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英 邢化瑛
甲狀腺血循環豐富,手術部位特殊,是一項風險較大、有潛在危險的手術。為了探討甲狀腺疾病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方法,筆者對 69例該病手術患者進行了護理分析,現報道如下。
69例甲狀腺疾病手術患者,男 18例,女 51例,年齡 22~71歲。通過實施圍手術期的綜合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并發癥,本組沒有喉上神經損傷和甲狀腺危象發生,僅有 2例單側喉返神經損傷、1例術后手足抽搐。
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術前主動與患者交談,了解和掌握患者情緒變化。針對疾病類型特點和心理狀態的差異,做好宣傳、疏導工作。向患者講述甲狀腺及手術相關知識,使其了解手術的必要性,解除思想顧慮,樹立戰勝疾病信心;②飲食護理:甲亢患者術前要注意營養,因代謝旺盛,易饑餓,熱量消耗大,故需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維生素飲食,術前 2周開始,患者禁止進刺激性食物,并注意口腔衛生,飯后用 3%硼酸水漱口;③用藥護理:遵照醫囑,首先服用硫氧嘧啶類藥物及心得安,改善周身狀態,減輕癥狀,待病情穩定后改服碘劑,盧戈氏液每次 3滴開始,3次/d,逐日每次增加 1滴直至 15滴。服碘劑后,由于血液中甲狀腺素逐漸減少,即有預防甲狀腺危象作用,又可使甲狀腺腺體縮小變硬,減少術中出血;④協助做好各項術前檢查:測定甲狀腺吸碘率檢查前應禁食含碘高的食物 2周以上。如果吃復方碘溶液及含碘多的中藥,則需停藥 1個月以后才做此項檢查,用造影劑患者延后 2個月。
2.2 術后護理 ①采取合適的臥位,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特別是呼吸)、有無皮下淤血和頸部腫脹,以防止血腫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1]。一旦發生呼吸困難、紫紺和窒息,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對癥處理;②患者清醒和血壓平穩(一般在術后 6h)后,取半臥位,可減少切口部位張力,且有利于呼吸和切口滲出物的引流,幫助患者及時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指導患者在變換體位時保護頸部;③觀察患者有無聲音嘶啞,如有則提示有喉返神經損傷。密切觀察切口滲出情況,發現敷料有滲出應立即更換。若切口滲血不斷,應考慮有活動性出血存在應及時處理;④保持引流管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數量,并詳細記錄;密切觀察和檢查引流管是否有脫落、扭曲或堵塞。引流管一般于術后 24~48 h拔除;⑤術后要繼續服用碘劑,3次/d,每次 1O滴,以后逐日減 1滴,至 3滴止。
2.3 并發癥的觀察及處理 ①神經損傷的護理:喉返神經損傷主要是手術中切斷、縫扎、擠壓或過度牽拉等,也有少數由于血腫壓迫或疤痕組織的牽拉所致。常為單側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且絕大多數是暫時性的,經數周即可自行恢復功能。雙側損傷表現為失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應及早手術[2]。患者出現飲水嗆咳為內支損傷,常為暫時性癥狀,經針刺、理療、服維生素 B,治療 2~3周可完全恢復;②甲狀腺危象的護理:甲狀腺危象多發生于手術后 12~36 h,患者常出現高熱、脈快而弱,心率增快,常達 120~140次/m i n,煩躁不安,多汗,并伴有惡心、嘔吐、水樣瀉、譫妄甚至昏迷等。應1~2 h測血壓 1次,若患者收縮壓增高或術前無高血壓史,而收縮壓 >20 k P a,脈壓增大,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即刻吸氧,予頭部大血管及四肢處放置冰袋、冰水灌腸、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盡量使患者體溫維持在 37℃左右,建立靜脈通道,按醫囑給予復方碘化鉀液3~5 m l,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治療;③手足抽搐的護理:手術時甲狀旁腺被誤切、挫傷或血液供應受損均可引起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多數患者不出現典型的臨床表現,而在測定血清鈣時發現低血鈣,癥狀通常發生于術后1~7d,多數在術后 48h內出現癥狀。主要癥狀是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增高,可有焦慮、肢端或口周麻木,嚴重時可有腕、足痙攣。甚至發生咽喉及膈肌痙攣,引起窒息。術后應密切觀察病情,如出現此癥狀時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取血做血鈣、磷測定以便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總之,圍手術期的綜合護理對于保證甲狀腺手術的療效,防治術后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
[1]陳付英,魏潔,朱雪娟.腹腔鏡甲狀腺切除術 16例護理體會.河北醫藥,2004,26(11):921.
[2]韓苗玲,李紅梅,邢瑞英.甲狀腺大部切除術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長治醫學院學報,2001,1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