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俠
民族唱法,是我國當代歌壇上的一種重要聲樂演唱流派,它與美聲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態唱法一起并稱“四大唱法”,共同構成“四輪定位”的藝術格局。
所謂“民族唱法”,從廣義的視角而言應當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帶有這三種風格的歌曲。但是,根據人們多年來習慣稱謂,則指演唱民歌和民族風格特色較強的歌曲時所采用的聲樂技巧和聲樂流派,由此可知,民族唱法既繼承了民歌、戲曲、曲藝等民族聲樂傳統唱法的精華與優長,又借鑒了西方美聲唱法的藝術精髓。
民族唱法,顧名思義,以民族性為生命和靈魂。當前我國歌壇的四大唱法,各有鮮明的審美特征,有人將其概括為:“民族唱法民族化,美聲唱法國際化,通俗唱法時尚化,原生態唱法原生化。”這種概括是準確的。
民族唱法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它以鮮明的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聲樂藝術之林,創造了民族聲樂的藝術輝煌。眾所周知,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宋祖英,先后在奧地利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和美國紐約的肯尼迪中心,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她還與“世界三大歌王”之一、美聲唱法的“歌劇之王”、西班牙著名歌唱家多明戈聯手,共同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唱。而其藝術亮點與支點,正在于強烈的民族性。“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民族性對于民族唱法的重要意義,也就毋庸置疑、不必贅述了。
民族唱法的民族性,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主要有下列幾點:
一是表現民族情感。民族唱法的情感表達真摯、直接、親切、自然,這符合中華民族的民族感情特征與情感表達方式特點。
二是表現民族題材。民族唱法的歌曲題材,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例如《黃河泰山》、《誰不說俺家鄉好》、《愛我中華》等等,都選取了中華民族獨有的音樂題材。
三是表現民族風格。民族唱法的藝術風格,樸實深沉,厚重親切,主張“以情帶聲,聲情并茂”,“以字行腔,字正腔圓”。在嗓音運用上,以真聲(大嗓)為主,混合適量的假聲(小嗓),語言清晰明亮,音色優美、甜潤。
四是表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民族唱法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友愛、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五是運用民族音樂語匯。民族唱法的許多歌曲,都吸收了戲曲、曲藝、民歌等民族音樂語匯。例如歌劇《江姐》中江姐的選曲《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常作為藝術歌曲單獨演唱),就吸收了京劇、越劇、川劇、婺劇、洋琴、四川清音等民族戲曲、曲藝的音樂語匯。
民族唱法在演唱上,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點:
一是音色明亮。民族唱法無論在哪一個聲部,不論所唱聲音的高、低、輕、重,音色都比美聲唱法要“亮”。
二是音色變化幅度變小。民族唱法不像美聲唱法那樣音色變化較大,尤其是在換聲時的過渡音區和高聲區,因為運用“關閉唱法”(也叫“遮蓋唱法”),音色更有一個明顯的由亮到暗的變化過程。
三是共鳴腔調節比較短小。民族唱法聲波在硬腭和口腔前上部振動,歌聲“靠前”。不像美聲唱法那樣,開管較大,聲音“靠后”。
四是歌聲顫音幅度小。民族唱法的顫音幅度相對于美聲唱法而言,比較小一些,在演唱同一高度和響度的聲音時,二者的區別顯而易見。
五是排氣量較小。民族唱法呼吸講究“氣沉丹田”,部位較深,排氣量小,歌聲靈巧、秀麗、高亢、纖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