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 岳鵬飛
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對策研究
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 岳鵬飛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物流服務社會化的基本模式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了第三方物流這種物流服務形式。本文在分析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現狀及影響和制約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因素的基礎上,就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提出了對策建議。
物流 第三方物流 發展對策
1.1 國外第三方物流現狀
1.1.1 美國第三方物流現狀
在美國,經過80年代的不景氣,進入90年代后,少量多批次的配送服務需求提高,使改善物流與強化競爭力直接結合起來。一方面在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環境中,各個企業對產品開發、生產、營銷等本業的經營集中投資,另一方面,對非核心業務外部化以求提高自身競爭力。同時,物流領域的放松管制政策進一步加強,各個運輸部門在進入、退出以及運費方面實行自由化,其結果是第三方物流得到空前發展。第三方物流在美國的應用越來越廣,它所涉及的企業職能部門也越來越多,且已被企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來對待,第三方物流除了提供傳統的倉庫管理、集運、選擇承運商、運價談判、車隊管理和物流信息系統等服務外,已發展到提供產品安裝、產品回收和顧客備用零部件等各種附加服務。
1.1.2 歐洲第三方物流現狀
在歐洲的物流服務市場,2002年約有28%的運輸業務由第三方物流完成。其中,德國99%的運輸業務和50%以上的倉儲業務交給了第三方物流。通過第三方,德國物流成本可以下降到商品總成本的10%。在英國,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內容更廣,在商業領域已從貨物配送發展到店內物流,從清掃店堂到補貨上架等一系列工作,全部交給第三方物流商完成。
1.1.3 日本第三方物流現狀
在日本,其商業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社會化配送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第三方物流業在整個物流市場占的比重更是高達80%。日本憑借其在電子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技術優勢,推動了日本國內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通過對國際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發現其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物流技術高速發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其二,第三方物流向集約化、協同化、全球化方向發展;其三,綠色物流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1.2 我國第三方物流現狀和發展趨勢
1.2.1 我國第三方物流現狀
我國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是由傳統倉儲和運輸企業轉型而來的,中國物流業的興起,促進了第三方物流的快速發展。全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在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長率達到了25%。根據有關分析,預計2011年中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將達到53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7%。與此同時,社會物流外包比例不斷上升,2006年我國銷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長,運輸與倉儲外包以10%~l5%的速度增長,運輸業務委托第三方的占企業運輸業務的67%。然而,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加速成長的同時,仍然面臨規模不大、服務水平不高、物流功能不強的窘境,我國第三方物流還處于初級階段。
1.2.2 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趨勢
“十一五”期間,現代物流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第三方物流發展進一步加快了進程,在服務內涵、經營模式、功能建設等方面呈現出良好發展趨勢。具體表現為:(1)服務鏈不斷延伸、專業化不斷加強。隨著供需雙方合作不斷加深,服務模式也日趨完善;(2)服務范圍向金融領域擴展;(3)物流行業的整合趨勢非常明顯。
2.1 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需求約束
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相當多企業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壘”的經營組織方式,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多數企業內部各種物流設施的保有率都比較高,并成為企業經營資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工商企業對高效率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需求的產生和發展,這也是當前制約中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外包物流可以使企業集中于核心業務,將有限的資源用于核心業務上,企業資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同時也可以獲益于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核心經營能力,使企業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2.2 專業化物流服務的方式還很有限,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物流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內部管理規程也沒有形成,經營管理十分粗放,不強調服務標準而只注重價格競爭戰,為爭搶貨源而接受非法單位掛靠,急功近利,經營戰略思想亟待調整,競爭服務意識亟待強化。
2.3 低水平的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嚴重影響著物流效率的提高
雖然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已有較大的發展和改善,但與我國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貨運企業開展第三方物流服務。
2.4 面臨著較大的體制約束
在運輸管理體制上,我國實行的是按照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的分部門管理體制;同時,從中央到地方也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層次。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使得部門、地區之間的權力和責任存在交叉和重復,難以有效合作和協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國家運輸系統與地方運輸系統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和有關服務設施的建設。
3.1 尋求新的競爭優勢,樹立第三方物流理念
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與所采取的競爭行為也會因時間、地域、競爭對象以及顧客的不同而變化,企業競爭的主題日趨多元化。企業必須認清當前態勢,不斷探索新的競爭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我國市場狀況已進入買方市場,企業利潤已進入微利時代,通過在生產領域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非常狹小,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領域。企業經營者尋求成本優勢和差別化優勢的視角開始轉向物流領域,物流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和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
3.2 轉變服務理念,加強物流服務管理
降低成本與提高服務水平并重。降低成本是企業永恒的話題,而服務這一新生理念卻后來居上,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著力強化服務的個性化和專業化。第三方物流企業應根據不同物流需求的企業在企業形象、業務流程、產品特征、顧客需求特征、競爭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針對性強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和增值服務,從而通過不斷強化所提供的物流服務的個性化和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3.3 深化體制改革,完善有利于物流發展的市場經濟體系
一個完善的社會化物流網絡的建立和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場環境的形成,離不開宏觀的統籌和規劃,也離不開適當的約束和規章制度。政府在物流產業政策上,應轉變其管理職能,把重點放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服務和規范工作體制上,并盡快制定出物流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規的標準,著力發揮其組織、協調、規劃的職能,致力于盡快建立公平、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為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此外,政府應通過一些政策性法規,大力扶植綜合性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推進現代供應鏈管理,制定發展現代物流技術產業的政策。
3.4 加強信息化建設
對于第三方物流,信息技術是其發展的基礎,加速電子商務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融合,建立全國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通過國際互聯網形式整合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源,將會極大地促進第三方物流發展。這是因為國際互聯網絡平臺在信息傳遞方面具有及時性、高效性、廣泛性等特點,通過互聯網很容易達成信息共享的目的,減少了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極大的經營風險。同時,通過國際互聯網網絡平臺降低交易成本,實現了最大限度的物流資源的整合。
3.5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
企業有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不能就說實現了物流管理的現代化,如果沒有高素質、優秀的人才參與管理,企業的物流管理就會處于一種低效率的狀態,無法有效發揮這些技術和設備的作用,造成企業、社會更大的浪費。這就要求我們要全方位的培養和使用人才,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都應有一種共識:尊重人才、使用人才、愛護人才、培養人才。只用受過專業培訓的人才,才能有效地駕馭技術和設備,來開展物流管理工作,給企業、社會創造效益和財富。
[1] 馮耕中.我國現代物流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儲運,2002,(l).
[2] 劉飛,孫東川.我國第三方妝流市場需求分析及發展策略載[J].中國流通經濟,2002,(4).
[3] 劉福存等.我國笫三方物流發展的社會環境分析與對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2,(1).
F752
A
1005-5800(2010)12(c)-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