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鋒
舞臺表演藝術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兒童劇還是成人劇,舞臺劇還是影視劇,曲藝還是音樂,演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良好表演素質。
職業演員要塑造性格各異的系列形象,并使其富有征服人的魅力,不但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還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修養,以及對生活的理解深度等。
就演員創作的藝術境界而言,優秀的表演必須達到:演員與角色的統一;藝術與生活的統一;體驗與體現的統一。
優秀演員要學會在角色中探索自我、在自我中體現角色,使二者融合。真正高超的表演藝術可以使演員與角色高度統一,達到“我就是”的藝術境界。演員與角色統一的程度決定表演質量的高低。
好的表演必須符合生活的真實,同時又是生活的藝術升華,使“真實”富于審美價值。我們在評價表演時也應有兩把尺子:生活的尺子和藝術的尺子。衡量時要使生活化和藝術化統一起來。我們一般所說的表演三原則(思想、生活、技巧)就體現了這一點:思想是靈魂,生活是基礎,技巧是手段。而在技巧層面又要講究生活和藝術的統一。如電影表演更趨生活化;話劇更有舞臺造型感(雕塑感);戲曲、歌劇則是在音樂、舞蹈中展開,其表演是在生活基礎上的高度藝術提升。當然我們觀眾在欣賞不同的戲劇時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期待,不會拿同樣的尺子去衡量不同的戲劇。但是,無論在哪一部戲里,讓人感到生硬(非生活化)或者蒼白(非藝術化)都是不好的。
優秀的表演注重內心體驗,力求創造出真實的精神生活并通過藝術形式把它反映出來,即“動于衷而形于外”。沒有真切的體驗就不會有真實生動的體現。創造角色時演員不僅要運用整個軀體,而且要調動整個心靈,將內心體驗與形體體現完美結合起來,融為一體。
好演員必須具備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演員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須具備對生活、對藝術、對人與人性的比較深刻的理解能力,具備分析劇本和角色的能力,否則表演就會不準確或是流于膚淺。
藝術創作還必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切創作的開端,是引導演員進入藝術世界的導航先鋒,是創作之舟的風帆,它將演員從日常的現實生活中轉移到藝術的領域中。虛構的藝術轉化為具有審美魅力的藝術真實,首先靠的就是演員有魔力的藝術想象。事實也是如此,演員在舞臺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正確想象的結果。
理解了,想到了,這還不夠,還必須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演員的表現力,它包括肌體、語言、心理,特別是面部及眼神。表演技巧訓練的就是演員的藝術表現力。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是三位一體的,對一個立志要把演員作為職業的人來說,應當十分注意這三種素質的培養。
有人把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為三個步驟:理解人物、體驗人物、體現人物,這實際上是和演員必須具備的三種素質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表演藝術還要求演員具備如下能力:
1.基本功、基礎訓練的能力。指表演的元素訓練、小品訓練及形體、語言方面的訓練,以便掌握演員藝術創作的自我感覺,創造出演員的第二天性。
2.一整套塑造人物形象的創作方法。包括理解人物、體驗人物、體現人物的創作道路、性格化與“化身角色”的本領。
3.創作中正確的思維與觀念。演員必須有正確的創作思維模式和創作觀念,才能塑造出具有時代氣息、受當代觀眾歡迎的藝術形象,宏觀觀念的落后與偏頗都將導致微觀藝術創造的失敗。特別是在現代,思維與觀念甚至直接決定了表演的質量。演員需要提高自己的綜合修養,緊跟時代,了解各種表演流派的特色與合理性,為我所用。演員的思維和觀念還直接決定其對角色的理解。
演員素質的高低,決定形象塑造的優劣。因此,提高素質,是一個演員一生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