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俠
(河北樂亭第一中學)
語文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利弊管窺
◆崔紅俠
(河北樂亭第一中學)
多媒體介入語文教學,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有它的弊端,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適時適度,揚長避短。
語文教學多媒體激發興趣利弊揚長避短
眾所周知,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信息傳播的基本載體,而語文學科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因為沒有哪一個學科的學習不涉及語文。因此,學好語文對獲取新的知識,實現教育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在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的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傳統語文教學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學生感到枯燥單調。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它集聲、文、圖、形于一身,具有直觀形象、活潑生動、時代感強、信息量大、交互簡便等特點。可以說,多媒體介入教學領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導入新課,講授課文,總結練習時恰當使用多媒體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我經常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深深感到計算機已經成為我教學過程的一部分。
下面就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發表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向導。它能引人入勝,振奮精神,激發求知欲,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悅耳的聲音、色彩鮮明的圖片、生動優美的畫面等形式,創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境,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因而,教師要善于正確地利用這一優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運用音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首悅耳動聽的樂曲,配以色彩鮮明生動的畫面,同時輔助以豐富的語言描繪,不僅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沉浸于詩人所描繪的詩境之中,而且能使他們從中領悟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如我在教《滕王閣序》時,學生預習后,會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文字的美,這時播放配樂朗誦,讓學生聽覺上獲得審美的愉悅,學生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去背誦體悟;也可用于加深學生理解,在涵詠文字后,再播放。
又如,運用圖像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自然絢麗多彩,它的美千姿百態,中學教材中有關自然景物的優美描寫很多,學生不可能身臨其境,親睹美景。這時,多媒體可以助一臂之力。通過優美的風景錄像、圖片再現課文景物,讓學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神奇的極光》一課,對什么是極光,極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顯得有點枯燥無味,印象也不能深刻。我緊扣“神奇”二字做文章。開場時把一組形態各異、色彩紛呈的極光圖片展現在學生眼前,面對如此神奇的景象,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起來了,興趣陡然高漲,探究問題的意識自然也就增強了。
另外,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把多媒體的音響和圖像功能結合起來使用。如上《荷塘月色》一課,我便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音樂,讓一位同學飽含感情地朗讀,同時展示課件,一輪圓月徐徐上升,皎潔的月光如水一樣瀉在一片靜謐的荷塘上……學生便迅速進入了這一優美的意境,仿佛自己已在荷塘月色中漫步,感受著那大自然的恬靜和幽雅,感受到朱自清那想逃避現實而最終無法逃避的無奈。當對“月下荷塘”“塘上月色”的優美意境進行分析時,學生便在美的意境中,深入地領會了文章的內涵,理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能力。
在高中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經典傳世之作,如《再別康橋》、《蘭亭集序》、《米洛斯的維納斯》,等等,對這些古今中外的詩詞文賦,要品味其中的美,營造美的氛圍是不可少的。利用多媒體會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圍中更能體味文本的內涵和美,這是一種愜意的、賞心悅目的教學境界。在這種境界中,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怎么會不提高呢?學習語文的興趣怎么會不大增呢?
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條件,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想象力,而多媒體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運用手段。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會有難以理解的地方,而多媒體恰好能幫助學生再現形象,從而準確深入理解。如《我的空中樓閣》一文,像“小屋后面有一棵高過屋頂的大樹,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陰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給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等語言優美,但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細細品味語言文字之后,再展示相關畫面或FLASH,使語言文字的描述變得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刻。學生們傾聽著優美的課文朗讀,伴著舒緩的音樂,欣賞著一幅幅淡雅清麗、美妙多姿的風景畫,感悟著這篇寫景美文。總之,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愉悅中突破了教學難點。
運用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揭示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大大擴充了信息的傳遞量。有些教材內容豐富,課時較多,所學知識比較分散,在總結課上,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化零為整,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揭示給學生,形成整體認知。傳統的授課,一節課緊緊巴巴,一篇課文至少要二至四節課才能完成,長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講一個星期。多媒體在此則顯示了其優越性,它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來時間節約不少,課的容量自然加大。例如,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不但篇幅較長,內容較多,思想感情豐富,而且還涉及很多其他內容。過去學習這一課,都要用三個甚至四個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極大豐富了課堂內容,加快了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效率,用兩個課時就可以了,而且教學效果非常好。
但是,世上沒有一種新生事物能夠完美無缺,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也不會例外。在我看來,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有它的弊端,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適時適度,揚長避短。只有正確地運用多媒體,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只有正確地運用多媒體,才能讓多媒體教學手段,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