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才
關于我國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政策歷經了幾個階段,2000年5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常年處于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堿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縮短折舊年限的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準;2003年9月22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下放管理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審批項目后續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方法不允許采用縮短折舊年限法,對符合加速折舊條件的固定資產,應采用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同時明確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審核管理,并規定企業對符合加速折舊條件的固定資產可在申報納稅時自主選擇采用加速折舊的辦法,同時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2006年2月國務院發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第八條規定,允許企業研究開發儀器設備加速折舊。企業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攤入管理費,其中達到固定資產標準的應單獨管理,但不提取折舊;單位價值在30萬元以上的,可采取適當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或加速折舊的政策。從以上國家關于固定資產折舊政策變動的趨勢來看,雖然目前對于某些政策中細節規定有待進一步詳細闡明,如對研究開發的儀器設備加速折舊的規定過于模糊,但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時一個趨勢,且申辦的手續越來越簡單,企業應抓緊這一機遇,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其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法。我國化工類企業行業特性是固定資產規模較大且存在相當量的閑置資產,傳統采用的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不能真實與企業經濟效益密切聯系,制約著化工類企業的長遠發展。本文比較采用一般折舊方法和加速折舊方法的優劣,并分析了企業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應考慮的因素,以石油企業固定資產的特點為例做出具體分析,進而主張化工類企業采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方法。
目前,企業可選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般分為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綜合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歸屬于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最初起源于美國,后來作為西方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會計政策,主要是為了扶持企業的發展,其中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凈殘值的情況下,用每年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與雙倍直線折舊率相乘而得,一般在折舊年限的最后兩年改按直線法;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以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與每年遞減的折舊率相乘而求得折舊額的一種方法,各年折舊率是以年數總和為基礎,按從計算年份起尚可使用年數占年數總和的比例計算求得。
傳統折舊方法和加速折舊方法的根本差別資產時間價值因素,由于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資產投入的期末終值大小并不相同。本文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年限平均法和年數總和法為例,比較分析企業采用兩種方法的優劣勢。
案例:某大型設備原值為100萬元,預計殘值收入1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五年,分別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數總和法,其中T為年數,Dt為t期固定資產折舊額,Bt為t期末固定資產賬面值。
年限平均法:當T=0,1……6時,Bt=100,82,64,46,28,10;Dt=18
年數總和法:當T=0,1……6時,Bt=100,70,46,28,16,10;Dt=30,24,18,12,6
由此可見,加速折舊法(年數總和法)T=2,3時期資產期末固定資產賬面值較年限平均法提前一年,這就意味著投入資產的回收提前一年。根據固定利率計算折舊額的期末終值時,加速折舊法有比較優勢,但是兩種方法都是按照固定比率折舊,納稅數額前期少則后期多,相差不大,同時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第十七條中規定: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因此企業不能根據各期利潤變動折舊額。筆者基于此認為折舊方法的選用主要區別在固定資產的時間價值上面,由于時間價值的存在,不同的折舊方法會使各會計期間的折舊額不同,分攤到各生產成本中的固定資產成本也不相等,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成本費用、利潤,產生一定的“馬太效應”,因此企業應慎重選擇合適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折舊方法的選擇對利潤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國會計政策既有統一性又有靈活性,企業可以借助這一特點,綜合考慮自身因素,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達到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和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企業屬性。化工類企業的固定資產比重較大,合理選擇折舊方式對企業的利潤和長久發展影響巨大,企業在選擇折舊方法時一般會體現企業風險偏好,要考慮是否正確評價管理者的績效、是否合理配置產品的成本費用和促進技術進步幾項因素。一般來講,如果一個企業屬于風險偏好性質或者受國家、地區政策保護,由于不害怕未來市場變動對固定資產價值回收的影響,可能選擇一般折舊法,相反,則會選擇加速折舊法;同時選用的折舊方法若能體現管理者的績效,有利于公司管理和整體經營水平的提高,則企業多會考慮此種折舊方法;在企業產品的成本配置方面,固定資產特別是大型機器設備早期效率較高,后期的使用效率和產量都下降,一般折舊方法不利于早期投入資本的收回,妨礙了企業技術進步,因此如果企業的性質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在國家政策不允許改變折舊年限的情況下,企業應采取加速折舊方法,提前回收資本,并增加科技投入,促進企業技術更新和升級,利于企業持久發展。
(二)固定資產屬性。固定資產在使用的早期操作效率高,但隨著時間增加,固定資產的操作效率逐年降低,每年的生產量也逐年遞減,固定資產早期的維修費用比后期少得多。固定資產的損耗若在折舊年限內等同折舊,則可采用一般折舊方法,對于固定資產損耗在折舊年限內逐年減少的情況,則應該采用加速折舊方法。企業應充分考慮固定資產磨損狀況,固定資產折舊反映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兩種價值,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固定資產磨損狀況對折舊的影響已經轉移到在無形損耗上來,加速折舊、短時間收回固定資產價值也成為發展趨勢。在固定資產比重較高的如化工、汽車等行業,機器設備原值一般都在幾千萬元乃至上億元,不同折舊方法的選擇有明顯的杠桿作用,折舊率少許變動會引起折舊費用的較大變動。
國家對于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變動,使得很多企業可以采用加速折舊方法,體現出國家對于科技產業的優惠政策,化工類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合理調配成本、費用和利潤,加速自身科技創新,使得企業長久發展。本文分析比較了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數總和法的差別,并對化工企業選擇折舊方法時考慮的因素加以分析,不僅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特點,還要考慮企業固定資產的特殊屬性,旨在解析化工類企業采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方法是一條必由之路。