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總工會干部學校 楊 威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國際貿易的現狀與對策
河南省總工會干部學校 楊 威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經濟遭遇金融危機的寒潮背景下,如何讓中小企業順利走出國門,發展國際貿易市場,在全球競爭中有一席之地,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非常緊迫的課題。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指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國際貿易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根據中小企業實際情況研究發展對策。
中小企業 國際貿易 現狀 對策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2008年以來,一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許多企業由于經受不住金融危機的考驗,紛紛倒閉或破產。我國中小企業如何能夠更好的走出危機,讓貿易做到全球化,成為現在許多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根據我國有關部門的統計,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在2009年底達到4300萬左右,幾乎占據了我國全體企業的總量,國有企業只占據了很少的一部分。我國中小企業經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發展和探索,在發展國際貿易方面也是做的有聲有色。如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中,有超過半數貿易額都是由中小企業來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在貿易發展范圍上也是不斷擴張,由原來的只是在中國附近的幾個國家到現在幾乎覆蓋任何地區。中小企業在發展國際貿易過程中的許多經驗都是值得一些大型企業學習和借鑒的。但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經營發展規模的特點,以及受我國特殊國情的影響,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表現出一些不足,值得我們探討,這些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和產品質量上。
1.1 產業結構不合理
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國際貿易業務中,由于自身資本的影響,第一產業規模占比較小,缺乏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總產值在全部貿易出口金額中占比較小。雖然一些中小企業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但收效甚微。第二產業中一些高耗能產業占比較高,新興能源發展的材料占比較低,初級加工的產業多,深加工的產業較少,產品附加值低,在全球倡導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這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參與國際競爭。以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占比不高。由于企業生產方式落后,技術水平過低,第三產業的服務力度達不到國際競爭標準,只是提供初級加工,中小企業發展的后勁不足,這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1.2 技術水平較低,質量較差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作為一個企業,要想發展得更好,也必須要在企業產品和技術上有所創新,才能夠更好地在社會浪潮中競爭。科學技術實力在當今企業中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可以說,企業技術是決定企業競爭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大部分是依靠當地資源優勢而發展起來,有許多地方的設備還是八九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已經嚴重過時,不僅生產成本加大,而且對原材料造成了浪費。同時,由于中小企業在資金、設備和人才上的不足,大部分企業根本沒有自己的研發隊伍,只是單純依靠外部力量來發展。同時,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只從眼前角度來考慮,缺乏戰略眼光,造成我國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過低、名牌產品過少的局面,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制約了我國企業的長遠發展。
中小企業在發展中表現的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這對于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我國政府和企業一直在探索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的新模式,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事情,中小企業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幫助。同時,中小企業也需要依據自身優勢不斷發展壯大,在國際競爭中爭取一席之地。
2.1 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建設電子商務
網絡在社會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世界的人們幾乎每天都要使用網絡,網絡傳輸信息給企業之間的聯系提供了方便。隨著網上貿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只有通過最新的發展模式才能夠贏得市場,贏得競爭力。許多企業通過這一先進科技在網上尋找適合的合作伙伴,通過網絡經營來擴大市場份額。第一,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搜索方式來選擇客戶,并且要隔一段時間觀察搜索的發展狀況,通過搜索合作伙伴來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第二,推廣網站建設,將本公司的產品和信息及時輸送到網絡上,讓更多的企業能夠快速、有效、及時的了解到本企業的發展。
2.2 加快技術推進,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
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技術的推進,不斷加大對科研項目的投入力度,通過對自己的優勢產品項目進行深加工,深度科研,建立自己的研發隊伍,把自己的優勢項目做大做強,不斷通過產業組合,將一些產能低的產品進行淘汰,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形成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國際市場貿易中贏得先機,形成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要加大對科研人員的培訓工作。由于知識具有時效性,一段時間以后,知識就會消失,需要對知識進行重新學習。所以說,中小企業要注重對科研人員的培養,形成知識共享、知識成長的氛圍,開發出更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產品來贏得競爭力。
2.3 以人為本,做好戰略管理
企業中的資源有多種,但歸根到底,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所在,是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只有通過對人才的發展和培養,做好人力資源工作,企業才能夠有條不紊的工作。企業要把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中心,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讓人才真正在企業中得到成長,真正實現物盡其才,人盡其用。中小企業必須要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建立起一套人力資源管理發展體系,包括人力資源規劃、薪酬設計、績效考核等。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沿著正常的軌道發展。中小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要借助靈活機動的優勢,吸引高層次的既懂管理、又懂營銷、熟悉國際業務的人才,但同時也要注意避免企業的戰略資源,特別是核心技術要掌握在少數幾個人手中,以防止人才流失給企業造成的不必要損失。要建立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通過強有力的薪酬體系來吸引外部人才,同時,要建立績效考核機制,鼓勵和發現優秀人才,做好績效考評工作,用能力來贏得工作業績。在建立績效考評時,要保證做到公平性和公開性。要注重對員工的激勵,要了解員工的需求,了解到他們真正想要的事物,通過設置一定的目標,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到最大化,將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中小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要做好企業的戰略管理工作,將眼光放長遠,不要僅僅局限在較低水平,要用戰略的眼光來思考問題和發現問題,制定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在發展過程中,要實時注意戰略目標的方向性,不能夠發生偏離。
2.4 積極與大公司合作,力爭獲得政府財政支持
目前,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如何有效籌集到更多資金,決定了企業發展的后盾支持。面對普通的融資難問題,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要積極與國內外大型企業合作,以彌補自身資金不足的弊端。通過與大型公司的合作來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保障企業的資金能夠正常運轉。此外,還可以轉變經營方式,通過推行代理制,將公司內一些業務和產品通過外包的形式來讓大型企業代加工。雖然代理加工利潤較低,但是卻能夠有效的周轉企業資金,持續穩定的發展企業業務。此外,通過與國內外大型公司的合作,可以學習到大型企業的先進經驗,促進中小企業自身技術水平的提高,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能夠有效解決各項問題,是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不斷走向國際市場的一條良好途徑。此外,要積極通過最新項目成果和技術來獲得國家財政的支持,中小企業要結合國內外市場的行情特點,不斷開發出適合國內外發展實際情況的產品,通過向國家申報來獲得政府財政的支持,這也是企業獲取資金、形成良好的資金周轉能力、擴大企業市場份額、更好地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參與競爭贏得地位的良好途徑。
發展國際貿易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小企業也要在改革的浪潮中有所作為,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技術來迎合市場的需求。中小企業要結合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利用自身有利優勢,來不斷發展壯大自身產業,在國際貿易競爭大潮中不被淘汰,形成國際貿易發展的主體地位,擴大市場份額,將更多產品通過機制渠道輸送到世界各國,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1] 翟志宏.淺析我國企業的出口營銷問題[J].知識經濟,2010,(3).
[2] 姜艷.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國際貿易的對策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2).
[3] 郭毅飛.中小企業應勇于開拓國際市場[J].企業導報,2010,(1).
[4] 廖偉峰.淺析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營銷策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
[5] 馬強.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去”特點、問題與對策[J].才智,2010,(4).
F272
A
1005-5800(2010)12(c)-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