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泊莊村村民委員會在清查上一屆班子留下的賬目時,發現一個巨大的黑洞。在各式各樣的請吃送禮清單上,1995年至2005年,僅雞蛋一項就有201320元。泊莊村村委會主任劉鐵鏈算了這樣一筆賬,按照每公斤6.5元的批發平均價計算,這些雞蛋有30余噸。
在這起“雞蛋門”事件中,令人驚訝的有兩點:一是,不用說多如牛毛的請客清單,光送雞蛋一項,10年來開支就達到20多萬元,辛集市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都送到了;二是,對于請客送禮、浪費村集體財產,原村支書馬占午想請就請、想送就送,毫無約束。而且,他占據支書這一位置多年,一直巋然不動,只是審計報告出來后,才被免職。可以說,這起“雞蛋門”事件是村級民主脆弱生態的集中暴露。
作為村民自治組織的村民委員會,處于政權的神經末梢,承擔著與底層民眾直接打交道的重任,同時,它仰賴于各級政府部門給予的各種資源和力量支持。泊莊村的請客送禮涉及公安、計生、電力等不計其數的政府部門,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權力部門個個都是“爺”,哪個都得罪不起,村集體的沉重財務負擔大半來源于此,而這種現象并非泊莊村獨有。
按理說,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布多年,村委會“海選”也推行多年,對于請客送禮這種看得見的腐敗,村民罷免不稱職的“村官”也在情理之中。但事實上,許多地方的“海選”仍然是流于形式,鄉鎮政府仍然控制著對村委會成員的任命。因此,原村支書馬占午、原村委會主任李金波盡管多年來請客送禮不止,換來“辛集市十大人民公仆、市勞動模范、市人大代表”等各種帽子,但他們仍然安然無恙。由此,村級民主的脆弱可見一斑。
“雞蛋門”暴露出村級民主的脆弱更在于,村級民主監督、財務監督還無從提起。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雖然賦予了村民“海選”的權利,但是,對于如何來監督選舉出來的村委會成員,特別是如何同步監督村級財務,卻著墨不多。因此,村級財務混亂、村民無法有效監督村委會的情形依然存在,并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
泊莊村以向辛集市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送多達一火車雞蛋的黑色幽默,向人們呈現了鄉村民主的艱難。如果對官員權力的制約不完善,村級民主推行不順暢,村民監督不到位,這樣的黑色幽默還會在各地農村經常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