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學院旅游學院 喬秋敏 樊春梅
關于九江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策略的研究
——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的分析
九江學院旅游學院 喬秋敏 樊春梅
根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通過對近幾年九江旅游發展數據的比較分析,界定九江旅游地的生命周期階段,本文在可持續理論指導下,提出促進九江旅游地發展的具體措施。
生命周期 可持續旅游 對策 九江
九江是中國魅力城市,也是優秀旅游城市,近幾年來旅游業發展非常迅速,對當地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政府和百姓都對旅游業寄予厚望。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生命周期,旅游地也不例外,生命周期如同一雙無形的巨手,始終左右著旅游業的發展軌跡。
在市場營銷學中,最早的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即一種產品從投入市場到被淘汰退出市場的過程。從八十年代初,該理論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領域,形成了旅游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旅游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認為旅游產品的發展過程要經歷開發、發展、繁榮、衰退四個階段。
旅游地生命周期其實就是指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發展走向衰落實質就是旅游產品不再為市場所接受,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走到了衰落階段。
九江旅游資源品類齊全,在一萬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30多個景點景觀,形成以廬山為“龍頭”,包括“六區”(牯嶺、山南、沙河、永修、潯陽、共青),“兩點”(石鐘山、龍宮洞),“一線”(鄱陽湖水上旅游線)的大型旅游區。中國第一大河—— 長江、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鄱陽湖和中國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觀—— 廬山等大江大湖交匯,名山名水爭輝。九江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眉目之地”的美譽。
旅游地生命周期具有不同階段的特征:在產品投入期,銷量低、銷售增長緩慢;在產品成長期,銷售量迅速增長;在產品成熟期,產品在市場上基本飽和,而銷售量則趨于基本穩定;在產品衰退期,銷售量減少從而誘發出更新的產品問世。要研究九江地區旅游地生命周期,先來分析九江市旅游發展脈絡:
20世紀70年代,九江還沒有旅游這個概念,到80年代中期,才有外國游客來九江。隨游客數量的增加,九江景區才得以開發,旅游設施才開始規劃和建設。到90年代,國內外游客逐漸增多,這是九江旅游的初創期。
1999年以來,九江旅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0年九江接待游客428.27萬人次,收入26.91億元,分別比1981年增長3.09倍和611.37倍;2009年九江市共接待游客1525.99萬人次,收入115.95億元。九江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持續上升,旅游市場規模開始形成,這是九江旅游的成長階段。
目前,九江旅游業在旅游市場上開始出現良好的競爭趨勢,但并不很樂觀。2008年,九江旅游接待游客量和收入低于黃山(接待游客1801.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40.9億元)、安徽蕪湖、湖南岳陽等城市,九江旅游業發展相對較慢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4.1 城市魅力缺失
九江是大江大湖大山齊聚之地,但是“山水之城”只停留在口號上,對廬山的開發相對積極,但對鄱陽湖的水域景觀、市區內的歷史文化景觀開發不足。所以游客都知道廬山,反而不知道九江。就廬山的開發也有缺失,都說廬山秀甲天下,但是秀在何處,展示不足,使得游客印象不深,不僅未領略到其自然美,也忽略了對其文化的品味,從而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下。
4.2 旅游創意不足
旅游業實際上是創意經濟,誰的創意好,誰就能發展。九江旅游業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徘徊不前,發展較緩慢,就是因為缺乏創新性開發。長期以來,九江地區精品線路的設計開發單一,產品“包裝”營銷和服務層面低,旅游開發還停留在“觀光游”層面,缺乏對“深度游”、自駕游等旅游產品的開發應對戰略。
4.3 管理體制不順
九江旅游行業管理體制條塊分割,行政壁壘嚴重阻礙了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遏制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以廬山景區為例,地跨多個縣區,“一山分六治”長期得不到解決,嚴重制約了廬山及九江旅游業的發展,制約了旅游資源整體優勢的發揮,引發了資源爭奪和重復建設。
在旅游產品的成長期,旅游業要抓住市場機會,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提供系列服務,迅速擴大接待能力。結合九江市旅游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措施:
5.1 產品方面:提高旅游品味
九江旅游應在提升產品質量,增加品種和擴大規模上功夫,通過“世界文化景觀—— 廬山”和“候鳥珍禽王國—— 鄱陽湖”,展示其奇特絕妙的自然人文景觀,同時開發山地森林、湖泊濕地、候鳥珍禽等集觀賞與環境保護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形成九江旅游經濟圈。著力推出廬山鄱陽湖精品,形成以精品為龍頭,以各種資源為輔助,互相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5.2 管理方面:理順管理體制
九江旅游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必須在整合旅游資源的前提下,按照旅游市場的發展規律,理順旅游管理體制,使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對于九江旅游主角—— 廬山,要針對長期以來旅游景區管理體制中“諸侯分割、條塊分割、各自為政、政出多門”的現象,進一步樹立“風景與旅游一體、資源與市場結合、開發與保護統一”的戰略思想,使其發展思路、規劃布局、宣傳口徑等諸多方面協調一致,使之有效地促進旅游經濟與社會經濟的發展。
5.3 發展方面:確立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是要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保障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在旅游業發展中,九江必須正確處理好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堅持嚴格保護、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做到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并重,才能真正延長旅游區的生命周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有機結合。
5.4 市場方面:優化旅游環境
九江市旅游發展目前處于成長期,特別要注重樹立形象,提高聲譽,同時為以后開發系列產品做準備。為切實提高九江旅游環境整體形象,要加大對景區環境、道路、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改造力度。目前九江地區旅游服務設施還不完善,比如面對近年來興起的自駕車旅游潮,九江缺少專門為此提供服務的設施,因此經常導致車輛在景區堵塞或滯留。還必須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特別是要抓好旅游軟環境建設,通過舉行旅游交易會、旅游節慶如“廬山國際旅游節”及旅游論壇“鄱陽湖生態經濟論壇”等形式作為媒介,使九江旅游旅游宣傳及環境建設穩步進行。
5.5 行業方面:增強企業競爭力
在九江旅游發展中,旅游企業的牽動作用和招徠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因為旅游相關產業的進入壁壘低、行業限制小和技術含量不高,導致九江旅游業散亂經營,缺少具有競爭力的大集團、上市公司。旅游企業規模較小,沒有能力開發出上規模上檔次的項目,打不出品牌,建立現代旅游企業制度迫在眉睫。
提高旅游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是旅游服務質量,據統計,目前九江市一線旅游服務人員的學歷普遍在大專及其以下,這與日益提高的游客需求極不相稱,因此,必須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對旅游管理干部和企業骨干人員進行培訓,建立一支懂市場、懂營銷、懂運作、懂國際法規的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其次,要積極創造條件,優化旅游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專業結構和知識結構,推動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加強導游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旅游從業人員考核、選拔、使用的有效機制,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從業人員執業評價機制,堅持以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
總之,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九江要在保持環境的完整性、資源的原始性、容量的適度性、規劃開發的創新性前提下,塑造旅游地形象、豐富產品結構、加大宣傳與促銷力度,以此促進九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并達到延長其旅游生命周期的目的。
[1] 王海燕,李曉東.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與旅游產品開發初探—— 以新疆喀納斯湖為例[J].資源與產業,2006.
[2] 邵曉蘭,高峻.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現狀和展望[J].旅游學刊,2006,(6).
[3] 李舟.關于旅游產品生命周期的深層思考[J].旅游學刊,1997.
F590
A
1005-5800(2010)12(c)-158-02
喬秋敏(1979-),女,河南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旅游經濟與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