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蘇麗
高血壓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系由腦內(nèi)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引起腦實質(zhì)內(nèi)的一種自發(fā)性腦血管病,具有高血壓特性,又稱高血壓性腦出血。高血壓腦出血是中老年人比較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是一種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既常見又嚴重的疾病。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高血壓腦出血病患75例,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75例病患中男性病患51例,女性病患24例,年齡35~73歲,平均57.6歲。淺昏迷37例,中昏迷32例,深昏迷6例。根據(jù)病患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及臨床表現(xiàn)分別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其中,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49例,血腫鉆孔引流術17例,腦室引流9例。結(jié)果:自理能力恢復良好69例,重殘5例,死亡1例。
2.1.1 常規(guī)準備 患者入院后在1 h內(nèi)完成CT掃描、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糖、出凝血時間、血源三項及交叉配合試驗檢查,頭部備皮。備血600~800 ml,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避免忙中出錯,并留置導尿管。嚴格術前12 h禁食,4 h禁飲,盡快完成術前準備。
2.1.2 心理護理 在患者意識清楚時,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目的、方法及優(yōu)點,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穩(wěn)定情緒。給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指導,做好手術知識宣教,使他們消除對手術的緊張及恐懼心理。
2.1.3 密切觀察病患的生命體征變化 血壓過高者給予降壓處理,使血壓維持在135/90 mm Hg左右;對躁動患者可使用鎮(zhèn)靜劑控制抽搐和躁動,必要時需使用約束帶,使用約束帶時需注意觀察肢體遠端的血供,防止肢體損傷、嚴重缺血等惡性事件;對體溫偏高的患者,可使用亞低溫療法使體溫降至32℃ ~35℃;隨時吸取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尿失禁、尿潴留者均插尿管留置,保持尿道通暢。
2.2.1 患者術后轉(zhuǎn)入ICU病房,取去枕平臥位,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包括脈搏、血壓、呼吸、體溫、瞳孔、意識),吸氧調(diào)至2 L/min,頭部引流管固定于床頭,固定尿管,保持靜脈輸液通暢,了解術中情況。
2.2.2 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 每15 min測量1次血壓、脈搏、呼吸,待其平穩(wěn)正常6 h后,可改為每2 h測量1次。在觀察過程中,要密切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血壓逐漸升高,脈搏慢而有力,提示顱內(nèi)壓增高;呼吸頻率不規(guī)則,提示呼吸中樞受損,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給予對癥處理;體溫升高,提示有中樞性高熱或感染的可能[1]。本組有39例病患術后出現(xiàn)體溫持續(xù)在38.9℃ ~39.3℃之間狀況,及時臥降溫毯或在腋窩及大腿根部持續(xù)冷敷,溫水擦浴等等,經(jīng)3~5 d治療病患體溫均降至正常。
2.2.3 意識和瞳孔的觀察 術后應經(jīng)常呼喚患者或做壓眶反應,及時觀察瞳孔的大小(正常瞳孔直徑約2~5 mm)、形態(tài)(正常應為等圓)、對光反應(正常對光反應靈敏)。瞳孔散大(>5 mm)、縮小(<2 mm)、不等大,對光反應遲鈍或無反應,均提示病情有變化,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給予處理。本組1例,出現(xiàn)雙側(cè)瞳孔不等大,呼吸變慢,血壓升高。經(jīng)醫(yī)生復查CT證實腦內(nèi)再次出血,因出血較大,病情危重,患者家屬拒絕再次手術,患者死亡。
2.2.4 保持呼吸道通暢 術后患者應每天霧化吸入3次,振動排痰每天2次。對肺部有感染的病患,應由下而上拍患者背部,以利于痰液的排出;痰液不易咳出時,應及時吸痰,吸痰時動作應輕柔,以防刺激喉頭,引起劇咳,從而引起顱內(nèi)壓增高。呼吸困難的患者,應及時行氣管切開術。本組有23例病患,按氣管切開術后常規(guī)護理,呼吸道通暢保持良好。
2.2.5 體位及引流管的護理 術后6 h后,應將患者頭部抬高15°~30°,以利于靜脈回流,降低顱內(nèi)壓(但血壓不好呼吸不規(guī)則的應予平臥位,頭偏向一側(cè),防止誤吸引起窒息);引流袋應低于頭部15~20 cm,并固定,過高壓力高引流不暢,過低引出腦脊液過快出現(xiàn)低顱壓。
術后第二天復查頭顱CT,了解手術及引流情況,同時根據(jù)血腫部位殘余血量的多少選擇性使用血腫液化劑尿激酶5μ加5 ml生理鹽水注入創(chuàng)腔,夾管保持2 h后再開放,使殘余血腫盡快液化,以便從引流管引出。每日在無菌操作下更換引流袋,及時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并保持引流管暢通和固定。頭部引流管留置一般不超過72 h。常規(guī)行腰椎穿刺術每天1次直至腦積液清亮,以促進血腫吸收,減少對腦組織刺激,改善腦積液循環(huán)通路,行腰椎穿刺術后囑患者去枕平臥6 h,并保持穿刺傷口處敷料干燥固定。
2.2.6 保持出入量平衡、減輕心臟負擔、防止腦水腫,因患者原有高血壓,常常會影響到心臟和腎臟,術后應監(jiān)測心、腎功能,需要輸液時,既要考慮維持體液平衡和適當?shù)哪蛄浚忠苊馐剐呐K負擔過重和加重腦水腫。
2.2.7 做好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清潔、安靜,定時通風,每日做2次口腔護理、1次膀胱沖洗、每2 h翻身拍背,防止褥瘡發(fā)生,經(jīng)常活動四肢,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2.2.8 飲食的護理 對有意識障礙患者,應暫禁食,同時補液支持,直至患者腸功能恢復,自流質(zhì)飲食逐漸過渡至普食。對長期昏迷患者,若腸鳴音恢復后,可采用鼻飼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且宜于消化的流質(zhì)飲食,一般可用混合奶;另有條件可選用腸內(nèi)營養(yǎng)液,鼻飼飲食,給予低鹽、低脂肪、低糖,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2.2.9 肢體及語言訓練 有偏癱患者: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有利于組織修復的藥物配合高壓氧、偏癱治療儀、針灸治療,以促進腦功能恢復;保持肢體功能位。對失語患者的指導:要加強患者聽覺、語言功能的訓練。
病員應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情緒激動,飲食以清淡低脂為宜,控制脂肪攝入,多食含水份及纖維素多的食物。堅持服藥控制血壓,每周復查血壓一次,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切忌大便時用力過度憋氣、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對遺留有功能障礙的病員應堅持功能鍛煉,運動量由小到大,運動范圍由近到遠,由被動運動到自主運動,直至完全恢復。堅持定期復查病情。
[1]劉小林,陳慧芳.微創(chuàng)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觀察與護理.中華護理學雜志,2002,3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