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
燒傷在臨床中非常常見,如果在燒傷早期治療中處理不當或傷愈后功能鍛煉不及時,常可導致關節部位瘢痕攣縮,影響正常的肢體功能及日常活動,并造成外觀畸形,如不及時處理,會造成難以修復的功能喪失。我科近五年來收治燒傷后期關節部位瘢痕攣縮畸形患者36例,采用手術治療配合術后護理及康復治療,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燒傷后關節部位瘢痕攣縮畸形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1~51歲。火焰燒傷26例,熱液燒傷9例,電擊傷1例;傷后1年內行整復手術者8例,3年以內者22例,超過3年6例;上肢燒傷者27例,下肢燒傷者9例,其中手腕,肘部,肩關節,膝、踝、髖關節功能部位有一處畸形者23例,兩處畸形者9例,三處以上有畸形者4例。21例患者采用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復,4例采用Z改形,6例采用皮瓣修復,5例采用皮片移植配合皮瓣轉移修復。所有患者經心理疏導及有效的術后護理取得良好療效。
術前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為:①恐懼及焦慮:由于燒傷早期的創傷及治療痛苦尚記憶猶新,術前患者會格外恐懼術后的疼痛,擔心術后感染、換藥,害怕術后出血影響植皮成活及傷口愈合;②對手術效果心理期望值過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通過手術能徹底恢復功能及外形,術后不遺留瘢痕;③對術者技術及療效信任感不足,擔心手術失敗,不僅未取得預期的療效還增加了更多的瘢痕。針對這些心理問題術前1 d應和患者進行談話,介紹手術方案的設計、基本手術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防范措施,如術后疼痛可以使用鎮痛泵,術中會嚴格無菌操作,術后會應用抗生素及止血藥物減少感染、出血的發生幾率等,減輕患者的心理恐懼及焦慮。術前應詳細了解患者對手術的要求及希望達到的療效,分析患者的自身情況,讓患者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病情的客觀條件及目前醫療技術現狀,手術可能達到的效果及局限性以及復雜病情分次手術的必要性,消除患者不切實際的心理期望。為保證術前良好的睡眠,術前晚可口服舒樂安定2 mg。術后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為:①心情煩躁:主要由于術后術區制動,生活不便,如使用尿管等,術后腫脹、疼痛等不適造成;②期待格外關注:主要由于患者經歷了較大的手術后,感覺自己承受了較大的痛苦,希望家人百般呵護,面面俱到,稍不如意,即會發火或不配合治療。針對這些問題要求護理人員術后給患者一個溫馨舒適環境,保持病室安靜,主動接近患者,關心體貼,滿足患者希望被尊重、被關懷的愿望。采取傾聽、重復、提問等多種方式,讓患者感到自己的想法感受被理解和重視。注意談話技巧性和藝術性,掌握和發揮語言的重大作用,使千差萬別的患者都能達到治療和康復所需的最佳狀態[1]。術后護理操作時嚴守操作規程,技術操作準確、精湛、嫻熟、輕柔,時時處處給患者以可信感、安全感[2]。術區術后應囑患者嚴格制動,腕、肘關節應用石膏托或夾板固定于伸直位,肩關節、髖關節用石膏托固定于外展位,以避免術后關節部位活動過多影響皮片及皮瓣的成活,并對抗術后瘢痕和植皮區的攣縮。護理中應密切觀察引流物顏色、氣味及引流量,及時更換敷料,尤其是供皮區滲透較多,注意體溫變化,密切觀察患肢血運,注意患肢保溫,如發現肢端末梢腫脹青紫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創面基本愈合后即可開始溫水療法和按摩治療。先用溫水38℃ ~40℃浸泡患肢30 min后,在患部表面涂以軟化瘢痕藥膏,如喜療妥、康瑞保等,采用按揉手法,由輕到重,逐漸增加強度,以不損傷手術傷面為度。按摩順肌肉、肌腱走行方向進行,3~4次/d,20~30 min/次。之后幫助患者進行關節部位的主動及被動活動,手腕、肘部的屈伸、內收、外展,肩、髖關節的上抬、內收、外展等,活動范圍、強度循序漸進,每次不少于20 min。并囑患者出院后也應同法堅持半年以上。對關節植皮區及關節周圍瘢痕應佩戴彈力套,給予連續24 h連續加壓,堅持半年以上。彈力壓迫治療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有報道使用彈力壓迫治療可使瘢痕體積減少60% ~85%[3]。對患肢的功能恢復療效顯著。彈力織物壓力范圍為25~30 mm Hg,以超過毛細血管的固有壓力,同時也不能太高,以免影響外周血液循環。最后是心理康復。燒傷患者對疼痛特別敏感,手術、換藥也使其產生恐懼心理,早期功能鍛煉也較為疼痛。因此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解除憂慮,樹立信心,應充分調動其主動性配合康復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1]許信,高蓓,林佰燕.護理美學在開展整體護理中的應用.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22(5):547-548.
[2]王衛,李燕萍,趙紅巖,等.護理美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4,10(1):45.
[3]Berman B,Bieley HG.Keloids.J Am Acad Dermatol,1995,33(1):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