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澤洲
私分藥品“回扣”款應如何認定
文◎張澤洲*
某國有職工醫院的藥品采購小組(由該院院長任組長、副院長人副組長、藥劑、藥品管理、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共五人組成)為了增加醫院的銷售利潤,增大自有流動資金,經醫院同意決定提高藥品進價10%(因按照上級的規定,藥品出售價不得高于進價的15%),并與藥商約定:回扣6%給醫院,4%作為藥商的手續費,藥商認可。一段時間后,醫院召集有關藥商開會,以收取會務費的名義,指派本單位的會計、出納收回回扣款22.6萬元(醫院未出示收據、亦未入賬)。事后藥品采購小組組長、副組長和會計、出納四人商定,他們每人分4萬元,其他三名成員每人分2.2萬元。當出納員給其他三人發錢時,均問是什么錢,出納員告訴他們就是那筆回扣款,并囑咐不得聲張。
第一種意見認為構成濫用職權罪。理由是原藥品的采購價格是經衛生、藥監等部門公開招標后確定的價格,非正當程序、非合法事由不能改變公開招標價格。因此,醫院藥品采購藥品只能在這個價格內執行,無權再提高藥品采購價格。擅自提高藥品采購價格的行為超越了采購小組的職責,是濫用職權的行為。且該行為給醫院、患者都造成了重大損害,屬于情節嚴重的行為。故應按濫用職權罪從重處理。
第二種意見認為構成單位受賄罪。理由是醫院與藥商簽訂藥品購銷合同,已按合同價格全額付款,形式上價款應屬藥商所有。藥商同意從自己的利益中按事前約定6%給醫院,這是典型的經濟交往中的回扣。刑法明確規定國有公司、事業單位在經濟交往中收取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受賄論。由于回扣是送給醫院的,應按單位受賄罪處理。
第三種意見認為構成貪污罪。理由是醫院采購小組等人私分的回扣款本來就是額外多付出去的,其性質仍是公款。該案符合貪污罪的構成要件,應按貪污罪處理。但對貪污罪涉嫌應處理的人員又有三種意見:一是認為醫院藥品采購小組成員和會計、出納應追究責任;二是醫院藥品采購小組成員和會計、出納,包括藥商都要追究責任;三是只追究組長、副組長和會計、出納四人的責任。
筆者贊同按貪污罪定性。
(一)不能按濫用職權罪定性
首先,該職工醫院不是國家機關,且擅自提高藥品采購價格是醫院的行為,不是個人行為。其次,醫院實際損失只有15萬元,尚未達到“重大損失”的程度。因此,該案不符合濫用職權罪的構成要件,不能按濫用職權罪處理。
(二)不宜按單位受賄罪處理
在醫院未提高進藥價之前,藥商本來就是按公開招標的價格正常供應藥品,不存在不提價就不供應藥品問題。該醫院主動要求藥商提價10%而回扣6%的做法與實際正常采購藥品沒有因果聯系,而是借購藥品的方式違法違規獲取利益。所得到的6%形式上是回扣,實際本來就是自己單位的資金;而經濟交往中的回扣是銷售方的一種讓利行為,即銷售方從自己合法的銷售利潤中按一定比例,用現金或相當于折合現金的物品給予購買方。回扣的結果是購買方得到了利益,銷售方減少了合法收入。本案中的6%的回扣,既不是藥商的合法利益,也沒有減少藥商的收入,所以它本質上不是回扣。另外單位受賄還有兩個特征,一是單位的意志決定收受;二是歸醫院集體所有。本案中僅是醫院少數人員私分,故不能按單位受賄罪處理。
(三)應當以貪污罪予以認定
第一提高10%的價款是醫院正常藥品采購以外的支出,而且在事前就已經約定6%回扣給醫院,從實際執行合同把款付給藥商和再從藥商處收回款項,全部都是單位的行為,所以回扣款是醫院公款的性質是清楚的;第二把本來應收回醫院的公款采取不入賬的形式隱瞞下來予以私分,完全是利用藥品采購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侵占公共財物;第三藥品采購小組成員和會計、出納是職工醫院(國有事業單位)正式的管理人員,是適格貪污罪的主體。他們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政府采購的規定,又將提價的結果轉嫁給患者,損害了患者的利益,應按貪污罪從嚴處理。
本案是貪污性質的共同犯罪,形式上是藥品采購小組成員、會計和出納、藥商他們共同行為的結果。但對本案中具體獲罪人員應嚴格區分。筆者認為,只有藥品采購小組組長、副組長和會計、出納四人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為”才是符合犯罪的“故意”和“行為”。他們四人商量決定將收回的公款不入賬予以私分,這是他們共同的犯罪故意。事后將公款悉數悄悄分發給他人是他們共同行為的客觀表現。藥品采購小組的其他三人雖然也分得部分公款,但三人沒有貪污這筆公款的共同故意,僅是被動接受,故不應當列為共同犯罪;藥商在提價過程中雖然也得到好處,但并不是他們主動提出或積極追求要得到這樣的好處,僅是被動地接受和附合,他們無權決定醫院收回22.6萬元的歸宿,所得的4%是事前約定手續費,也沒有共同貪污10%的故意,所以也不應將他們列為共同犯罪。
綜上所述,筆者贊同以貪污罪認定該案,且認定只能限制在起研究、決定作用的范圍之內,即藥品采購小組組長、副組長和會計、出納四人。
*重慶市雙橋區人民檢察院[4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