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亦農龔 農
刑事案件閱卷審查的思維方法
文◎王亦農*龔 農**
審查起訴中的閱卷是一項創造性勞動,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專業性和特別的要求。要掌握閱卷審查工作的基本方法,遵循正確的思維規律,把握正確的思維脈絡,并確立閱卷偵查的意識。
訴訟實踐中,辦案人錯誤地認定事實、錯誤地定性、錯誤地起訴的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人類的認識能力,包括偵查發現事實的能力、公訴中判斷證據與事實及其性質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公訴環節中,則直接體現在,辦案人員對案件的審查出了問題,而案件審查最主要是直接的方式就是閱卷。閱卷是審查起訴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梢哉f,不會閱卷,閱卷沒有正確的思維方法,肯定辦不好案,甚至會辦錯案。
特別是在辦理疑難案件時,對閱卷的要求更高。一件疑難案件是否辦得下去,辦得好不好,更是對閱卷功夫的檢驗。本文所稱疑難案件,是指移送起訴后,經公訴部門審查,認為證據真偽難辯,證據之間、證據與事實之間矛盾較多或證明關系復雜、證明難度較大的案件。根據筆者辦案實踐,疑難案件主要有以下情形。
1.犯罪行為經精心謀劃后實施,犯罪過程采取了較成功的反偵查措施,使偵查機關收集證據的難度大,證明力強的證據較少。
2.犯罪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手段等決定了某些案件天然地只形成極少量的證據,更缺乏直接證據。
3.智力型犯罪案件,尤其是利用專業技術和專業知識實施的犯罪。這使偵查取證、利用證據證明犯罪都需要相當的專業知識。
4.陳年舊案。犯罪嫌疑人在案發多年后歸案,因為缺乏口供,當初的偵查工作粗疏甚至證據遺失的案件。
5.犯罪嫌疑人頑固狡詐,拒不認罪,而其謊供又難以證據駁斥的案件。
6.某些犯罪構成的要件,其主觀故意、認識能力、義務范圍等的證明難度較大的案件。等等。
這些案件情形使得辦案中審查證據的真偽、證明內容、證明能力以及運用證據證實犯罪事實的難度較大,甚至需要補充收集證據才能認定犯罪事實。基于以上不可回避的現實,對閱卷審查工作的思維方法進行“職業領域”的研討有其現實與理論意義。
司法實踐中,閱卷審查經常使用的方法,是深入探討辦案思維與方法的基礎。通過對辦案實踐的總結,歸納為“四法”。
1.復核法。通過初步審查,認為事實簡單、單一,容易定性的案件,認為偵查機關認定事實與定性均正確,以該“事實”為基礎,核對全案證據。凡是與認定的事實有關聯的,對其分組歸類,判定是否足以證明認定的事實。凡是與認定事實不一致、缺乏關聯性的材料,存疑于心或作記錄,綜合相關材料判斷能否否定這些事實或者判定為 “不足以認定”、“不影響定罪量刑”、“與本案事實無關”等。將全案證據進行這樣簡單的梳理,就可劃分出“證明事實的證據”與“無關證據”兩大類,并能得出是否需要補充偵查、是否可以起訴的結論。在審查犯罪事實較簡單、單一,罪行較輕的案件時,這一方法可以快速結案。
2.構筑法。這是閱卷人獨立地由案件材料認定事實的方法。偵查機關在起訴意見書上認定的事實往往較籠統、概括,即使符合某一犯罪構成,其詳細、完備程度也達不到法庭上指控犯罪的需要。一些較疑難的犯罪,或是偵查人員的法律能力欠缺的案件,公訴階段不得不在關鍵情節上重新認定事實,甚至需要補查相關事實,才足以指控犯罪。這時,就需要擺脫起訴意見書的局限,全面、充分利用證據材料的信息,構筑事實。具體方法上,可以選擇不同的運用證據的“優先順序”,比如先審查嫌疑犯的供述,或是被害人陳述、尸檢報告、現勘筆錄及其他證據,也可以按卷宗順序進行。凡是證據,必定蘊含著“事實”或其片斷、情節。閱卷時,以先獲取的證據信息形成“部分事實”,再用其后的證據信息來印證、重疊、拼接、拓展犯罪事實或排除某些事實情節,最終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案卷事實”。當然,這個過程中勢必進行證據的取舍、矛盾的排除、情節的深入查明等工作。在閱卷或補充偵查中,可能認定異于起訴意見書的犯罪事實,或昭示一個調查方向等。
辦理罪行較嚴重的案件時,常以復核法為基礎,認定基本的犯罪事實。再以構筑法完善相關情節,使犯罪事實血肉豐滿,情節充實,整個犯罪事實更為可信,足以進行全面深刻的法律評價。
3.聯想—比對法。訴訟中雖然強調法律事實而非客觀事實,但事實主要是人的行為,行為就有其自然的結構,要符合“生活的邏輯”。根據這一道理,可以得到一個檢驗證據、認定事實、發掘情節的方法,這里稱為聯想—比對法。即以某罪的犯罪構成和偵查階段認定的犯罪事實為基礎,在背景、動機、行為細節與因果關系、犯罪發展的關聯環節等方面進行聯想、設想,并“預測”涉案的當事人(包括證人)、可能產生的證據等。具有多種可能性的環節,也應將重要的、可能性大的幾種列明。這樣,得到一個細節豐富的犯罪事實和“全案證據”。之后,再審閱案卷材料,將推導的事實與證據和案卷事實、證據相比較,核實相關情節與證據,就會明確足以認定的事實和情節、未查明也不必查明的情節、未查明而應當繼續查明的情節、應收集而未收集(或不能收集)的證據等。這樣一來,事實與相關證據都了然于心。
4.重點審核法。比如審查再審、上訴案件等時,先看起訴書、判決書、辯護詞、申訴狀等,明確爭執的焦點、認定事實與定罪的關鍵之處,然后確定需要審閱的材料,有選擇地詳加判讀。這實際上是上述方法在案件的部分情節或定性上的“局部應用”。
從上述閱卷審查的基本方法可以看出,閱卷過程不斷地進行著信息的吸收、識別、比較、推理的過程。對這些復雜的思維與心理過程,按照案件辦理自身的特點,進行一定的步驟化的梳理,有利于案件審查的思維過程更有自覺性、目的性、方向性。筆者認為,閱卷審查大體按照如下思維過程進行,即“六步法”。
1.吸收。即觀察、吸收證據信息。這是閱卷審查的第一步。通過閱卷,大腦中吸取關于案件的零星、局部的信息,如關于某人賭博輸錢產生犯罪動機的證據,某人死亡原因的鑒定結論等。
2.識別。即判斷信息材料本身的客觀性、合法性、證明內容等。當然,單一的信息從邏輯上無法判別其真偽,但單一證據中往往蘊含著復數信息,它們之間以一定狀態共生共存,其相互和諧或矛盾,可作為判斷單一證據自身真偽的依據。
3.假定。即由少量、部分證據初步認定某些事實、情節。有限的證據往往僅能證明事實的局部環節。而犯罪事實作為人類行為事實的一部分,必定是豐富、細致、完整地存在著。這些事實總充滿一個時段,并與特定空間一一對應,其內容又總是主觀意志支配之下的各類行為。因此,在以部分證據初步、逐步認定犯罪事實的時候,必然同時進行著對事實、情節、行為及其環境條件的假設,并用這些假設“連綴”明確認定的情節,構成可以理解的行為與事實過程。
4.求證。對于某些假定的事實、情節,一定要有證據來證明;所以在繼續閱卷過程中,要帶著標的去尋找、搜索。這一過程可能是在審查新的證據時進行,也可能是在已經審查過的證據中多次發掘。
5.存疑。對于證據、情節、事實中存在的與辦案人判定內容相違背、與證據相矛盾的部分或者情節的空白,應當存疑于心,在以后的審查中求得合理的解釋、排除。
6.解疑。運用證據解決疑問:排除矛盾、解釋矛盾、消除空白(事實不清楚)。這一過程因原案證據的限制,可能進行補充偵查,有時只經過重新訊問犯罪嫌疑人即可解決問題。
值得提出的是,以上思維過程并非直線單向進行,也可能循環往復或跳躍前進。最終,通過全案證據認定一個足以提起公訴、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實。
盡管閱卷審查的思維過程復雜、工作量大,但它終有一個大的方向與框架,而非雜亂無章、沒有規律。
通觀偵查、起訴、法庭審理的整個過程,司法人員對證據的預測、收集、審查判斷都圍繞行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為事實進行。這個行為事實應當能夠與刑法規定的符合犯罪構成的 “犯罪事實”進行比較,以便得出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的結論。
在審查起訴或審判階段,辦案人閱卷審查的時候,就應該不斷選取、提煉證據信息,逐漸形成關于“犯罪事實”的主線索。這個犯罪事實的主線索是對犯罪事實的高度概括,是用一句或幾句話對“具體犯罪行為”的精簡濃縮,也是對刑法學上“罪狀”的具體化,人們能夠對其進行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判斷。筆者把這一犯罪事實的主線索稱為閱卷審查的“思維脈絡”。這一脈絡有其明顯的實踐意義。
1.增強選擇、判斷證據信息的價值的自覺性、目的性,提高閱卷審查的效率。有了這一脈絡意識,就會在閱卷時自覺構建便于進行價值判斷的法律事實,及時準確區分枝節事實與情節。
2.有了此種意識,就會在頭腦中自覺形成、保存各種犯罪的判斷標準、線索,作為閱卷時的“識別器”,從而準確預測證據、情節,即時對其進行性質判斷。
3.利于辦案人員對證據與事實進行整體把握,并抓住價值判斷的要害。
司法實踐中,主要有行為偵查與審訊偵查兩種偵查方式。這里,筆者提出“閱卷偵查意識”,即閱卷人要有通過閱卷預測犯罪情節、事實,發現證據線索的意識與能力。強調、培養這一意識有其現實價值。
1.閱卷偵查意識不論是在偵查階段,還是其他訴訟環節,都是準確認定犯罪事實、發現新的犯罪線索的重要心理內容。意識不到位,行為也不可能真正到位。有意識的行為與無意識的行為,其功效往往有重大差異。
2.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機關,不論在訴訟監督的哪個環節,其監督對象都常常以案卷材料為載體。不具有通過案卷發現線索的能力,其監督力度與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說“閱卷偵查”能力是檢察人員的重要基本功。
3.隨社會發展,審查起訴中遇到的疑難案件日益增多。同時,辯護人介入刑事訴訟的方式的變化,偵控方的取證難度與證明壓力都在加大。偵查人員的證據意識常常跟不上法庭審理認知方式與證明標準的變遷。提起公訴、出庭支持公訴的辦案人員,有時不得不處理一些不成熟的案件,提出具體的補充偵查措施、方向,甚至要自行補查。如果不能從案卷中發現可能的事實與情節、不知道從哪里通過哪些途徑收集證據,是非常影響工作效率及打擊犯罪、公正司法的效果的。尤其在目前檢、偵關系從制度上未完全理順、不足以充分應對實踐中的偵訴矛盾的現實環境中,檢察機關辦案人員的閱卷偵查意識與能力更是具有實踐價值。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副檢察長[400900]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四分院公訴干警檢察官[4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