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祥福
論監獄人權保障與檢察監督機制完善
文◎劉祥福*
監獄服刑人員作為特殊的公民群體,其應有的人權如何得到有效保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檢察機關作為法定的監督機構,如何針對當前我國監獄服刑人員人權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對于提升服刑人員人權保障質量與水平、構建和諧社會以及促進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國際上看,截至目前,我國已先后批準和加入了《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保護人人不受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處罰宣言》、《執法人員行為守則》、《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囚犯待遇基本原則》等20多個有關人權保護方面的國際條約和公約。雖然這些條約和公約是建立在西方罪犯人權保障的理論基礎之上的,但我們有效地吸收其合理成分,按照這些條約和公約規定的標準保障我國服刑人員人權,能夠有力地促進服刑人員人權保障理論和實踐的完善。在國內法方面,我國現行法律對監獄人權保障的規定,也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修正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以及司法部頒布的規章等。
當前監獄人權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公眾對服刑人員的人權保障意識淡薄甚至忽視、服刑人員的一些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服刑人員的部分非主體權利被忽視、監獄管理運行機制還不完善、監獄干警執法指導思想不端正等,嚴重制約著我國監獄人權的保障和監獄檢察監督工作的進行。
對服刑人員人權保障的監督主要渠道有人大監督、檢察監督、監獄自身監督和輿論監督等,但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渠道是檢察監督,可以說強化檢察監督是確保服刑人員人權的最關鍵屏障。我就建立完善監獄人權保障提出十項檢察監督機制設想。
1.完善監督與監管機關的工作聯系機制。從根本上講,駐監檢察并不能直接維護服刑人員的人權,最終必須通過被監督者的行為才能實現。所以,要辨證處理與監管機關之間的監督與配合關系,使監管機關的人權保障工作走上正規,并取得對被監管人監管條件的改善。駐監檢察必須加強與監獄的聯系和溝通,制定共同遵守的工作制度,對依法提出的有關服刑人員人權保障的建議和意見易于為監獄所接受,并對監獄的刑罰執行活動產生影響,使其自覺履行人權保障義務。
2.建立和完善與服刑人員及其親屬的聯系機制。
服刑人員最清楚自己的人權是否受到侵害、是否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要建立完善諸如隨時約談、設置信箱、檢察官接待日等制度,暢通與服刑人員及其親屬溝通的渠道,經常與他們保持接觸,使他們反映的問題得到及時處置。這也可以使監獄更加認真地履行職責,加強對服刑人員人權保護工作的重視。同時,與服刑人員及其親屬保持經常性聯系,可以了解更多情況,使檢察機關監督有據,監督更加富有成效。
3.建立人權檔案監督機制。從服刑人員入監第一天起,就應為其建立人權檔案,記錄姓名、入監時間、起刑時間、刑滿時間等情況。對服刑人員入監后的表現及應得的待遇,駐監檢察要通過完善日常監督的內容和方式,每天都要對監管場所巡視,以發現監管設施或監管活動中可能威脅服刑人員人權的隱患;實地了解他們的生活、勞動狀況,及時發現侵犯人權的情況,及時監督監獄予以糾正。并把服刑人員的人權記錄在案,通過計算機管理,每天補充、更新數據,使每一名服刑人員從入監的第一天起,其人權狀況就置于檢察機關監督之下,直至釋放。
4.建立人權狀況評估報告機制。可以參照學習香港人權監察定期公布《香港監獄狀況》的經驗,依據法律有關規定,檢察院駐監檢察部門定期對監獄監管情況、刑罰執行情況、服刑人員人權狀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報告提交人大或上網公布。一方面可以使權力監督部門和社會公眾及時了解監獄刑罰執行的具體情況,消除公眾對監獄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對于監獄可能存在侵犯服刑人員人權的問題受到人大和社會大眾及媒體輿論的監督,增強檢察監督的權威性。
5.建立刑罰執行同步監督機制。服刑人員人權保障是隨其改造動態變化來實現的,因此,監獄檢察監督也應該根據人權保障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實現動態監督。在現行立法的框架下,檢察機關應積極爭取同監獄就監督的意義和方式達成共識,建立隨時介入制度。對于在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中存在侵權可能的各個環節,包括入獄、出獄、計分考核、減刑、假釋、保外就醫、警械具使用、安全衛生保障等活動,檢察機關可以隨時介入調查。各級監獄檢察機構要根據網絡化建設的要求,盡快與監獄實現計算機管理和動態監督雙向聯網,實現網絡化管理和動態監督,變事后監督為同步監督、靜態監督為動態監督,走上全程動態監督的良性軌道,不斷提高服刑人員人權檢察保障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6.健全檢察機關與監獄定期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刑罰執行變更工作由檢察機關、監獄、服刑人員本人和服刑人員代表參加的定期聯席會議制度。由法院對服刑人員是否確有悔改或立功表現的情況進行調查核實,聽取執行機關、服刑人員本人、服刑人員代表和檢察機關的意見,并將擬定同意減刑、假釋的服刑人員名單在獄中公布。檢察機關對監獄提請減刑、假釋的案件進行審查和聽證后,制作檢察意見書,隨卷提供給法院,由法官根據聽證內容和檢察意見書作出刑罰變更的裁判,達到公開、透明、說明理由式的刑罰變更。
7.完善檢察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制度。暢通派駐機構了解、掌握刑罰執行情況的渠道,明確規定刑罰執行機關應當向派駐檢察部門報送相關卷宗材料,檢察機關有權主動調閱刑罰執行的全部卷宗材料,可以直接參與或列席刑罰執行機關的有關活動和會議,獲取刑罰執行的第一手真實資料,這樣,才能對監獄的執行活動提出中肯的建議,易于被監獄接受。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增強檢察建議的剛性效力,不能使檢察建議流于形式,監獄無正當理由必須采納檢察建議并對采納情況在一定期限內予以回復。
8.建立異議協調解決機制。檢察機關與監獄是執法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對監獄人權的監督工作存在異議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建立有效的異議協調解決機制,為有效保障監獄人權的共同目標努力。監獄認為駐監檢察部門提出的糾正違法意見不當的,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復議。如果人民檢察院經過復議決定維持原意見的,監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請復核。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復核,作出是否變更原糾正違法意見的決定,并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執行。
9.建立健全駐監檢察組織管理機制。作為我國司法制度中人權保障的一項重要措施,全國所有的監管場所都設立了派駐檢察院(室),成為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監督的觸角和傳感器。要充分發揮派駐機構檢察監督的作用,當前應當以駐監檢察機構規范化建設為契機,完善派駐機構的建制,規范監督行為,強化績效問責,進一步提高檢察監督效果。一是實行派駐任期制。以有效解決當前監獄派駐機構人員經常流動造成的監督乏力的局面。二是在物質裝備方面給予一定傾斜,并落實生活補貼、特殊崗位津貼,提高檢察干警對監管部門人權保障情況進行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建立健全工作考評機制和崗位責任制。通過制定目標考評辦法、派駐干警績效考評辦法、辦案責任制度、派駐檢察人員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在監獄檢察工作細化、量化上下功夫,將監督責任細化、量化,落實到具體的檢察人員,防止出現問題后推諉監督責任的現象,逐步增強監督者的監督意識和責任感。
10.完善檢務督察制度。我國的檢察權是法律監督權,也面臨著如何被監督的問題,檢察機關應落實和完善檢務督察制度,探索加強內外部監督制約的新機制。一方面要加強對監所檢察部門的檢務督察。根據案件當事人申訴、有關部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監所檢察部門檢察干警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實施專門性的內部監督,提出處理建議,通過完善內部監督制約的新機制,確保檢察權的正確行使,實現檢察工作對人權的保障。
*廣東省河源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