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忠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武術發展研究】
偶像時代的中國武術
朱寶忠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偶像。當今社會,不同領域的偶像不斷地充斥著整個社會。反觀中國武術,雖然它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有著眾多的愛好者,然而卻面臨著缺少明星、偶像的局面,這給中國武術的廣泛傳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隨著偶像時代的來臨,中國武術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
偶像 中國武術 發展 傳播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不僅給經濟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賦予了新中國的教育、文化乃至整個社會以新的活力。其間種種,從時代偶像的流變中可見一斑。記得李力研曾這樣說道:“沒有明星的足球猶如沒有領袖的烏合之眾,猶如沒有月亮的漆黑長夜。”[1]這對于缺少明星與偶像的中國武術而言,何嘗不是在長夜中孤獨行走呢?
武術,一個源自中國、有著數千年歷史的身體運動,更多是以功夫享譽寰宇。我們不禁回顧歷史就能發現,武術遭遇著與中國傳統文化乃至整個國家類似的多舛命運:曾經的如日中天——長期的消沉沒落——如今的漸漸崛起。眾所周知,競技體育是享受“結果”的一種文化,中國武術則是一種追求“過程”的文化。長期以來,由于我們對武術理解產生的種種偏差,使得我們將武術與體育運動等同起來看待,從受西方競技體育影響的“結果”出發來看待、評價中國武術。所以,冠軍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明星、成為人們眼中的偶像。中國武術更注重過程,它對過程的追求是遠遠高于對“結果”的追求。正如王崗先生所言:“中國武術不同于西方體育,西方體育是享受結果的一種文化,中國武術則是一種追求過程的文化。”這才是中國武術真正區別于西方體育之所在。鑒于此,我們應該把武術當做一種文化來發展,來傳播。盡管“中國武術具有‘體育’、‘運動’的功能,被所有的人們接受、認可,甚至成為一種‘極致化’的論斷”,但是“‘體育化’后的中國武術并沒有改變中國武術的生存狀況。”[2];盡管“中國武術具有一定的技擊功能和價值”,但是“中國武術技術要義的核心在于它的技術必須反映出一種技擊語言”[3];盡管“中國武術是一種追求過程的文化”[4],但是“強化武術技擊功能,也許對于武術的傳播具有莫大的催化作用。”[5];我們要改變中國武術生存狀況,體現其技擊語言,強化其技擊功能,媒體傳播的催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媒體在傳播中國武術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界眾多偶像、明星的出現都離不開媒體的宣傳。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偶像叢生的時代,偶像往往是一個領域的代表,偶像的價值與影響力發揮著驚人的魅力。2008年熱播的電視劇《李小龍傳奇》及2009年的武術影視大作《葉問》已經向世人證明,中國武術如同NBA一樣,同樣有著屬于自己的明星與偶像。而“李小龍現象”也告訴我們,偶像時代,生活中必然需要一些偶像來作為人們精神的支撐。其實,這個偶像不一定是明星,也有可能是能夠在習武、健身、娛樂上帶給人們更多精神快感的某些運動或賽事。
當今時代,全球化已成為社會的一種趨勢。以內練精、氣、神,外練手、眼、身、步,以“踢、打、摔、拿”諸法為套路的中國武術,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國粹,具有獨一無二的民族特色、絢麗多彩的表現形式和奧妙無窮的魅力,是傳播中國文化、與世界交流、擴大中國影響力的最為有效的途徑。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迅猛發展,中國武術已經更多地為世界所知曉、所認識,但是與其應有的地位相比還遠不夠。中國武術的當務之急,是提升其國內影響力和打造屬于自己的“偶像”。
時下,武術產業作為一項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越來越多的扮演著國際間文化大使的角色,武術產業的發展除了滿足提供武術物質、服務產品之外,還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末,中國武術表演團在“中國文化、聚焦非洲”活動中,先后在南非和利比里亞進行了精彩的武術表演,從而在非洲大陸上又掀起了一股中國功夫旋風。從此次中國武術表演團成功訪問非洲中,我們不難看到,中國武術已經成為了中國與國際文化交流的最佳方式之一。中國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與載體,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和認可,而通過中國武術這一載體,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影響力在世界范圍內也日益得到增強。我們可以這樣說,武術源于中國,卻屬于世界。
綜上所述,中國武術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之下,沒有一個屬于自己偶像的中國武術,其發展與傳播將面臨著受眾不了解、不喜歡的困境。中國武術的發展與傳播急需自己的“偶像”出現。在傳播全球化、媒體全球化占據主流的時代,中國武術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的發展、傳播,“偶像”的誕生無疑是重中之重。所以,中國武術的發展與傳播期待也需要武術明星與“偶像”的出現。
WMA是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的英文縮寫,其英文全稱為WUSHUMASTERSASSOCIATION。指在工商或民政部門等注冊的俱樂部,通過契約形式完成的武術職業聯賽賽事產品的生產機構。從WMA定義中我們可以得知:參加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的各家俱樂部與WMA不是行政管理的縱向關系,而是一種通過契約而建立的合作共同體,這一點就奠定了WMA在管理層面的職業化基礎。而WMA的合作共同體是“一個生產產品的機構,并且這個機構所產生的產品決定著它的產出和收入,這一點決定了中國武術職業聯賽是一個產業組織,是一個生產賽事及其相關產品的工廠,決定了它的企業屬性。”[6]我們從體育產業的角度來看中國武術職業聯賽“職業化”的比賽模式、市場運作機制等方面的情況,不歸屬于國家的任何行政部門管理及其所有權的WMA,是一種完全市場化運作模式指導下產生的賽事組織,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擁有自主經營權的職業化組織。中國武術在實施體育產業化的進程中,怎樣將具有濃厚民族體育文化色彩的中國武術,在我們國內實現本土的產業化,成為體育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也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所在。
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在中國將近有10000多所武術學校,及近1000萬學生在潛心習武,有8000萬社會武術愛好者,有近一億的中國人愛好或者正在從事武術這項運動。所以,擁有這樣雄厚的民眾基礎是建立一項受歡迎的武術職業聯賽的最好土壤。NBA中國區總裁陳永正在談及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的誕生時這樣說道:“武術的受眾多,中國武校的學員就有1000萬,玩武術的和愛好武術的人有幾億”,加之“WMA擁有央視這個中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體育平臺,擁有了這個,就比一般新的賽事有更好的基礎了。”所以,“WMA在目前缺少明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先借用成熟的明星來互動——比如甄子丹、李連杰這些著名的電影功夫星。”從第一屆中國武術職業聯賽伊始,中國武術職業聯賽就已經注意到明星效應的作用,影視明星陳國坤受邀成為形象大使便是其中的一例。如果想做好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的賽事推廣,首先就要培養武術明星,哪怕是與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相關的武術影視明星。對于中國武術職業聯賽這個相對陌生的聯賽,大多數觀眾可能首先接受其中的明星,然后才會慢慢地接受中國武術這個職業聯賽。就如同姚明進入NBA一樣,帶動了更多的中國觀眾去關注NBA這個賽事。雖然現在中國武術職業聯賽本身尚未培養出明星,但是中國無好俗職業聯賽完全可以借助影視武打明星的效應做前期的賽事推廣與宣傳。
成長的中國,經濟崛起的中國,在面對未來世界時,需要也必須規劃和大力建設發展中的文化大國和文化產業大國,重樹中國文化大國形象和中國武術產業的全新形象。展望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的未來發展,國家武管中心主任高小軍表示:中國武術職業聯賽“是一種全新的武術競賽模式,也是武術產業化發展的里程碑。全國將大力推廣武術運動,提升武術競賽的標準化和觀賞性,未來將推動武術走進軍營、走進學校、走進社區”。同時,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也表示:“中國武術職業聯賽是中國未來最有希望具備國際影響力的賽事,應當推行競技、文化、財富、娛樂四位一體的武術觀。”有了娛樂成分在里面時,中國武術職業聯賽必將成為一個誕生“偶像”的大舞臺。
如今,中國武術的春天已悄然而至。對于中國武術職業聯賽的精彩紛呈,中國武術偶像時代的到來,我們期待著。
[1]李力研.明星之困惑[J].體育文化導刊,1995(5):4.
[2][3][5]王 崗.中國武術文化要義[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263-264,269-270,25.
[4]王 崗.中國武術:一種享受過程的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07(4).
[6]王 崗.WMA:真正的中國體育賽事產業起航[J].環球體育市場,2009(5).
Chinese Wushu in the Era of Idol
Zhu Baozhong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P.E.Linfen Shanxi 041000)
Each era has its own culture and its own idols.Today society,idols from different fields and walks are full of the times and the society.For Chinese Wushu,though it is full of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a great number of fans,it is facing the fact that it lacks of idols and stars,which brings some difficulties for the wide popularization of itself.With the coming of the idol times,we need to see how Chinese Wushu develop.
idol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 spread
G85
A
1004—5643(2010)06—0018—02
朱寶忠(1991~),男,學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