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宏民 柳向紅
取保候審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文◎史宏民*柳向紅*
取保候審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之一,由于操作靈活便利、適用范圍寬泛、強制方式寬松,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被大量使用,同時在適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一措施甚至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下面從一個司法工作者的角度,對取保候審強制措施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
個別辦案部門將取保候審變相地作為了一種結案方式,對于部分疑難案件,案件承辦人不愿意輕易的撤案或撤訴,往往想通過采取取保候審而“以保代偵、以保代審、一保了之”,簡單的把人一“放”,案件久辦不結、久拖不決,導致許多案件在規定期限內無法結案,最終因缺乏證據而作撤案處理,使犯罪分子逃避了應有的法律責任。
關于取保候審的適用條件,刑事訴訟法以及公安部、高法的相關司法解釋中對適用取保候審的許可性和禁止性條件都有明確規定。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仍存在把關不嚴,對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的人濫用取保候審的情況。
刑訴法規定公安機關是取保候審的執行機關,當事人居住地的派出所是具體職能部門,負責監督、考察被取保人遵守有關規定情況并制作筆錄;監督保證人履行保證義務;將當事人違法情況及時告知決定機關;但是在目前公、檢、法機關都存在警力不足的情況下,存在監督不力、流于形式,或者無人監督的情況,個別被取保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向執行機關報告和沒有經過批準而擅自跨地區出差,作生意、外出打工、甚至長期外逃。
《刑事訴訟法》第58條明確規定: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及時書面通知被取保候審人、保證人和有關單位。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期滿后忘了解除或者撤銷取保候審,或者不及時通知當事人和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及被害人,致使他們不明真相,誤認為是公安、司法機關徇私枉法“放”了人,也會嚴重損害司法機關形象。
個別保證人疏于保證職責,只知道把犯罪嫌疑人保出來,不清楚自己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義務和責任?!缎淌略V訟法》第55條、第56條明確規定了保證人應承擔的義務。同時對違反保證義務所承擔的法律責任規定有以下幾種:罰款、民事責任、刑事責任。
第一,辦案人員把關不嚴或者故意濫用取保候審。司法實踐中,能否適用取保候審,辦案人員有較大的決定權,所以會出現由于辦案人員工作失誤或把握不準而錯誤適用取保候審,甚至有出于某種主觀、客觀原因而故意濫用取保候審強制措施的情況。
第二,外部監督制約機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監督措施。公、檢、法各機關對取保候審措施都有獨立的決定權,造成取保候審強制措施在適用當中的不規范。雖然檢察機關擁有對刑事訴訟活動的監督權,但是檢察機關如何監督和糾錯沒有明確規定。
第三,取保候審決定機關與執行機關相脫節,執行難以落到實處。對于檢察機關、審判機關決定取保候審的人,公安機關由于警力所限,往往配合執行動力不足,導致一些被取保人處于“失控”狀態。
第四,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處罰力度不夠。例如對一些多次通知不到,或者擅自離開居住地的行為處罰較輕,對于四處活動,企圖串供、毀滅證據等行為打擊不力。
首先,建立和完善適用取保候審強制措施的內部和外部監督機制。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公正廉潔教育,加強對案件辦理的事中事后監督。從外部監督來看,檢察機關應充分行使對刑事訴訟活動的監督權,通過出臺司法解釋、制定工作細則等方法逐步完善對適用取保候審等強制措施的外部監督制約機制,防止錯用或者濫用取保候審。
其次,取保候審的采用與刑事和解制度、刑事賠償保證金制度有機銜接起來,使取保候審條件進一步可操作化。經過刑事和解的案件,只要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和諒解,就可以適用取保候審。對于附帶民事賠償的案件,積極繳納刑事賠償保證金的符合取保條件的也可以取保候審。
第三,加大對適用取保候審的過程中違法行為的處罰和責任追究力度。凡是錯誤適用取保候審造成嚴重后果的、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故意濫用取保候審強制措施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河南省新鄭市人民檢察院[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