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修玨
從上?!?1·15”特大火災看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的認定
文◎王修玨*
一句話導讀
近日來上海發生的特別重大火災事故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從刑法學的研究角度看來,主要涉及到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的認定問題,兩罪界限的認定以及條文之間的關系是研究的重點,對于分析此次火災事故具有指導意義。
[基本案情]11月15日下午2時許,上海市膠州路附近一棟正在進行外立面墻壁施工的高層住宅腳手架忽然起火,火勢較大,據現場目擊者介紹,這棟樓高約20多層,大火開始向居民樓里蔓延。經確認,位于靜安區膠州路728號的這幢28層居民住宅是一棟教師公寓,里面居住的大多數為退休的教師職工及其家屬,此次重大火災導致最終的死亡人數是58人?;馂氖鹿实钠鹨蛞呀洺醪讲槊?,系兩名無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的電焊工違規實施作業,在短時間內形成密集火災,同時該大樓的施工活動還涉及到層層多次分包導致安全責任不落實,違規使用大量尼龍網、聚氨酯泡沫易燃材料等問題,目前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已達12人。[1]
上海發生的此次特別重大火災事件在全國范圍內受到廣泛的關注,從刑法學研究的角度來分析,直接責任人導致火災的行為顯然危害了公共安全,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而與此較為相應的罪名認定有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認定兩罪的界限、認清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認定此次重大火災中責任人員的罪名具有重大的意義。
本案中,事故和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在構成要件方面存在某些相似之處,如主觀罪過形式都是過失,都引發了火災,客觀上都造成了人員的重大傷亡或公私財產的重大損失。但是兩者仍然有明顯的區別,其主要表現在:
(一)侵犯的直接客體不同
重大責任事故罪侵犯的是正常的生產安全,具體包括對從事生產、作業的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而失火罪侵犯的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的安全,犯罪對象的范圍比重大責任事故罪要大。[2]
(二)犯罪的主體不同
《刑法修正案(六)》關于重大責任事故罪主體的修改把目前難以處理的對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個體、包工頭和無證從事生產、作業的人員都包括在內了。但這并不意味著該罪的主體就是一般主體,而是存在一定的限制條件,這個限制條件從條文中反映出來即是從事生產、作業的人員。而失火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已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成為失火罪的主體。
(三)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
重大責任事故罪是必須發生在生產、作業過程中,表現為行為人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此而發生嚴重后果的行為;失火罪一般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用火并不慎而引發的火災,即在日常生活中違反生活規則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由于非生產、作業行為而造成火災的,不構成前罪而構成失火罪。
上述關于兩罪之間的區別給我們界定事故內容表現為發生火災的重大責任事故罪和失火罪提供了理論基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兩罪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犯罪的客觀方面,這也成為界定兩罪的關鍵所在。
(一)界定兩罪的標準
我們認為,界定事故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或構成失火罪主要考慮引起火災的過失行為的兩個因素:一是該行為是否與生產、作業活動有緊密的關系;二是該行為是否違反了特定的注意義務。
兩罪并不在于是否因為過失行為引起火災發生以及是否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嚴重后果,而是行為人是否是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由于違法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釀成火災事故的,最終造成重大損失、危害公共安全。失火罪處罰的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因不注意用火安全而引起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即使火災發生在生產、作業場所,但發生的原因不是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的生產、作業行為,也不能認定為失火罪。事故內容表現為發生火災的重大責任事故罪強調引起火災的行為違反了特別的業務活動必須遵守的注意義務,這種注意義務與安全管理的規定息息相關,也主要體現在生產、作業活動中,對違反特別的業務活動必須遵守的注意義務的過失造成火災,危害公共安全的,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論處。
(二)關于“生產、作業”范圍的界定
生產、作業有廣義的和狹義之分,重大責任事故罪中的生產作業是狹義上的生產作業,是指特定的生產作業過程,它必須包含著可能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客觀因素。從形式上看,一般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普通職工的直接操作,如電焊工的焊接作業、建筑工人的施工作業等;二是科技人員的設計、實驗以及化驗活動等;三是指揮、管理人員對工人的生產、作業的指揮、管理活動。[3]生產、作業過程中,是指從制定生產計劃、進行生產設計到從事生產作業、進行施工直至生產任務完成的這一個時間段。從《刑法修正案(六)》修改的條文的表述上來看,“在生產、作業中”是修飾限定語,也就是說只有“在生產、作業中”違反了安全方面的規定,導致造成重大傷亡后果和其他后果的,才能認定為重大責任事故罪。換言之,如果不是“在生產、作業中”,即便違反了安全方面的規定且造成了法定的后果,都不能認定為重大責任事故罪。因此,在沒有從事生產、作業活動,或者在生產、作業活動的休息時間違反有關安全的規定造成嚴重事故的,都不屬于重大責任事故罪。
(三)兩罪條文之間的關系認定
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之間的關系影響著此種行為的定罪與量刑。我們認為,事故內容表現為發生火災的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之間是一種法條競合的關系。法條競合是指同一犯罪行為因法條的錯綜規定,出現數個法條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在其內容上具有從屬或者交叉關系的情形。法條競合的法律本質是法條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的競合。每個犯罪都有獨立的犯罪構成,但每個犯罪的構成又不是互相完全無關的,在許多情況下存在從屬或者交叉關系,因此,法條競合與犯罪構成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系。[4]《刑法》第115條第2款關于失火罪罪狀的描述為“過失犯放火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刑法》第134條關于重大責任事故罪罪狀的描述為“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事故內容為發生火災的重大責任事故罪可以看作是在特定場所下(即生產、作業場所),因違反了特定業務的注意義務的過失行為而引發的火災,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由此可以得知,事故內容為發生火災的重大責任事故罪是失火罪的特殊情形,當然,重大責任事故罪中事故的發生不全是因為過失行為而引起的火災,所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是一種交互型的法條競合關系。
對于此次上海特別重大火災事件中兩名電焊工的罪名認定,我們認為應當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論處。理由如下:兩名電焊工在從事電焊作業時,違反安全管理規定進行作業,致使電焊過程中濺出的火星落在附近的易燃物上,將易燃物點著,導致腳手架和大樓的燃燒,釀成重大火災。引起火災的過失行為是發生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并違反了相關安全管理的規定,介于上述關于重大責任事故罪與失火罪兩罪界限的認定以及條文之間的法條競合關系,我們可以得知重大事故罪屬于特殊規定,因此應當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論處。
誠然,我們應當以重大責任事故罪來追究電焊工們的刑事責任,但此次重大火災所暴露的刑法問題還遠不止,可能涉及其他犯罪行為,本文在此不展開論述。
注釋:
[1]本案情摘編自《東方早報》:《國務院調查組認定膠州路火災五大問題》;《人民日報》:《上海11-15特大火災事故原因查明》;《新民網》:《四電焊工或涉重大責任事故罪最高可判7年》等新聞報道。
[2]張英芳:《危害公共安全罪辦案一本通》,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年版,第387頁。
[3]張清豐:《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構成要件研究》,載《法制與社會》2009第8期。
[4]陳興良:《刑法適用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664頁。
*華東政法大學[2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