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航李飛玉
(1.浙江工業大學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2.杭州大成實驗學校,浙江 杭州310003)
校本課程在體育教育中的拓展與思考
——以杭州大成實驗學校為例
葉曉航1李飛玉2
(1.浙江工業大學體軍部,浙江 杭州 310014;2.杭州大成實驗學校,浙江 杭州310003)
文章通過校本課程的各種理念闡述以及各種體育活動拓展實施情況的介紹,以建立滿足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促進全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全面鍛煉身體的能力。
校本課程 體育教育 拓展 思考
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20世紀70年代在英美等發達國家中開始受到廣泛重視的一種課程開發策略,與國家課程開發相對應。校本課程這個概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區的特點和需要;二是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并充分考慮當地社區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因此校本課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開放民主的決策過程,即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
新課程體育教育把“健康第一”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把樹立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作為我們的課程目標。“健康”就是我們的核心,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從利于學生的健康出發,它是我們工作的制高點。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制高點,并以此來衡量檢評我們的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無論是教材的選取、教法的選用,考試與評價都要統一在健康這一制高點下,不能偏離航線。通過體育課程開發,能讓教師、學生和社會與課程決策,體現教育民主,從而提高課程的質量和社會的滿意度;通過體育課程的拓展,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有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才華和特長,也有利于教師間的團結與協作;社會的參與能使課程更適應當地環境,并形成學校課程的多樣化,同時也能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
它有利于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專家開發的課程離“具體”的兒童太遙遠,學校中的教育共同體(校長、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進行學校一級的課程創新十分必要,這也是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它有利于形成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學校明確自己的教育哲學,調動全體同仁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以減少教育沖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現象,同心協力地實現既定的目標,促使學校特色的形成。它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課程開發是以學校為基地的課程創新,教師意識到這一權力所要承擔的課程責任,能夠體驗到對自身素質的挑戰。最終,它有利于實現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校本課程開發首先必須評估學生的需要,然后經歷一次有學生代表參加的審議,最后把一部分課程的選擇權交給學生,這一程序確立了學生真正擁有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學生在受教育中的自主性與學習自由。
課程開發活動分為兩類:一類是新編,即所有的課程成分都是新開發的,沒有依賴現有的課程材料;另一類是改編,即從現有課程材料中選擇合適的成分并稍加改進,如課程選擇、拓寬、加深、整合等。
(1)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無論是素材性課程資源還是條件性課程資源,對于課程目標的實現范圍和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不僅是課程的開發者,還是課程的實施者和評價者,事實上,許多教師甚至在自身以外的課程資源極其緊缺的情況下,“化腐朽為神奇”,實現了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學科內可以開發校本課程,例如:自制體育器材,自編操、撰寫的教案、體育教學案例、活動記載手冊、教后小記等等都是課程資源。
(2)學生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強調,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設計體育教育活動。讓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體育活動正是利用了校內課程資源(包括老師群體、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等),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學校根據體育場地和設施情況,調動教師、班級、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作用,結合校風校紀教育,創造性地開展體育活動,通過活動,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學生在體驗各種活動的同時,也體驗著創造的艱辛,不同的鍛煉內容,不同的隊形變換,不同的鍛煉方法和形式,激發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及創造欲望,增強學生對班級的向心力與歸屬感。在鍛煉中的互相合作,彼此幫助,共同探究,在這種寬松、和諧的人際氛圍環境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培養,能力得到提高。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包括:人力資源、體育設施資源、課程內容資源、課外體育資源、校外體育資源、自然地理課程資源、體育信息資源等七個方面。體育校本課程又主要分為學科類課程活動類課程。其中,學科類課程的形式有:體育課,課外活動,特長培訓,校輪滑隊、籃球隊等各種學科小組。活動類課程,包括校會、班會、社會實踐、經常性體育鍛煉、簡單科技體系活動。校會、班會、社會實踐和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是全體學生必須參加的共同活動課程,體育活動是學生自愿選擇參加的興趣活動課程。旨在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培養健康個性,以創造性為主要宗旨,逐步形成豐富多彩而又科學化、規范化體系。體育活動類的形式有:校運動會,體育節,體育月活動,晨練,興趣小組,活動課程。
各年級體育課每周上一次“長課時”(每次80分鐘),長課時能使體育課減少10分鐘準備時間,有效增加教學和練習時間,解決以往學生自主活動和練習時間不充分問題,學生技術學習和技能掌握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各學科教材既要與國家教學大綱保持一致,又要適合學校的特點,還須照顧到各類學生知識層次的差異。因此,在教材整合過程要把好“度”。提高教材整合效益。
體育學科應摒棄一些競技體育成份多的內容,增添部分對學生終身受益的技能,并予以強化訓練,內化為學生基本素質。可增加球類、游泳、棋類、形體訓練等項目。
校本課程開發突出一個“本”字,即學校的特色:教學特色,管理特色,育人特色等。教師要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把握住主流與方向,就應堅定不移的抓住“本”字。一方面,要突出學校這個“本”,以學校特色為突破口,適時適當地突出學校特色,開發與利用本校課程資源,實施校本課程開發;另一方面,基于校本課程開發的性質和特點,要求教師從自身的“本”出發。我國的校本課程開發要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基于學校現實的特色化的道路。每所學校都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學校的特色,進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比如,有體育傳統的學校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有關這方面的校本課程開發。校所屬的杭州市下城區各個學校,部分學校有自己的特色。如:大成實驗學校是九年一貫制的寄宿制五四分段學校,文龍巷小學是羽毛球傳統學校,長江實驗小學是乒乓球傳統學校,東園小學是田徑體育傳統學校,原下城一小是武術傳統學校,青藍小學已申請籃球傳統學校。各校應該“百花齊放,各領風騷“。形成了自己學校的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開放的、多種多樣的。如研究型課程、自愿報名開設的體育課選修(籃球、乒乓球、排球、輪滑、武術)五個體育項目。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組別參加培訓。。可以說,學校里的課程都有校本課程的成分。因此,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
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除了要考慮到與校本課程目標的關聯性外,還要考慮到內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它們對學生和社會的實際意義,它們能否為學生所接受,以及是否與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相一致等問題。如一二年級可開設:體操、健美操、武術、民間游戲、各種棋類、輪滑等。三四五年級可開設:輪滑、足球、游泳、羽毛球、籃球、乒乓球、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少兒空手道等。六到八年級可開設:青少年空手道、體育游戲的創新設計與運用、青少年瑜珈、軟式排球、男子籃球、乒乓球、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女子健美操、女子籃球、滑板、街舞等。

表1 大成實驗學校晨練活動表
大成實驗學校把能為學生提供經歷、體驗的所有活動都納入學校課程的管理。為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進行,學校應在開發的過程中切實加強課程的管理。首先,要處理好課程實施過程中關涉到的一些環節,如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規模等。其次,要落實好師資,可以要求在職教師兼修一、二門非本專業課程知識,以確保校本課程師位。再者,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和《課程指南》等文件,嚴格規范校本課程的實施。
(1)開發者(或主持者)根據教育教學實踐確定研究的問題或專題,并把主要目標及內容上報校學術機構。
(2)學術機構認可后,開發者把研究的具體內容及時間安排交校教學處
(3)校教學處審核通過并在學校備案后,主持者按研究計劃并結合實踐開展每一次研究活動。
(4)研究結束后,主持者把研究活動的記錄、考勤表、研究成果或問題解決情況、教師反思與收獲及有關材料交校學術機構審核。
(5)校學術機構審核并經教學處認可后,該門研訓課程正式結束,同時給主持者相應的獎勵,給學員教師相應的學分,部分材料移交校檔案室。
校本課程對學生評價方式是多樣化的。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有自己的評價方法,可以是過程性評價,可以是結果性評價,也可以是兩者結合。原則是:對每一位學生公正公平、盡可能詳細描述學習的經歷。具體操作方法有:記錄卡、學生作品檔案袋、測驗、專題作業、學生自我評價、學期或學年報告等。我們提倡評價過程師生互動,相互提高。另外,每學期期末搞一次校本課程成果展示,展示一學期來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的歷程,這不是單純能夠用考試分數來衡量的。教師間可以互相打分,互相評價,不僅為大家提供了學習的機會,而且能形成激勵機制,促使校本課程的質量不斷提高。
校本課程中學習結果的評價應該不是單純的測驗和考試,不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要重視過程評價。學校應該根據開發的課程類型,著眼于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將課程目標歸納整合,從而制訂出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藝術素質和技能特長等方面的評價細則和標準,并在此基礎上采用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考核成績(即學分)采用等級制,分優秀、合格與不合格三等,在學期末填寫成績,對單項優秀的學生學期推評優秀特長生,予以獎勵。這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1]王斌華.校本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劉旭東,張寧娟,馬 麗.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3]李謹瑜,柳德玉,牛震乾.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轉換[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4]王彥.淺談校本課程開發[J].教育發展研究,2000(4).
[5]婁亞文.論課程改革與教師發展[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4).
[6]徐玉珍.校本課程開發:概念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01(4).
[7]高曉清.論校本課程的特性[J].教育探索,2002(1).
Consideration 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xp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takinging Hangzhou dacheng experimental school as example
Ye Xiaohang1Li Feiyu2
(1.Phisical Education&Military Depart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Zhejiang 310014;2.Hangzhou Dacheng Experimental School,Hangzhou Zhejiang 310003)
Throhgh stat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intrducing the expansion and implement of physical activities,the article's aim is to satisfy students'need,promote their quality,develop their persona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hrough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expansion consideration
G807.4
A
1004—5643(2010)06—0092—03
1.葉曉航(1978~),男,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