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燕
(甘肅省白銀市育才學校)
淺議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魏云燕
(甘肅省白銀市育才學校)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已向素質教育轉型,而素質教育核心就是創新教育,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創新世紀需要創新人才,而創新人才的特點就是具備創新思維。創新思維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綜合思維與空間思維。筆者介紹了創新思維的意義;介紹了創新思維的條件;指出了初中獨立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途徑。
地理教學 創新思維 學生
創新思維是指嶄新內容思維形式的總和,是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思考,并創造新事物的思維方法。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思維的特點包括:流暢性、求異性、綜合性、靈活性、圖像性。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地理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所在。
創新思維指人類在認識與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運用各種思維形式與思維方法,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思維活動。培養創新思維的意義在于:
創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新思維。通過創新教育,可培養善于思考、具有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要求教師營造自主課堂,實施民主教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讓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學會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雙重力量:培養創造精神與壓抑創造精神。只有讓學生動腦筋思考、親自實踐,才能真正培養創新思維。
首先,認清概念。創新不是發明家的專利。在課堂教學時,學生根據知識形成的規律,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或做法,本身就是創新。創新存在于日常教學中;其次,堅持民主教學。教師貼近并尊重學生,體現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給學生留“創新區”。教學中設計“空白”,啟發學生發現、創新,讓學生有時間余空間去思考創新。
地理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設置問題的情境,“引疑釋難”,引進現代先進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做到讓學生“親其師’、“樂其學”。
近年來,問題情景設置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得到逐步推廣。地理問題情景指在思維上學生與地理問題相互作用的特殊類型,是當學生解決要求發現新的地理知識或地理技能的地理問題時產生的心理狀態。設置地理問題情景的途徑:促使學生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發生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進而產生問題情景。設置問題情景的方法主要包括:(1)借助直觀方法,設置問題情景;(2)利用對問題的不同觀點,設置問題情景;(3)利用地理現象的特殊性,設置問題情景;(4)抓住學生典型錯誤,設置問題情景;(5)聯系生產生活實踐,設置問題情景。
(1)從事物對立面思考。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事物的反方向考慮問題,開闊學生思維視角,改善學生思維方法,進行發散性思維;(2)尋找事物普遍聯系。教師可通過找某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思維多方向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地理教學中,講歐洲西部的氣候具有溫帶海洋性氣候特征后,教師根據歐洲西部的地圖,設置開放性問題進行提問:“請同學們根據地形圖分析該地區氣候形成原因是什么”。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會積極思索,發現從經緯度位置看,歐洲西部屬于溫帶,從海陸位置看,面對大西洋,受海洋影響。這樣從地形圖中心點出發,學生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風帶、洋流等方向進行發散思考,把對氣候形成原因聯系起來,拓寬了學生看問題視角,發展發散性思維;(3)綜合運用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
(1)引導學生逆向思維,拓寬課本內容。在講授大氣環流原理時,可假設地球不自轉,太陽總直射赤道,地表均勻,然后推出系列和客觀地理事實、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相矛盾的結果,進而否定原來假設,推出地表三圈環流理論;(2)通過課本思考和練習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逆向思維。
綜合思維是多思維方式的綜合。創造性活動是探索性活動,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過程中,包含許多曲折因素,勢必造成多種思維方式參與。分析與綜合是矛盾統一體。分析是把對象分解成各部分;綜合是把各部分聯接成整體。分析是綜合的前提與基礎,綜合是分析的提高與結果。創新思維廣泛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對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學習地理不僅應將整體分為部分,分析部分特征,還應把分析結果聯系起來,對地理事物特征形成完整認識,這就是綜合。主要方法包括:(1)分析綜合,由因導果、由果溯因;(2)由淺入深,課堂提問,層層深入。
空間思維是通過具體形象、表象思考,表達上升到抽象的思維活動。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包括: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與空間結構、空間差異與空間聯系、空間運動、空間變化規律等的分析、判斷、概括及評價能力。空間思維的培養方法主要包括:(1)對學生加強讀圖、填圖訓練,強化思維的圖像性;(2)啟發學生立體思維。
[1]余臘英.開放式中學地理教學研究 [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2]劉家會.讓地理教學走向開放[J].當代教育科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