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斌
培養幸福感
●郭玉斌
人人渴望幸福,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革命軍人也不例外。如何培養幸福感呢?
一、調整人生期望,確立正確價值導向。心理學家認為:當個人的生活目標與現實條件、可用資源等一致時,個人的幸福感會顯著增強,對生活的積極感受明顯增加,生活滿意度也會提高。
軍人從跨進軍營那一刻起就選擇了奉獻,不管隨后的軍事化生活有多么艱難與困苦,都注定了自己要在軍營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自覺地去接受軍人應有的價值觀、內化社會對軍人的角色期望、忠誠實踐好黨和人民對軍人的基本要求,才是最符合現實條件的理性選擇;也只有確立起符合這些現實條件的人生期望(目標),才能使自己的軍營生活更有質量,使自己的自我價值真正得以實現。
青年軍人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風華正茂,積極向上,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逐漸形成期。自覺確立獻身軍營、報效祖國的人生理想,將會使自己獲得無窮的力量,就能克服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任何時候都不會因自己心理失衡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二、選好比較對象,保持積極健康心態。社會比較理論強調對比的結果對生活感受的影響,即個人與周圍人比較,如果自己優于別人則感到幸福。
干事業也離不開比較,榮譽的獲得是激烈競爭的結果。追逐榮譽的過程中自然少不了比較,比較的結果總得有個優劣之分。應該形成這樣的比較心態:在競爭過程中,持有全力爭勝的決心與信心,并努力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任務的完成上,與他人比較完成任務的速度與效果。當競爭結果已經揭曉,就及時調整心態,重新選好比較的參照系,確立起新的奮斗目標。從比較方向上看,要立足于社會價值而不是個人價值之間的比較,要比一比個人對部隊建設所發揮的作用與所作出的貢獻,而不是只看到個人名利、待遇。從比較程度上講,要把握好分寸,從現實生活出發,不好高騖遠、妄自菲薄。要不斷提高思想境界、完善人格品質。應該把眼光放遠,保持健康的心態,這樣才不會為各種比較帶來的妒忌與自卑情緒所累,軍營生活質量才會獲得實質性地提高。
三、塑造良好的應對機制,平靜應對生活事件。有效適應與應對,使人們在一定程度上能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從而保持對自己生活的相對滿意度。青年軍人隨時要面臨來自各方面的生活壓力,包括學習、公差勤務、突發任務等等,大部分時間都處于應激狀態,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需要不斷適應各類情境,直至形成一種快速適應的應對反應機制。
古希臘哲學家愛必克泰德曾這么說過:“重要的不在于發生了什么,而取決于我們如何對待。”青年軍人都希望自己過上高質量的生活。高質量的生活不僅與客觀條件有關,在很大程度上還與自身的應對反應機制有關。因為積極的應對反應機制意味著自身適應力的增強,適應力強者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快速把心態擺平,快速進入新情況,形成新的積極的認識,有利于相對滿意感的獲得,不會長久地使自己停留在怨天尤人的心境里。反之,如果適應力較差,又一味頑固不變,在客觀條件不可能有太多改變的條件下,生活只能永遠是灰暗的。
四、樹立遠大理想,積極追求自我實現。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有多種多樣,但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對生活的滿足感來源于對這些需要的滿足程度,一般來說高層次需要能夠給人帶來更大的滿足感。
青年軍人是我軍未來的希望,是國防軍隊建設的基石。青年軍人應該充分意識到要努力奮斗,爭取在軍營實現自身最大的人生價值,因為“奮斗、創造和奉獻是構成人生幸福的恒定因素”。而“當人毫不費力地得到他所希望的東西時,單是生活中努力的缺失就必然使他失去了獲得幸福的一個因素”。人生價值的實現還需要有寬廣的人生視界和遠大的人生目標,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最終達到兼容萬物的人生境界。達到了這樣的人生境界,就可以排除日常生活中各種煩惱,抵制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挫折與不幸,保持平靜的心態與一往無前的進取心,直奔最終目標,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同時又能獲得較高的幸福感。
五、學會欣賞生活,珍惜“形而下”的簡單快樂。善于感受生活是快樂和幸福生成的基礎。軍營生活表面看比較單調,比較乏味,比較緊張,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一個樣。但是并不缺少樂趣,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樂趣的眼睛和發現生活美的熱情。有一位哲人曾說過:你看到的天空之所以是灰色的,是因為你的心是灰色的,你戴上了灰色的眼鏡。只要細心體會,倍加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會發現軍營生活的樂趣。當然,前提是要有熱情。“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的人比那些沒有熱情的人更加優越。即使那些不愉快的經驗對那些熱愛生活的人來說也有益處。”熱情對生活質量有巨大的影響,有熱情的人能從“形而下”的平凡日子中發現不平凡之處,找到生命的價值。
人并不是幸福與快樂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主動創造者,高質量的生活需要由自己努力創造。著名學者詹姆斯·愛倫曾經這么說過:“我們的人生是靠自己的思想與行動創造的。正是我們的心境與心態決定著我們是幸福還是不幸,是堅強還是脆弱,是罪惡還是圣潔。如果一個人感覺到不幸福,他肯定有那種深感不幸的心境,而那種心境源于他自身。”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責任編輯:崔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