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建軍* 侯 毅**
設置流動檢察室是檢察機關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客觀需要
文◎董建軍* 侯 毅**
內蒙古太仆寺旗人民檢察院結合地方實際、通過調研論證,設置流動檢察室的方案經太旗黨委批準,于2008年初分別設置駱駝山鎮和紅旗鎮兩個流動檢察室,并于當年開展工作。
太仆寺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所轄的一個農牧兼有的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農牧區人口占全旗總人口近77%。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惠農牧、支農牧政策的落實,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在基層農牧區日見凸現。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糾紛突出,集體土地草場征用補償款分配糾紛劇增,生態建設中因退耕補償款物發生的糾紛較多,村級干部貪污侵占引發與村民之間的矛盾居高不下。上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曾經在一些地區出現較多的“民轉刑”案件,引發了黨群、干群矛盾,集體上訪和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多處上訪、越級上訪、進京上訪,嚴重影響和阻礙了太旗新農村、新牧區的建設步伐。2006到2007年,該院深入農牧區進行調研發現,本地廣大農牧民對檢察工作了解得不多,對檢察機關的性質、職責、任務知之甚少,乃至有的鄉鎮領導干部對檢察工作的職責范圍也不甚清楚。檢察工作在農牧區建設中作用的滯后性及其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認知程度不容樂觀,同時也說明檢察宣傳服務工作在農村牧區留有“盲點”,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尚存死角。加上檢察機關全部設在城區,在鄉鎮蘇木及基層村社深入的程度不夠,與基層人民群眾聯系少,缺少深入基層一線的檢察陣地和檢察人員,很難及時把握農牧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適應農牧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制約了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的發揮。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該院提出了設置流動檢察室的想法。
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形勢需要,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均在基層鄉鎮蘇木設有派出法庭、巡回法庭和公安派出所,司法行政機關、工商、稅務等行政執法機關同樣在基層鄉鎮蘇木設置派出機構。現實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執法不嚴、違法辦案等侵犯農牧民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而且所有的案件、事件絕大部分發生在最基層。檢察機關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工作,必須立足法律監督職能全面推進。而要實現全面的法律監督職能,必須在執法行為發生地或者案件的發源地進行及時的檢察監督,避免因時過境遷導致證據滅失使監督工作無法開展。
太仆寺旗檢察院人員編制相對承擔的法律監督職責來說,存在“事多人少”的現狀,但深入推進農牧區檢察工作的開展又是檢察機關參與三項重點工作的重要任務。在此條件下,設置派駐機構存在人員、經費上不可逾越的困難,而流動檢察室又不失為當下一種兩全的選擇。通過設置流動檢察室,將法律監督的觸角延伸到了廣大農牧區,不僅符合憲法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定位和要求,更是檢察機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服務“三農,三牧”、滿足農牧民群眾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流動檢察室不僅有效解決了上述人員、經費上的諸多困難,也拓展了法律監督的思路,豐富了法律監督的形式和方法,使檢察工作在三項重點工作中為農牧區改革發展的服務更加及時、有效、到位,也可以更加有力地打擊農牧區的各類違法犯罪,督促農牧區各級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切實維護農牧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對于完善黨的基層政權組織、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8年,該院流動檢察室經批準后及時配備了人員,建立了《流動檢察室工作職責》及開展工作的多項制度。經過兩年來的工作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拓寬了法律監督渠道。該院在近兩年的工作中,通過深入鄉鎮、村嘎查,走到農牧民的家里開展座談和討論,密切了檢察機關同農牧民群眾的聯系。對涉及農牧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及時受理,方便了群眾控告、舉報和申訴,緩解農牧區群眾“告狀難”的狀況,拓寬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渠道。同時,積極與人大代表聯系和溝通,通過人大代表及時掌握社情動態,開辟法律監督案源的新途徑。
有效預防村級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流動檢察室通過與村級組織和村民的經常性聯系,提出檢察建議和意見,逐步健全規范了太仆寺旗村級組織的財務收支,定期開展村務財務公開,使農牧民群眾心里明白、猜疑減少,讓多年來該院受理舉報占多數的村級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舉報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基層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
開辟了化解矛盾糾紛的新途徑。流動檢察室的設立,夯實了該院檢察工作基層基礎,強化了檢察機關對基層服務保障職能作用,切實把檢察工作延伸到基層。通過基層檢察室與當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務中心等機構聯合開展法制宣傳,及時發現調解解決本轄區內的重大事件。協助和配合地方黨委、政府處理基層群眾的內部矛盾問題,及時化解不安定因素。配合普法活動的開展,以案說法,從百姓身邊的事情講起,大力開展法制宣傳和教育,讓老百姓懂得哪些行為是違法犯罪,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流動檢察室讓檢察工作實現“重心下沉”,變群眾上訪為檢察官下訪,解決了檢察機關原有的預防觸角伸不到位,不易發現實質,一旦發現即到了構成刑事犯罪程度的問題,保證了信息暢通和情報的真實度、及時性,使苗頭性問題得到了提前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實效明顯。
及時掌握各地的社情動態,創新農牧區管理機制。流動檢察室與駐鎮檢察室相比,有著突出的特點,流動檢察室在流動檢察工作中,能夠及時掌握各地的矛盾糾紛特點、存在發案隱患的癥結,并與全面掌握的情況進行對比研究,掌握各地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便于向相關部門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實現基層的管理創新。例如,駱駝山鎮檢察室在流動檢察中發現,在寶昌鎮的郊區糾紛主要是土地征用補償方面,而且集中表現為村民與村集體組織之間,在邊遠貧困地區,矛盾主要集中于承包經營權糾紛和退耕還林生態補償糾紛,矛盾的雙方是村民,村集體組織作為第三方在其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此情況下,該院及時建議并配合相關地方黨委政府,調整工作重點,依據法律有針對性的編制宣傳資料,定期開展宣傳,使各地突出的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為農牧區基層的社會治安管理注入了新的內容。
樹立了檢察機關的公正廉潔執法形象。在流動檢察工作中,該院法律監督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維護公平正義的形象得以確立。穿梭在村嘎查田間地頭的檢察干警的身影,在化解矛盾糾紛、受理舉報申訴案件線索、開展法律宣傳教育中,在農牧區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檢察干警和檢察機關成為百姓心目中公平正義的化身。
*內蒙古太仆寺旗人民檢察院檢察長[027000]
**內蒙古太仆寺旗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02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