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琛
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Vista看天下》內容特色研究
——以“封面報道”為例
顧頡琛
吉林大學文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本文主要采用實例研究的方法,通過對《Vista看天下》“封面故事”的選題進行分析,探討總結其報道內容“求新、謀質、貴深、創異”的特色。
《Vista看天下》;封面報道;內容特色研究
2005年6月創刊的《Vista看天下》雜志是國內唯一一份綜合性新聞故事類文摘讀本,也是報刊零售和自費訂閱市場上實際發行量最大的時政和文化類新聞刊物,其內容涵蓋時政、財經、社會、科技、文化、時尚、娛樂等領域,契合中國精英人群高品質閱讀需求。《Vista看天下》雜志以“講故事、說新聞、看天下”,為己任,以敏銳姿態反饋新時代、新觀念、新潮流;以鮮明個性評論新論點、新人類、新生活,在國內新聞周刊界樹立起獨特的風景。本文選取《Vista看天下》(以下簡稱《看天下》)2007年一年24期的“封面故事”(Cover story)的內容為樣本進行分析,以此勾勒出《Vista看天下》雜志的整體內容特色。
之所以選擇《看天下》2007年1月8日~12月22日這全年的文章,有以下幾個因素:
1)這是該雜志自創刊以來各個欄目編排相對固定的一年,其初創期編輯方針得以逐漸體現,版面欄目格局也已初步形成。
2)年度是一個半月刊比較完整,相對較長的出版周期,通過對雜志一年的分析,能比較充分的反映出一家報刊的理念與特色。
3)2007年1月~12月包含了“兩會”、“春節”等預期性重大事件,能夠看出該報常態的內容題材與風格。《看天下》一年內共連續出版24期;刊發的各類文章、圖片共計865篇,其中也包括對97張漫畫、照片的評論。
《看天下》雜志內容涉及面廣、視野開闊。政治、經濟、文化、國際、社會、法治、教育、農業、醫療等均有涉及,這充分體現了一家享譽全國的期刊編輯選擇文章的全局考慮。
具體來看,2007年每期欄目設置明確細致,且生動活潑、十分有創意,分別為:1)封面故事;2)時政:環球、兩岸、海外看中國、海內看中國;3)社會:世相、法眼;4)財經:特別關注、經濟觀察、商戰、人物、投資、影響;5)文娛:專欄、體育、八卦、風尚、趣聞;6)生活:in生活、兩性、汽車、科技產品、新知、亂彈等,共六大專題24個小欄目,像“世相”、“商戰”、“in生活”等都是讓人耳目一新的名稱。另外《看天下》每版欄目非常固定,有利于讀者形成穩固的閱讀習慣。
以時政、社會、財經3個欄目為例,2007年24期的內容以政治、歷史、社會(包括財經)為主,回顧精彩歷史事件,報道和評論時政熱點。亮點主要是在于其對所陳訴的歷史或政治事件十分客觀,所選擇的部分評論性文章內容并不偏激,也不狹隘,語言風格以辛辣諷刺型和批判建議型為多,“敏銳而不尖銳”,將事實娓娓道來,再客觀地評析,推崇理性看世界的態度。同時言辭也不失犀利,始終保持一種冷靜分析的風格,留給讀者充分獨立思考的余地。這都體現了一個期刊題材應有的廣度,并且其選材開放、自由,延續了其“言論無禁區”的一貫風格。
當然2007年全年600多篇文章題材也并非無側重,總的來看,有關政治類的文章共計151篇,占到了22.2%;而關于社會、法治類的評論文章合計173篇,占到了25.2%,這顯然與《看天下》給廣大讀者的一直印象一致,那就是它一直把目光更多投向社會底層弱勢群體、關注老百姓社會生活狀況和致力于構建一個法治、有序的和諧社會。《看天下》向讀者所展示的世界,正如其名字一樣,能讓人有透過這扇明窗一覽天下的感覺。
媒體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內容的競爭。傳媒界有一句話“內容為王”,對于新聞期刊來說,內容是品牌經營的核心。尤其當下新聞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新聞期刊如何在和諧社會語境中保持快速發展,刊物內容的選擇更為重要。
《看天下》雜志之所以獨樹一幟,成長為“大刊”,也是其內容獨具特色,切合和諧社會的社會語境要求所致。因封面故事版是該雜志的“眼睛”,素有《看天下》“社論”美譽,成為“鎮刊之寶”,足以代表其刊物內容特色,所以,以2007年24期《看天下》雜志的“封面故事”為例,探討其報道內容“求新、謀質、貴深、創異”的特色。
在媒體同質化傾向日益嚴重的今天,如何避免模仿、雷同、亦步亦趨是辦刊的重大考驗。《看天下》雜志善于從獨特的視線和新穎的視角對新聞事件加以闡釋,或挖掘已報道過的新聞的獨有層面或發表對這類新聞所持有的獨特見解,積極地引導社會輿論。《看天下》雜志主編在接受龍源期刊網采訪時講到雜志內容時說,“每一篇都是摘的,但是我怎樣把它組合,這是很考功夫的,要想角度,想切入點,找別人有沒有寫過相關的內容。”
《看天下》雜志雖具有“時政新聞娛樂化,娛樂新聞社會化”的特色,但不管涉及什么主題,什么題材,都立足高端,不低俗,不媚俗,內容富有親和力,真實感,持重感,走精品化路線,使雜志讀來境界不凡。
比如,2007年第18期《大導演背后的女人們》的封面故事,則起因于電影《色!戒》在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的獲獎。與當時媒體大多關注與電影的獲獎等級、演員高下、是否涉“性”、導演如何偉大等主題不同,《看天下》雜志則抓住李安之妻對李安的巨大幫助為切入點,引出了影視圈那些大導演背后默默無聞為夫奉獻的女人們,為讀者展示了與其他媒體勾勒的完全不同的“影視圈”生態,真實記錄了名人的生活,格調高昂,顯示出了《看天下》雜志與眾不同的審美品位。
追求對新聞信息的深度挖掘。重視深度報道與透徹分析,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探究,為讀者提供相關話題的全方位的事實材料及獨立見解,于感性的報道以理性的生命。
《看天下》雜志緊扣國際國內熱點,主要對中國和與中國有關系的重大問題和事件進行全景式調查、解析和前瞻性報道,解讀政治迷局、風云人物沉浮,對國際國內重大社會問題進行深度觀察與反思,多側面地展示事物特征,多角度地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從而闡明本質,把握趨勢。
《看天下》雜志集新聞性與綜合性于一身,它既是對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同時又發揮了雜志出版周期相對較長的優勢,著力打新聞后點,采眾家之所長,注重對新聞信息的疏理與分析,更多地呈現出了理性色彩,在創造不同中贏得了競爭優勢。
例如,2007第9期《美國記者眼中的中國》的封面故事,源于《華爾街日報》憑借關于中國經濟的系列報道獲得第91屆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最佳國際報道獎后的一組專題。當時中國很多新聞媒體都報道了91屆普利策新聞獎評獎的消息,都僅限于哪家媒體獲獎之類的簡單介紹。但《看天下》雜志卻“同中求異”,從中敏銳地提煉出中國經濟發展對中國及世界的深遠影響這一重大主題,并以《華爾街日報》的部分獲獎文章為文摘內容,以開放的心態審視中國當下經濟形勢,從而有利于讀者更準確地把握中國經濟走向。
英文Vista本意是“景色、遠景”,也有“回顧、展望”之解釋,這正切合《Vista看天下》雜志的獨特魅力,“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正如《看天下》雜志創刊第一期中主編的開卷語所說,“有一種味道叫閱讀……一本好的雜志,不僅僅是書香墨香,還有閱讀本身的味道”,一語道破了《看天下》內容的根本特色,即“閱讀的味道”。期望立志于做“中國最好看的新聞周刊”的《看天下》雜志走得更遠更好,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新聞期刊界獨立鰲頭。
[1]開版的話[N].南方周末,2007-6-21(E1).
[2]涂光晉.搭建“意見平臺”——我國報紙言論版的回顧與思考[J].國際新聞界,2007,7.
[3]田波瀾、唐小兵.當代中國新聞評論寫作的流派與風格[J].新聞知識,2006,3.
[4]宋應離.中國期刊發展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社,2000,293.
[5]趙丹青.淺論期刊特色[J].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
[6]齊愛軍.差異化敘事:新銳新聞周刊的閱讀魅力[J].編輯之友,2004.
[7]鄒韜奮.韜奮文集(第3卷)[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5,73.
[8]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9]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G237
A
1674-6708(2010)22-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