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宏偉
語文教學是一臺戲,教師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這臺戲的質量。然而許多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學生思考,或代替學生找規律作結論,這不是語文教師應扮演的角色。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理解教材。教師不能把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強加給學生,同時要承認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的差異性。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扮演引領、導演與促進者的角色。
(一)“導演”的角色。目前,教育改革波濤洶涌,傳統的教學方式已顯得呆板、陳舊、不合時宜,被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所代替這是大勢所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即導演與演員的關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說:“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蛻變為‘訓獸式’的活動?!币敽靡幻錾摹皩а荨?,首先要對“劇本”了如指掌。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讀、說、演,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作引導和點撥。允許教師在某些知識領域有不懂的問題而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可以向學生承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請學生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的疑難,讓學生消除學習的神秘感。教師不應該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對生命的呼喚。
(二)“舵手”的角色。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正確把握住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向。在引導和點撥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讓學生隨意發揮,要符合教學目的的要求。否則,就像有的老師那樣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氣氛,鋪陳出許多問題。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被一些熱情的稱贊搪塞過去,這無疑會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造成消極影響。還有對學生的一些錯誤答問,不少老師顯得沒有太多的辦法?;蛘咧缅e誤答問而不顧,找別的學生繼續回答;或者簡單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論事地引發一番,不得要領,老師也沒能真正領會到學生錯誤的答問到底錯在哪里;或者直接出示正確的答案。以上這些情況,顯然老師不但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課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妨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思考、理解能力的發展。課堂教學中要求老師既要放得開,又要統得緊。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中得到鍛煉、提高,老師當好“舵手”這一角色是很關鍵的。
(三)“引路人”的角色。人們習慣把教師稱為 “園丁”,“園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園丁”又是令人遺憾的,因為園丁把花木視作“另類生命”。園丁在給花木澆水、施肥的同時,還要給它們修枝、造型,他們是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把花木塑造出來供人們欣賞。在園丁看來,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殘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們可以隨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為美的“病梅”。然而教師與學生生命同源,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的缺點存在,應該允許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發展。教師應該給學生的成長引路,給學生的人生導向,而不是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不能給不服自己管教的學生或有某種缺陷的學生“判死刑”。教師應該多一些愛心,多一些對“問題學生”的理解與關懷,將學生的缺點當作財富而施教,它可能使你成為教育家,沒有任何一個教育家不是因為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四)“促進者”的角色。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實教師不應該作學生靈魂的設計者,而應該作學生靈魂的鑄造者、凈化者。教師要成為學生心智的激勵喚醒者,而不是靈魂的預設者,要成為學生的“內在能量”的激活者、促進者。
(五)“主持人、裁判員”的角色。教師的主導作用不但要體現在知識的傳授上,還要體現在指導學生 “自治”管理上,幫助學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創造性自學能力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十分重視學生的自立、自治。他還認為這種情況下的語文教學“一靠民主,二靠科學”。這樣一來,老師的角色扮演在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又產生了新的變化。例如:語文課中的一場辯論會,老師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員。一堂朗讀或誦讀課,老師同樣要擔當起主持人和評論員的角色。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就完全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體現。新的課堂中不能僅僅是教師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便是對教師的挑戰。開放的課堂中教師隨時可能接受學生的挑戰,而成為應戰者。
(六)“信息平臺”的角色?!笆谥贼~,不若授之以漁”。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成為了學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缺乏師生互動,更缺乏生生互動。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教師要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師要成為課堂中信息交換的平臺。我們曾經認可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觀點。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教師原來的“一桶水”可能已經過時,這就需要教師的知識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更新,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流”,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信息平臺”。
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的奮斗目標。愉快的教與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共同成長,并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隨著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語文教師對自己的角色不斷有新的認識,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作為一名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別讓高考、中考統治我們的思想,別讓“八股式”課文分析束縛我們的教學,在教改深入的今天,把學生的個性、創造精神以及良好的語文習慣培養起來,這才是語文教師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