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燕
醫學微生物和免疫學教學之我見
胡曉燕
醫學微生物和免疫學教學在課時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只能根據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特點,突出教學重點,抓好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適當介紹新理論、新進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
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教學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學-心理學-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各高等院校進行了全面的教學改革。高等職業醫學教育與其他層次的醫學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就醫學微生物和免疫學(以下簡稱微免學)課程而言,在醫學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嚴格地說微免學應該屬于兩門基礎醫學主干課程,醫學微生物學是研究與醫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其研究范圍廣,并與其他很多學科聯系緊密;而現代免疫學的發展非常迅速,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微免學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如何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特點上好本門課程,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全面、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
緒論是學生接觸新學科的第一課,教師對第一課的介紹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情況下這部分的內容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在我校使用的教材中緒論部分就有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例如:現代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的生理功能),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強調這一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此學生在初次接觸到免疫學時會感覺到抽象、難理解,教師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復雜的免疫學現象給學生解釋清楚,這就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通過對微免學發展史的介紹,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在教材中將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合二為一;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學習眾多常見病原菌的特征、致病性與免疫性、檢查及防治原則;新型病原與新型傳染病、疾病譜的改變、新疫苗、診療法等新問題的研究,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免疫學與微生物學二者密不可分。免疫學內容繁雜、抽象,要記的概念、英文縮寫多,各章節間環環相扣、相互滲透;而微生物學內容零散,易懂,但易混淆,基于以上特點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困難重重。
2.1 為了便于理解,適當調整授課秩序 針對我校是地處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起點稍低,以前與臨床接觸的機會較少,在校學習時間短,如何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學時數將微免學的重點內容教授給學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急于上述微免學學科特點,若開始就講授微免學的內容,學生往往很難接受并且完全消化吸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適當調整了授課秩序,先介紹細菌總論,讓學生掌握了細菌的結構、細菌的感染等知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后再介紹醫學免疫學,這樣從簡到難,便于學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講醫學上重要的Ag這一節時提到病原微生物(最常見的就是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如果事先沒有介紹過細菌總論,學生就會不知道什么是H-Ag,O-Ag、內毒素、外毒素,不利于課堂教學的展開。
2.2 循序漸進,突出重點、難點 微免學的基礎醫學的主干課,與傳染病學、分子生物學、臨床醫學等很多科學緊密聯系,許多專業都要學它,而不同的醫學專業定位是不一樣的,導致了授課內容的側重點會有所差異。例如:微生物學各論部分的教學,臨床醫學專業主要掌握常見病原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則;臨床檢驗專業則主要掌握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學性狀及微生物學檢查原則;藥學專業主要掌握微生物在藥物中的應用、藥物制劑的微生物學檢查等。如果不根據學科專業特點適當調整授課內容側重點的話,勢必會出現照本宣科、學生抓不住重點的局面。為適應現代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微免學教學要立足于基層,必須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大綱要求,突出重點、難點。
另外,注意各章節間的聯系,做好歸納總結。特別是免疫學基礎,各章節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如果學生在某一環節沒有學好,那么后續課程的學習就缺乏連貫性,這也是免疫學部分難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應答是基礎免疫的核心,圍繞這一核心就可將Ag,Ab,MHC、免疫細胞等內容聯系起來,分析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Ag是免疫應答的啟動因素,Ab是體液免疫應答的效應物質,免疫系統是免疫應答的執行者,免疫細胞的活化受MHC的限制性等,這樣通過縱向與橫向聯系即復習了以往的課程內容又有助于學生樹立免疫學的整體觀念,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融會貫通,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提供理論指導。而醫學微生物學是屬于形態科學,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但是眾多的細菌、病毒特征需要記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做好歸納總結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教學中,通過認真備課,廣泛博取眾家之長,講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以圖表的形式或將其小結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既讓學生加深印象,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例如“莢膜護菌致病強,鞭毛運動可鑒定;普通菌毛粘附膜,性菌毛傳遞耐藥性;芽胞脫水濃縮體,滅菌標準抗力硬。”“寒熱酸疼一身軟,眼紅腿麻痛淋巴大。”
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醫學的教育模式,所以要積極推進啟發式教學。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利的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1]。作者在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同時密切聯系臨床知識,給學生一個主動思考的空間,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欲,再來介紹課程內容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1型超敏反應時,先提出“是不是所有人都會發生過敏反應?為什么有的人不能吃魚、蝦、牛奶、雞蛋?青霉素在使用之前為什么要做皮試?”等等問題,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之后再展開討論和學習,使得學生通過學習認清這些現象的本質,為今后臨床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如給學生介紹病毒學各論之前,先提問當今社會對人類健康和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的疾病有哪些?SARS,HBV,AIDS等疾病是否具備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既接觸到了新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問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同樣是細菌,有的細菌是外源性Ag,有的細菌則是內源性Ag;將動物免疫血清(抗毒素)接種到人體往往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作為Ab可中和相應游離外毒素,起防治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身又是Ag,有可能引起超敏反應;細菌、病毒感染機體后機體產生的免疫應答既可以表現為免疫病理損傷又可以表現為免疫保護作用,這些都是實物兩面性的體現。在微免學的學習中,一定要樹立辯證的思維方式,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
傳統的教材+板書+掛圖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醫學教育是不容置疑的。微免學的教學一般是在入學后的第二學期,醫學基礎尚不牢固,與臨床的接觸更是少之又少,大家都知道微生物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其復雜的形態結構、所引起的臨床癥狀體征、抽象的免疫學概念、免疫學現象等僅僅用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有深刻印象,故而學習效果不佳。怎樣解決這一難題?是繼續沿用傳統教學還是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方法?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大家探索和討論的。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巨額被了傳統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很所有點,如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形象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利于教學效率;便于增加信息量,擴充學科前沿知識等[2]。在教學工作中,一定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職業技術學院是以“強化能力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為指導思想,以培養應用型、實踐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學校。要全面推進綜合素質,必須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微免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理論課與實踐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部分,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學生掌握了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醫療實踐當中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所以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上安排一些既符合學科特點又與臨床及科研工作有密切聯系的實驗,例如:通過了解細菌的分布、細菌的培養等實驗,讓學生牢固樹立無菌觀念,進行無菌操作;通過了解理化因素對細菌的影響,讓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哪種消毒滅菌方法;通過凝集反應、毒素與抗毒素的中和試驗等試驗,將抽象的免疫學理論用一些可見的現象讓學生觀察,使得學生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進行轉變。在實驗課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立操作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且將實驗成績納入學科總評成績中。只有通過全方位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為科研工作打基礎。
總之,醫學微生物和免疫學教學在課時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只有根據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特點,突出教學重點,抓好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適當介紹新理論、新進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
[1]魏微,李群.關于醫學免疫學教學的幾點體會.安徽醫藥,2007,11(3):275-276.
[2]鐘有添,曹鎬祿,王小麗,等.多媒體在醫學微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與體會.贛南醫學院學報,2006,26(5):741-742.
137400 烏蘭浩特興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