁院)。周邊墻院緊圍,四門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其或隱或現,多種多樣的門戶,給人以院內有院,門里套門的迷宮式感覺。
從高家崖出來,穿過一座石橋,我們來到了紅門堡建筑群。紅門堡建筑群的總體布局隱一個“王”字在內,除前堂后寢的院落外,為順應地形,一部分又應變為前園后院。各院間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磚、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樸粗獷,還保留著明代風格;大多數同高家崖一樣,旨清代“纖細繁密”之典范。
王家大院給我的感觀以極大的震撼,真不愧有“民間故宮”的美譽,而我也由衷的體會到如此龐大的家族能夠輝煌的訣竅那就是:家和萬事興!
TIPS
平遙距王家大院1小時車程,全程高速。路況很好。王家大院、門票66元,沒有老年票,導游票50元。
古老滄桑的“晉祠”
人說:“來到太原,不去參觀晉祠,就像到了北京沒有去游覽紫禁城那樣遺憾。”帶著無比崇敬之情我們跟隨導游走進了晉祠。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水鏡臺”。從建筑結構看,它體現了樓、臺、殿、閣四種風格,是當時農民敬神、娛樂唱戲時的戲臺。“水鏡”二字,取于《前漢書·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為忠奸是非,昭然若揭。
離開水鏡臺西行,便來到了會仙橋。橋下是著名的智伯渠,蜿蜒東流。相傳這渠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智伯為水淹退守晉陽的趙襄子而修的,結果卻是趙、韓、魏聯合滅掉了智伯,爾后三家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山西的又一名稱“三晉”即由此得來。
對越坊是晉祠的三大名匾之一,“對越”語出《詩經》中的《周頌 清廟》。“對”,意為報答:“越”,意為宣揚。“對越”即為“報答宣揚祖先恩德”,此處是報答宣揚母德高尚。
獻殿的背后便是晉祠的主殿——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元年。晉祠是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不過自從北宋仁宗時期修建了祭祀姬虞母親的圣母殿以后,晉祠的格局就變成了圍繞圣母殿來設置。圣母殿看起來十分古樸甚至略有殘舊之感,據說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筑之一。圣母殿里有幾十尊宋代侍女雕塑,是晉祠三絕之一,不過為了保護文物,殿內已經不允許游人進入。所謂晉祠三絕里,還有一樣是“難老泉”,據說是晉水的源頭,得名于《詩經》“魯頌”中的“永錫難老”一語。難老泉號稱“晉中第一名泉”,走到這里導游告訴我們她的講解就全部結束了。
此時,我才突然發現,由于我們來的時間已經不早,而這一大圈逛下來,園區里竟然只有這樣我們幾個游人了。回歸寧靜的一瞬間,我才真正體味到了晉祠的古老和滄桑。這種感覺真好!
TIPS
晉祠門票70元從,60歲老人半價。導游票50元。從停車場出來一路上都會有導游自薦,甚至有報出30元超低價的,但我還是建議找專業導游,在售票處可聯系到。
吃
過油肉、莜面栲栳栳、碗托、刀削面、平遙牛肉。
住
平遙入住的是平遙洪善驛賓館,整個建筑為磚術仿古建筑,整個客棧南北主樓高、中間低、就像一個傳統的大元寶,典型的晉商大院建筑風格,庭院深深,雅致幽靜,有前廳、后院,有過道、書房,有繡樓,處處精致絕倫、院落錯落有致,置身其中,猶如回到明清時期。據說,這里與喬家大院有異曲同工之處,看來此行雖然沒去真正的喬家大院,但在這里,也讓我領略到了晉商豪宅的無窮魅力。
太原人住在位于迎澤大街上的迎澤賓館,據說是相當于北京的北京飯店一樣地位的酒店。這里地理位置優越,對面就是著名的迎澤公園,緊鄰柳巷商業街,出行逛街散步都很方便,最主要的是還有免費停車場,酒店服務也也不錯。
行
租車自駕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找到家鄉般親切的歸屬感,又方便老人孩子出行。就是務必要提前預訂,我們這次訂的車型是奧德賽(7座),預訂金1000元事后作為保證金,押3個月后無違章退還。租車手續事先復印好身份證和駕照復印件,當場刷信用卡預授權2萬元作為押金,車輛租金400元/天,還車時付,火車站接送車。我自己帶的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