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三亞學院 劉 穎 楊嘉琳
三亞低碳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 劉 穎 楊嘉琳
為了充分發揮三亞生態資源優勢,促進三亞旅游業快速、平穩、可持續發展,本文對三亞低碳旅游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三亞低碳旅游發展的若干措施。
三亞 低碳 旅游
低碳指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工業擴張、人口激增,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越來越大,地球臭氧層不斷出現空洞,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災難性氣候危機在全世界各地頻頻出現,嚴重威脅到人類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2009年在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就指出大力倡導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一種綠色旅游形式。低碳旅游,顧名思義就是一種降低“碳”的綠色旅游,也是更高層次的生態旅游。低碳旅游具體指計算旅游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量,并以盡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為目的,低污染、少能耗的旅游。 “低碳”不再是個概念,已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低碳”的理念已經走進每個人社會生活中。踐行低碳旅游,降低能耗,節能減排,緩解全球性氣候危機,是全世界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亞是中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度假旅游城市。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三亞旅游業迎來了極好的發展機遇。而熱帶生態旅游資源就是三亞旅游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更好地發揮三亞的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實現三亞旅游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充分發揮三亞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排頭兵作用,三亞旅游必然走上低碳旅游發展道路。
三亞市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熱帶雨林資源、熱帶濱海資源、原生態黎苗文化資源等。境內擁有約兩百公里的海岸線,海棠灣、亞龍灣、大東海、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區等著名旅游景點密布其上。三亞不但滿足陽光、海水、沙灘、植被、空氣這現代旅游五大要素,而且還擁有溫泉、宗教文化、民族風情等特色生態旅游資源。三亞年均氣溫25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平均年晴天數在300天左右。三亞空氣質量世界一流,有“天然氧吧”的美譽。根據聯合國環境組織對全世界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抽樣檢測調查表明,三亞名列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借助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三亞大力發展低碳生態旅游,倡導低碳旅游方式,開始建設低碳旅游景區,嘗試設計低碳旅游產品,吸引游客進行低碳旅游,實現生態與旅游協調可持續發展,成績斐然。
三亞部分旅游景區在規劃階段就引進低碳環保的理念,在工程建設中使用節能建筑材料和清潔能源產品,如三亞天涯海角旅游景區在停車場建設時,其地面鋪設采用可吸收紫外線熱輻射的瓦磚材料,周邊種植大量花草樹木等綠色植被,并以綠樹作為車位之間的隔段,利用樹蔭阻擋太陽光,極大程度的降低車內溫度,避免開車內空調降溫,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部分景區燈光照明等設備使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如亞龍灣景區就引進太陽能路燈,實現零碳排放;部分景區游覽車使用環保電瓶車,如南山佛教文化景區規定旅行社大巴車、私家車等都不得駛入游覽景區,旅客必須乘坐環保電瓶游覽車或者步行游覽,從而有效控制車流量,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最終實現景區旅游低碳化。另外,大小洞天旅游景區還建設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 ,自行回收生活污水,經過排污處理后用于綠植灌溉,這樣的節能環保措施有效的保護了三亞的生態環境資源。
還有,三亞5A級鄉村旅游度假區檳榔河以實際行動倡導低碳環保的旅游,今年初推出“低碳鄉村一日游”的旅游產品,產品設計以綠色、生態、環保為主題,讓游客賞花品水果,吃有機蔬菜,享受農家樂,體驗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旅游方式。檳榔河5A級鄉村旅游區的建設豐富了三亞低碳旅游產品體系,對三亞旅游經濟發展和生態旅游環境改善有積極的作用。
但三亞低碳旅游問題和挑戰也同時存在。第一,政府的低碳旅游理念宣傳力度不足,市民低碳旅游意識未樹立。2010年7月,三亞學院管理分院大學生針對三亞市民和游客就低碳旅游做抽樣調查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市民、游客甚至一些旅游從業人員對“低碳旅游”的概念和內涵知之甚少。部分三亞市民表示對節能減排相關的知識了解不多,大部分被訪者都知道節能環保的必要性,但普遍不知道如何具體去做,甚至有個別市民認為節能減排是國家政府的責任,與自己沒有關系。第二,低碳旅游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建立完善,不能規范和保障三亞低碳旅游經濟的發展。第三,旅游企業對低碳旅游重視程度有待提高。雖然三亞部分旅游企業已經對低碳旅游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但是大部分旅游企業在其生產運營的過程中沒有大力引進節能減排技術,如產品環保、建筑節能、照明節能、交通減排等方面。
2.1 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為三亞低碳旅游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加強旅游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是三亞低碳旅游發展的前提和保證。目前,全國性的低碳旅游法尚未出臺,相關的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等。三亞旅游業發達,旅游資源豐富,應由三亞政府牽頭,先行突破,率先制定三亞地方性法規制度,之后再逐步完善。因此,三亞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立法機關可結合本地低碳旅游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頒發的地方性低碳旅游法律、法規、制度,對過度旅游資源開發和破壞生態旅游環境行為進行預防和處罰,促進三亞低碳旅游快速發展。
2.2 加強低碳旅游宣傳,倡導低碳旅游方式
低碳旅游是世界旅游業針對全球災難性氣候頻發而產生的新型綠色旅游方式。只有在旅游的全過程中貫穿低碳旅游、節能環保理念,才能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控制碳排放。在整個旅游過程中,旅游者是消費主體。因此,發展低碳旅游,前提是低碳旅游理念的大眾宣傳普及。光有政府重視參與低碳旅游、節能減排是遠遠不夠的,旅游者對低碳旅游理念的理解和實踐也是極為重要的。
具體措施如下:首先,明確三亞政府和旅游行業主管部門在三亞低碳旅游教育宣傳工作中的重要責任。其次,三亞政府部門應該加大低碳旅游宣傳力度,加深三亞市民對低碳旅游的認知理解,倡導低碳旅游消費理念和健康環保生活方式。最后,三亞政府可向三亞旅游行業所有企業發出倡議書,要求旅游企業必須從旅游生產服務環節引進低碳旅游理念和推出低碳旅游產品,營造低碳生態旅游氛圍。
2.3 加快旅游者低碳旅游意識的養成,促進旅游者踐行低碳旅游方式
三亞政府可以通過大眾媒體渠道,倡導旅游者在三亞旅游中減少碳足跡,注意節能減排,并主動承擔碳責任,進行碳補償。加快旅游者低碳旅游意識的養成,就是讓旅游者都喜愛上低碳旅游這一綠色生態的旅行方式,并要使旅游者開始身體力行低碳旅游方式。旅游者可通過旅游中食、住、行、游、購這五個方面來踐行低碳旅游方式。餐飲方面,引導旅游者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帶餐具,飲食要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豬牛羊肉;住宿方面,引導旅游者不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不頻繁更換床單被罩,減少空調的使用時間,節約用水用電;交通方面,提倡旅游者出游時選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少坐飛機。假如是自駕車旅游,就盡量拼車坐滿,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到了旅游目的地后,多采用步行和騎自行車的游覽交通方式;游覽方面,教導旅游者不隨意亂扔垃圾,不參與高能耗、高排放的旅游活動項目;購物方面,倡議旅游者不選購不環保的旅游紀念品。
2.4 加大三亞旅游企業節能減排力度
低碳旅游是未來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需要旅游業的管理者、從業者樹立低碳旅游理念,使旅游業真正成為低碳經濟、綠色產業,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
第一,旅游餐飲企業應制定餐飲低碳化行業標準,引導健康飲食風尚,杜絕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節能低耗廚具,促進低碳減排。
第二,旅游酒店業要盡快完善綠色低碳酒店標準體系,促進低碳型酒店建設。酒店的服務設施設備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因此酒店首先要使用環保建筑材料,注重酒店建筑節能降耗;需關注空調、電梯、照明等設備的節能減排技術的提高,更多采用低碳節能設備和引進節能減排新技術;提供低碳化服務。
第三,旅行社應當開發低碳旅游產品和設計生態旅游路線,如周末踏青、植樹、郊游等。
第四,旅游景區低碳化發展。首先,在景區建設階段引入低碳理念,使用環保建筑材料和節能技術;其次,重視植樹種草,提高綠化率,補償碳排放生態污染。最后,景區內普及公共交通,推廣電動游覽車、天然氣燃料觀光車等低碳交通工具。
第五,技術革新,積極降低三亞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辦法,提高公共交通的運營效率。
第六,政府制定旅游企業節能減排激勵政策,通過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給予財政補貼,鼓勵低碳旅游企業發展。
[1] 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業發展初探[J].北方經濟, 2010, (10).
[2] 石培華,吳普.發展低碳旅游的思路與舉措(下)[N].中國旅游報,2010.
[3] 梅燕.發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業研究,2010,(9).
F590
A
1005-5800(2010)12(c)-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