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鑫華資產評估事務所 李 慧
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之道
邯鄲鑫華資產評估事務所 李 慧
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生產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資金短缺、融資難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本文從分析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和融資難狀況,尋求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方法,求為解決后金融危機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后金融危機時代 中小企業 資金短缺 融資難 解決
縱觀當今社會,不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國家,中小企業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而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桎梏。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因素進行分析,尋求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解決之道。
1.1 中小企業發展和資金狀況
21世紀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向全國人大提交的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顯示出強烈的經濟活力和旺盛的資金需求。但是,資金短缺、融資難現象卻普遍存在于中小企業中。
1.2 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加劇
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范圍內經濟危機的陣痛延續至今,全球經濟呈下行趨勢,導致國際需求下降。人民幣升值壓力導致出口商品成本增加,匯率變動影響和削弱了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企業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成本平均增加30%。節能減排、壓縮部分產業過剩產能,使得市場能源、原材料價格上升。國際油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商品價格持續波動、大幅走高,也直接推高了企業生產成本,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雪上加霜。
1.3 中小企業資金需求與供給嚴重失衡
從資金需求看,根據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藍皮書(2009)統計,資金匱乏的中小企業占到80%,其中嚴重缺乏者為20%,真正不缺資金的中小企業僅占12%。中小企業這種資金上先天不足的窘境,使得江浙一帶的“地下錢莊”生意頗為火爆。同時,也從另一側面反映了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數額之大。從資金供給看,后金融危機時代的銀行業為防范金融風險,降低不良資產率,在貸款投向上更加偏向于大型央企、國企、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9月末,金融機構中小型企業貸款余額(含票據貼現)17萬億元,同比增長20.5%,小企業貸款新增額占企業貸款新增額的比重為34.0%。由此看來,資金需求與供給和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極不平衡。
1.4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加大
中小企業融資具有使用周期短、金額小、頻次高等特點。現階段商業銀行無論在品種、服務上,都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需要。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現存的金融體系和商業銀行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造成了銀行不愿意向中小企業貸款而傾向于貸款給大企業。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影響下,雖然央行一再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可商業銀行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動作并不大。這就意味著中小企業難以從正式金融渠道獲取資金,使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從非正式金融市場尋找高成本資金。
1.5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偏重于內源融資
由于我國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難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加之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決定了中小企業難以獲得外源融資。從直接融資方面看,我國由于目前通過股票市場直接融資的門檻較高,一般的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太小,根本不可能直接進入資本市場去融資。從間接融資即銀行貸款來看,目前中小企業普遍因為本身資產較小,缺乏足夠的擔保財產,同時又因缺乏現代經營理念,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管理水平低下;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范、數據可信度較低;信用觀念淡漠;關聯交易復雜;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經營業績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弱、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放貸意愿。
1.6 中小企業區域融資狀況發展不平衡
在我國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地,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較快。一方面,當地中小企業依靠產品和技術形成一大批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以致于當地銀行業放開了對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另一方面,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和民間信用體系的建立,親友借貸、職工集資以及民間借貸等或明或暗地也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觀我國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從數量到質量都與東南沿海地區有較大差距,致使當地銀行不得不采取對中小企業慎貸的策略,加上民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業遠不如東南沿海地區發育程度高,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我國中西部地區依然如故。
2.1 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構建資信評級體系
我國制定的《中小企業促進法》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其條文偏重原則性,應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具體實施細則以便于操作。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源,說到底是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建立以政府機構主導掌握的信息共享機制,培育中小企業征信系統,設立資信評級機構和培育專業人才,提供中小企業資信方面的數據,幫助銀行以較低的成本評估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同時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2.2 國有商業銀行應提升對中小企業地位的認識
首先,國有商業銀行應保持與國家政策高度一致,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好大、中、小企業關系。跳出片面追求以企業規模、所有制形式貸款的狹隘經營思路,逐步提高中小企業信貸額度。根據國家不同時期的產業政策,確定貸款重點,適當下放中小企業貸款審批權限,修訂、完善企業信用等級評定標準,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激勵機制,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貸款政策環境。其次,創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理念。從企業開辦到生產經營過程、從投資項目選擇到投入產出分析、從融資擔保方式到貸款資金使用等方面開展全方位、跟蹤式服務,達到既可以提高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又確保銀行貸款資金安全,降低信貸資金風險,實現銀企雙贏目的。最后,提前介入,主動參與中小企業改制與重組。中小企業改制與重組既是通過資產換置及變現,盤活銀行債權的一條重要途徑,又是銀行通過參與中小企業改制、重組,培育信用穩定的潛在企業客戶群的機遇。
2.3 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援助
要想真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必要建立相應的專司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銀行。一是使現有發展戰略與國有商業銀行趨同,將市場定位模糊的城市商業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改制為專門的中小企業銀行,發揮其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二是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發展地方性民營中小商業銀行。國務院今年五月發布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允許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實踐證明,過去或明或暗的合伙投資、互助基金、民間信用等非正規金融業在解決中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上發揮了獨特作用。隨著國務院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政策的實施,今后,民間資本按照政策規定組建的各類商業銀行和投資公司,將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領域大有作為。
2.4 創新金融產品,拓寬中小企業融資形式
結合中小企業特點,創新切實可行、靈活適用的金融產品,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對經營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可實行“綜合授信”,循環使用;對缺乏抵押財產的企業,可以適當放寬抵押資產范圍,采用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多種抵押方式。積極開展融資租賃業務,規范租賃公司經營行為,做大融資租賃行業規模。積極開展股權融資,將投資關系變為投資者股份,而不是以往單純的借貸關系,形成帶有一定風險投資性質的融資,實現投融資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融資模式。
綜上所述,后金融危機時代既給中小企業帶來了融資壓力,同時,也給我國政府、銀行和廣大中小企業提出了如何解決融資難題的新挑戰。我們相信,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突出科學發展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終將迎刃而解!
[1] 李揚,楊思群.中小企業融資與銀行[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 陳曉紅,郭聲琨.中小企業融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F272
A
1005-5800(2010)12(c)-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