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鐸,董雄報,葉冰冰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著作等知識信息制作與傳播出現了根本性變化,成本也大為降低。這一變化極大地促進了網絡信息資源的快速傳播和廣泛享用;同時,也對產生于工業時代的傳統版權制度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在當今日益網絡化的大環境下,不乏侵權抄襲他人的研究數據、論文、學術著作以及泛濫的BT下載等,甚至是到網上肆意搜索下載他人的文章,更甚者在網上叫囂于論文的買賣,這些現象已經屢見不鮮。對版權的漠視、廉價的復制與快捷的傳播,使得版權領域內的侵權現象變得普遍且頻繁。
與此同時,版權人通過各種法律、行政和技術的手段試圖加強對自己權利與利益的保護也作為一種新的維權行動正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例如,我國網絡版權保護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民法通則》、《刑法》、《著作權法》為基本法,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規定為補充的法律制度。同時,國家成立版權局,各地政府成立版權保護機構,以專人負責制,組織協調起草新聞出版、制定著作權管理的規章并組織實施。并且,我國即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版權產業的戰略作為知識產權戰略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與國家的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等國家總體戰略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確立版權產業的戰略地位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創新型國家的需要,這都對網絡版權保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隨著網絡上版權侵權問題的日益增多,版權人的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如何在信息時代保護版權人和其他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已成為知識產權領域研究的一個難點和熱點問題。人們通常主張3種形式的網絡版權保護:一是法律措施,即通過加強立法,完善有關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使網上行為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司法處理力度,制裁侵權行為;二是行政措施,即國家行政機關加緊制定相關規定,動員各級政府、各部門力量,積極引導網絡事業的有序健康發展;三是技術措施,是指版權人或相關權利人為了防止他人非經授權接觸或使用其作品或錄音錄像制品等而采取的技術上的手段和方法。
訪問控制(access control)就是在身份認證的基礎上,依據授權對提出的資源訪問請求加以控制。訪問控制是網絡資源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可以限制對關鍵資源的訪問,即防止非法的主體進入受保護的網絡資源;允許合法用戶訪問受保護的網絡資源。用戶的入網控制可分為3個步驟:用戶名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口令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帳號的缺省限制檢查。網絡應能控制用戶登錄入網的站點、限制用戶入網的時間、限制用戶入網的工作站數量。當用戶對交費網絡的訪問“資費”用盡時,網絡還應能對用戶的帳號加以限制,用戶此時應無法進入網絡訪問信息資源。目前,幾乎所有的網絡數據庫提供者都對自己的網絡資源進行了訪問控制技術保護,以限制用戶的自由訪問。許多網站更是采用了高端的訪問控制技術措施,而目前最普遍最常用的訪問控制技術措施即是口令技術。
口令技術(access code)的版權保護又可分為3種:第一種是控制聯機出口訪問的技術措施,就相當于現實生活中房門上的鎖,如果沒有房屋主人配置的鑰匙,任何人都無法進入房間。這種技術措施完全將訪問者控制在了門檻之外,任何他人根本無從知道房間中究竟有些什么東西。但事實上,基于競爭的壓力這種口令技術措施一般不為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所采用;第二種是控制使用信息訪問的技術措施,它允許他人進入房間,也允許他人將房間中的包裹帶回家或觀看,但不允許打開包裹查看里面究竟是什么具體東西,意即目錄層次的訪問控制,訪問人可以觀看到該信息資源的目錄,但是不能查看具體的內容;第三種是禁止隨后訪問的技術措施,這種措施則更為寬松,它不但允許他人進入房間自由觀看,而且允許他人打開包裹查看里面究竟有些什么東西,甚至允許他人下載,但它并不允許他人毫無保留、毫無限制地自由瀏覽或下載,而是設有時間或內容量的限制。他人下載或瀏覽一旦超過限定的時間或內容量,此種口令技術措施就會馬上發揮作用,從而阻止他人進一步的下載或瀏覽,這種口令技術措施相當于“定時炸彈”,但它實際上是一種計算機程序。
控制使用技術措施允許對信息的訪問,但是對用戶使用信息的權限加以限制,這種限制可以是功能上的,也可以是時間上的,它是禁止隨后訪問技術功能的延伸。現在網絡上許多供用戶下載的軟件就普遍設有控制使用時間、使用方式、使用次數的技術措施。它并不直接控制他人非經授權接觸作品,但可以計算出他人接觸或使用作品的次數和頻率,從而保證版權人依據計算出的次數和頻率收取報酬。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共享軟件,權利人設置了日期或者使用次數的限制,一旦超過試用期或預先設定的試用次數,軟件即拒絕運行或喪失部分功能,除非用戶向權利人注冊,一般是交一筆注冊費得到軟件的注冊代碼,成為正式用戶后才能正常地使用。
對于共享軟件類作品控制使用的版權保護,不同類型的共享軟件和不同的版權人可能采用不同的限制策略,綜合起來有如下技術:1)時間限制,譬如30天,從你安裝使用開始,30天后如果仍未購買注冊碼,則無法繼續使用該軟件;2)功能限制,譬如一款財務軟件,就可以限制試用版的報表打印和導出功能;3)添加鏈接,在生成或導出的文件中添加試用版的鏈接,這比較適用于圖片處理軟件、視頻處理制作軟件、Flash軟件等,也有在其中添加軟件開發者的網站鏈接的;4)批處理限制,可以無時間限制地體驗所以功能,但是每次只能使用軟件處理(保存)有限的內容,譬如一款視頻格式轉換軟件的試用版只能保存轉換后視頻的3min長度。
網絡作品極易復制,通過網絡又可方便快速地上傳、下載和傳輸。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作品的傳播一直是版權保護的重要問題之一,這方面的技術措施不斷被開發出來。例如,互聯網上的某些網頁可以瀏覽卻不允許打印,通過將算法和密鑰相結合的加密方法防止數字化作品在傳輸過程中被非法截取或篡改等等。又如,反復制設備中最具代表性的連續性版權管理系統,還有應用頗為廣泛的數字水印技術,以應對原作的復制、修改行為。
連續性著作權管理系統(The 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SCMS)就是一個被廣泛采用的控制數字化復制的措施,其最大的特點是允許對作品的一次復制,但卻阻止對該復制件再制作復制件。這種技術可以控制電子文檔的復制,普通的數字化文件可以無限制地復制,即從第一代復制出來的第二代復制品還具備再度復制出第三代的能力,且質量沒有任何損失。采用這種技術之后,第二代復制品無法再度復制出第三代,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品的復制,以達到有效控制傳播的目的。
數字水印(Digital Watermarking)技術是指用信號處理的方法在數字化的多媒體數據中嵌入隱蔽的標記,這種標記通常是不可見的,只有通過專用的檢測器或閱讀器才能提取。它通過在原始數據中嵌入秘密信息即水印來證實該數據的所有權。被嵌入的水印可以是一段文字、標識、序列號等,這些信息一般包含數字媒體的出處、狀態以及目的等信息,可以用來證明原作者的所有權以及鑒別真偽等。水印通常是不可見或不可察,它與原始數據(如圖像、音頻、視頻數據等)緊密結合并隱藏其中,成為源數據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并可以經歷一些不破壞源數據使用價值或商用價值的操作而存活下來。數字水印是嵌在數字產品中的數字信號,水印的存在要以不破壞原數據的欣賞價值、使用價值為原則。
那么數字水印是怎樣防止非法復制的呢?首先,版權所有者可在不希望被非法復制的信息內容中加入水印,之后通過互聯網將該內容發送出,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在服務器上公開該內容。該內容由于將數字水印作為版權信息加入到了其中,版權所有者在看到水印后就可以判斷自己的作品是否被侵權。
網絡的迅猛發展,帶來的是新興產業的繁榮,也正日益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對傳統產業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形成了嚴峻的挑戰。由于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性,以及版權的獨享性,難免給版權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同時,版權保護工作不僅是某一部門的責任,而應是整個社會全體成員的努力,從橫向的各種措施的運用,到縱向的各個部門的全力合作,共同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網絡版權環境。
并且,一個大國的崛起必定是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崛起,在當今世界,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我國也提出了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這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1]徐進.論版權的技術保護措施[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6.
[2]范莉莉.論技術措施的版權保護[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6.
[3]閆桂貞.互聯網上的版權技術保護措施[J].北京:中國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