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燕
交納稅款是企業的法定義務,也是光榮責任,項目部作為企業在工程施工所在地的派出機構,負有交納稅款的責任。現根據國家稅法及實際操作經驗,將工程施工中所涉及的稅務日常工作及應納稅種進行歸納總結,以便企業在納稅申報方面節省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外出經營納稅主要是依據國稅[2006]128號文《不動產、建筑業營業稅項目管理及發票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填報建筑業工程項目情況登記表和進行納稅申報,各地稅務機關圍繞這一辦法,結合當地情況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在具體操作細節上略有不同。
建筑業施工需要繳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部分地區還需要交納水利建設基金、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
(一)營業稅
1.營業稅的營業額
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規定,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根據《營業稅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納稅人提供建筑業勞務(不包括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它物資和動力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價款。納稅人將建筑工程分包給其它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項的余額為營業額。
根據《營業稅實施細則》第十四條規定,納稅人的營業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后因發生退款減除營業額的,應當退還已繳納營業稅款或者從納稅人以后的應繳納營業稅稅款中減除。
《關于勞務承包行為征收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493號)明確,建筑安裝企業將其承包的某一工程項目的純勞務部分分包給若干個施工企業,由該建筑安裝企業提供施工技術、施工材料并負責工程質量監督,施工勞務由施工企業的職工提供,施工企業按照其提供的工程量與該建筑安裝企業統一結算價款。按照現行營業稅的有關規定,施工企業提供的施工勞務屬于提供建筑業應稅勞務,因此,對其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建筑業”稅目征收營業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建筑業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177號)第一條、第三條第四款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不動產、建筑業營業稅項目管理及發票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6]128號)第九條(二)的規定,總承包方為整個項目的法定扣繳義務人,就其整個項目扣繳稅款,在應稅勞務發生地解繳,取得由總包方在應稅勞務地主管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總承包方在開具主合同發票并繳納稅款的同時,提供分包合同的原件,分包方的稅務登記證或者外出經營活動證明,可以同時開具分包合同的發票,不需要在另外繳納營業稅及附加,但是要繳納分包合同的印花稅,不存在重復計征稅款的問題,發票會存在重復開具的現象。在分包合同開出發票后,應當取得代扣代繳營業稅及附加的證明,該證明一式兩份,由總承包方和分包方分別保留。
根據財稅2009年5月18日頒布的[2009]61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公布若干廢止和失效的營業稅規范性文件的通知》精神,《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建筑業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177號)已經宣發作廢,建筑業總承包方已不能作為建筑工程營業稅金的扣繳義務人了。在不能扣繳稅款的情況下,發票如何開具,現在沒有具體的文件規定。對于由建設單位扣繳整個項目的稅款,分包方如何向總包方開具發票的問題,稅法沒有詳細的明文規定,各地執行不盡相同。
2.營業稅的義務發生時間
營業稅的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并收訖勞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
(1)施工單位與發包單簽訂書面合同,如合同明確規定付款(包括原材料、動力和其它物資,不含預收工程價款)日期的,按合同規定的付款日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合同未明確付款日期的為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對預收工程款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工程開工后,主管稅務機關根據工程形象進度按月確定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未簽訂書面合同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
3.營業稅的稅率
建筑業營業稅的稅率為3%
4.營業稅的地點
納稅人提供建筑業勞務,其營業稅納稅地點為建筑業勞務的發生地。納稅人從事跨省工程的,應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5.營業稅的納稅申報管理內容
(1)納稅人應按月向主管稅務機關填報《建筑業營業稅納稅申報表》。
(2)納稅人異地施工除向工程項目所在地辦理納稅申報外,還應向企業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建筑業營業稅納稅申報表》和《異地提供建筑業勞務稅款繳納情況申報表》。如自應申報之月(含當月)起6個月內未向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提供異地完稅憑證的,應就異地取得收入向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繳納營業稅。
(3)納稅人一般于次月1日至15日納稅。
(二)城市維護建設稅
1.城市維護建設稅,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營業稅稅額為計稅依據,與營業稅同時繳納。
2.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如下: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三)教育費附加
教育費附加以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營業稅稅額為計征依據,教育費附加率為3%,與營業稅同時繳納。部分地區還開征地區教育費附加,稅率由當地自行制訂,大多數地區為1%。
(四)水利建設基金
部分地區開征,其中大多數省區是按照營業收入的0.8‰計征,納稅時間為按月征收,在次月10日前入庫,在實際操作中稅務機關為方便管理,一般隨同營業稅同時征收。
(五)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
部分地區開征,征收標準一般為承包工程總造價的0.5%,征收時間不等,具體繳納事項,項目部應向當地稅務機關咨詢。
(六)個人所得稅
一是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認識的個體差異性較大。通過前文參保情況的調研分析,可以看出,極大部分農民對新農保政策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養老保險有多大作用,不能解讀政策的含義,僅知道保費交到60歲,60歲后每個月可以領到政府發放的養老金。16-40周歲的農民認為自己離60歲還比較遠,投保積極性很低,認為等到45歲再交,只交15年就可以了,不了解自己所繳保費是累計在自己的個人賬戶中,越早繳費積累金額越大,60歲后領取的養老金也會越多。還有一部分農民觀念上尚未改變,仍然沿用歷史的養老方式,靠子女養老,由子女提供基本的生活養老費用。
個人稅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項目部扣繳個人稅得稅主要就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扣繳。
工資薪金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對個人承包建筑工程按國稅函[1999]286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承包建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批復》的精神,項目部不負有代扣代繳義務。
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的稅款,自行申報納稅,在次月七日內繳入國庫。
(七)印花稅
印花稅的納稅憑證包括:1.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2.產權轉移書據;3.營業賬簿;4.權利、許可證照;5.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八)企業所得稅以企業登記注冊地為納稅地點,如外地稅務機關提出要預征該項稅款,項目部應積極與當地稅務機關及企業注冊地稅務機關聯系,避免重復交納。
(九)資源稅
部分地區就沙石征收資源稅,要求項目部代扣代繳。具體繳納事項,項目部應向當地稅務機關咨詢。
在目前,很多項目經理在認識上常常存在一些偏差,一種情況是不愿意交納稅款,比如遲遲不到當地稅務機關登記,執行鴕鳥政策,稅務機關不上門,就不去辦理稅務登記。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現代社會信息交流非常快,很快施工情況被當地稅務機關掌握,被當地稅務機關勒令交納稅款及滯納金,一方面影響了企業的聲譽,另一方面造成與當地稅務機關關系緊張,一些可以在稅務機關權力范圍內可以通融的事項也不能辦理。
在稅務交納工作中,還存在一個誤區,就是為了方便,對稅務機關的要求全面滿足,特別是征管人員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這同樣造成了企業的損失。
稅法是國家調整經濟的一種手段,常常隨著國家經濟形勢,變動比較頻繁,因此在稅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漏洞,新舊稅法在交接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時間差距。財務人員要認真學習稅法知識,及時掌握最新的稅法知識,才能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