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玲
新的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減值作出了新的規定,這些規定不僅與原準則有著不同,也更體現了會計原則,但它在實施過程中也會出現諸多問題目,本文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對資產減值問題進行了闡述。
1.資產減值范圍不同。在新準則中規定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初步建立了資產減值的理念及其確認和計量原則,對資產減值作了較詳細的規定,適用的資產范圍主要是上市公司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的長期股權投資等,其他資產的減值規定由相應的企業具體會計準則規定。
2.可能發生減值資產的認定不同。新準則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是否必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應當首先取決于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且資產只有在存在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才要求估計其可收回金額。新準則在減值測試的時點上明確了資產負債表日,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因上市公司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3.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不同。在舊準則規定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凈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續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的較高者。新準則規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細化了確定公允價值和計算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指南,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4.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在舊準則規定企業計算的當期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如果高于已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應按其差額補提減值準備;如果低于已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應按其差額沖回多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但沖減的資產減值準備,僅限于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新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梢杂行б幈芡ㄟ^資產減值計提和轉回來惡意操縱利潤的現象。
1.資產減值會計是穩健性原則的運用。穩健性原則又稱謹慎性原則。資產減值會計是謹慎性原則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對資產計價的具體運用。資產減值會計以謹慎的態度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并將資產賬面價值高于可收回金額排除在資產價值之外。
2.資產減值會計是對歷史成本原則的突破。歷史成本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對資產按照初始取得時的原始交易價格入賬,不考慮資產的現時成本或變現價值。由于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具有以實際交易為基礎、為交易雙方所認可、成本數據容易獲得且可靠性較大等特點,所以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長期以來在會計計量中占據主導地位。
3.資產減值會計是確保可靠性原則的基本要求??煽啃栽瓌t,是指會計信息應如實表達所要反映的對象,它包括如實反映、可驗證性和中立性三個要素。
4.資產減值會計是確保相關性原則的必然選擇。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信息應同決策相聯系、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決策能力。在歷史成本下,反饋價值是很少的,當企業資產存在重大減值時,以不變的歷史成本計量資產賬面價值顯然是不能驗證以前的信息。
1.關于引入資產組的問題。對于一些以單項資產為基礎計提減值準備在操作上有困難的情況,準則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就我國的企業管理現狀和上市公司的監管機制看,資產組屬于全新概念,引入資產組的概念將面臨一系列困難。
2.關于資產減值轉回的問題。盡管財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業為調節利潤的目的秘密計提減值準備,但在利益驅動和監管不力的情況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但從會計的角度看,新準則缺乏理論依據和可操作性。
新準則的頒布對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才能使新準則在我國更好的推行。在新準則中,資產組的劃分、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可收回金額的確定等都需要會計人員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這不僅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求會計人員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因此,在實施新準則時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同時會計人員也應該努力加強對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