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陽 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200240
我國高校就業指導現狀分析及思考
葛陽 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 200240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水平與質量不僅關系到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而且對于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以及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議高校的就業指導要實現課程全程化、服務個性化、指導專業化,并要加強實踐課程建設。
201 0 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30余萬人,加上往屆未實現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并且全球范圍內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消除,大學畢業生所面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就業環境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就業指導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數大學生的職業指導知識來自于網絡、家人和朋友。這就導致一方面大學生就業較為盲目,一味追求到大城市、外企、大型國企和政府機關,造成“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并存,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困難;另一方面大學生不能客觀認識自己,不少大學生畢業后,都是不斷的調適甚至“跳槽”才找到了合適的工作,這對于企業、社會和個人來說都是嚴重的浪費。由于我國高校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工作尚未成體系,與國外高校和學生的需求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目前我國各高校就業部門的風向標就是“就業率”,基本目標是以把學生“送出去”,而忽視了就業質量,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先就業,再擇業”成為高校指導學生就業的基本方法。作為學生來說,這種指導方式無可厚非。因為大學畢業生從象牙塔走到社會,需要有一段時間認清自己的興趣、優勢和目標,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重新進行職業選擇。但是這種方式導致應屆畢業生跳槽率很高,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后便很快流失了,對于用人單位來說,無疑是相當大的損失。“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指導理念意味著幫助畢業生找到工作就大功告成,在就業指導上缺乏給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沒有幫助學生制定適應自身發展的模式。目前的就業指導,在指導內容上是很粗糙的,只注重就業指導的實用性、技巧性、功效性,而不注意對學生進行前瞻式指導,缺少發展性的眼光。
我國各高校雖然普遍設立了就業指導課,但實際上缺乏系統的就業指導課程安排。就業指導課程一般作為選修課程,大一、大二的學生通常很少去選修,到大四亟須就業指導的時候,卻又忙于畢業和就業,沒精力和心情認真聽。此外,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空洞,大多流于表面的簡歷制作、求職禮儀、面試技巧等。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工作,但無法科學、合理的幫助學生設計和規劃職業生涯。據北森職業咨詢公司與勞動部開展的“第一次就業調查”結果顯示:在尋找第一份工作時,26.4%的人完全沒有考慮過職業規劃問題,66.8%的人考慮過但不全面。許多畢業生甚至根本就不了解自身的個性特點、職業特點。
就業指導形式單一更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通病。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一般是單純課堂授課形式,或舉辦各種專場講座,形式比較單一。但畢業生就業時面臨人生的多重選擇,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狀態分析有機結合起來的個別咨詢輔導。
高校就業指導應能夠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提供就業方面的咨詢、指導、培訓,就業指導人員不僅要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而且要擔負起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正確定位的工作。目前,我國各高校雖然都有就業指導部門,但實際上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能滿足就業指導工作的需要。就業指導部門只負責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如出具推薦表、簽訂三方協議書、在網站上發布崗位信息、組織用人單位專場招聘會等。基本的就業指導工作大部分由各個院系的輔導員完成,不少輔導員缺乏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也缺乏專門的職業指導訓練,對畢業生的指導往往泛泛而談,實用性較低。從業人員專業程度的欠缺也使得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難以滿足大學生深層次的需求,影響到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成效。
針對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使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高校要轉變唯“就業率”至上的就業指導理念,幫助大學生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就業,引導學生盡早正確認識自我,科學地、合理地選定自己的求職目標和人生理想,把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結合起來,充分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為此,就業指導要實現課程全程化、服務個性化、指導專業化,并要加強實踐課程建設。
就業指導工作要貫穿大學生求學的全過程,要指導學生將求學和求職聯系在一起,因此對大學生就業指導應實行全程化和多元化,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有所側重。這有必要將就業指導課納入教學必修課,在整個四年中全程貫穿就業指導。一年級開展就業理論培養,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所學專業與職業發展方向,幫助制定符合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目標。二年級的就業指導要結合專業學習來進行,主要開展專業知識、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知識能力儲備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完善自我,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三年級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和職業發展規劃的修正,使其逐漸明確并最終確定自己就業的方向和目標,通過教學實踐、社會實踐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四年級就業指導應加強對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的宣傳及求職技巧、撰寫簡歷等方面的指導,著重求職指導和就業服務。
此外,在就業內容方面,改變一些程序化的內容,增加一些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有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評、能力評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活動,盡早幫助學生職業理念和人生理想。
以往的就業指導通常是群體式的,忽視了學生個體的不同情況。個性化就業指導就是以了解學生就業個性化需求、促進其就業個性化發展和發揮其就業的個性化潛能為目標,為其個性提升和潛能發揮提供和創造就業條件的過程。個性化指導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個性和心理特征等,有針對性、細致化的進行指導。這就要求,首先,在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性格、能力、優劣勢等方面進行客觀的評價,通過心理測試和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促進就業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對他們的了解,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其次,指導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同心理情況或者心理問題對癥下藥,適時對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調整心態,更好地迎接就業的挑戰。此外,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正確理解國家就業的宏觀形勢,要讓他們明白工作是否真正的適合今后的形勢發展,要讓他們放眼長遠,立足未來發展去求職,而不是將重點放在讓學生比較戶口、待遇等方面的情況。
隨著近年來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大學生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要也越來越迫切,需要在擇業心理、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得到專家化深層次的指導。要建立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遴選和培訓教師非常重要。各高校要選拔那些在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學、法學等專業知識有良好基礎且綜合能力較強的教師擔任就業指導教師,為他們提供定期學習、進修等待遇。同時,要支持就業指導教師參加培訓、考取相關資格證書,或選送他們到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進行短期的掛職鍛煉,讓他們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選拔標準、職業發展要求等情況,增強他們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專業化水平。并且,要逐漸把具有相關資格證書作為入選就業指導教師的必要條件。
只有通過實際的崗位工作,才能加深學生對行業和崗位的認識,切身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能力與目標,才能真正影響大學生在就業方面的選擇。在美國,人們把課堂教學與工作經歷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稱為合作教育,美國的合作教育為了增強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密切高校和社會的聯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在目前我國高校的課程設置中有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的環節,但還僅僅是短期的參觀、調研,學生通過實踐能學習到的內容不多。因此,高校有必要聯系企事業單位,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前的訓練機會,提供取得工作經驗的練兵場。學生也可以從用人單位的錄用標準中找出自身差距,調整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培養和發展與自己理想職業相適應的能力,形成社會要求與自我目標的協調互動。
[1]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為什么做不久?.遼寧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http://www.lnjy.com.cn/newview/newview.jsp?id=15479
[2]閆光才.西方國家高校就業指導教育的啟示[J].江蘇高教.1995,(2).
[3]熊慧.“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應用誤區[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4,(7).
[4]劉勝.關于開設農林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思考.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7):8-9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0.074
高校;就業指導;全程化;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